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3:03:47

届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下学期学初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社区近期举行了关于公民政治参与的交流活动,根据下面列举的政治现象,我们可以判断(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9pt"><td style="width:152.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甲说:对政府工作提出过批评建议</p></td><td style="width:139.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乙说:参加过居民委员会的选举</p></td></tr><tr style="height:9pt"><td style="width:152.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丙说:找过人大代表反映交通问题</p></td><td style="width:139.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丁说:参加过电价调整的听证会</p></td></tr></table><p>&#xa0;</p><p>①甲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p><p>②乙通过直接选举参加基层的民主管理</p><p>③丙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p><p>④丁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来网Z§X§X§K]</p><p>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知识。甲对政府工作提出过批评建议是在行使监督权的表现,是民主监督的表现,不是民主决策,①不选;乙参加过居民委员会的选举是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表现, ②正确;丙找过人大代表反映交通问题是民主监督的表现,是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参与民主监督,③正确;丁说参加过电价调整的听证会是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④正确,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0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持续推进价格改革,到2017年,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择机放开成品油价格,尽快全面理顺天然气价格,完善排污权交易价格体系,全面实行居民用水用电用气阶梯价格制度。下图中P为价格,Q为数量,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E点为市场均衡点,下面关于价格改革的分析正确的是(注:排污交易权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6e74d566/SYS201801021834425981570636_ST/SYS201801021834425981570636_ST.001.png" width="179" height="18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适宜在P1点,以保障粮食安全</p><p>②放开后的成品油价格适宜在PO点,以实现等价交换</p><p>③排污权交易价格适宜在P2点,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p><p>④基数内居民用水用电用气价格适宜在P2点,以保障居民基本生活</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价格变动的影响。稻谷、小麦是农产品,国家为了保证其供应要规定其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即适宜在P1点,①正确;基数内居民用水用电用气属于居民的生活必需品消费,国家为了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要规定其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即适宜在P2点,④正确;②不选,因为放开后的成品油价格既要反映其价值,也要反映其供求关系,不一定在PO点;③不选,因为排污权交易价格适宜在P1点,提高污染成本。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p><p>&#xa0;&#xa0;材料一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在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领域出现了逃税骗税、恶意逃避债务、恶意拖欠货款或服务费、恶意欠薪、合同欺诈、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虚假广告等严重失信行为,只有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才能推动经济健康发展。</p><p>&#xa0;&#xa0;材料二  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推进政府诚信建设,重点要抓好政务公开和效能建设,健全政府诚信的监督机制,增强信守承诺的自律意识;要着力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为人民群众创造公平的教育、医疗和社保条件;要健全以程序为核心的权力运行机制,让政府工作人员时时恪守法律边界,不越雷池半步。</p><p>(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谈谈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原因,并说明各市场主体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推进政府诚信建设的意义。</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的条件。诚信缺失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②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维护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企业要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经济活动参与者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p><p>(2)①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②促使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保障人民合法权益。③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树立政府权威。④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促使政府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p><p>【解析】</p><p>本题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为话题,以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向,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角度设题考查,主要考查的是规范市场秩序、宏观调控、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转变政府职能、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依法行政、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知识。</p><p>(1)本题有两小问,首先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谈谈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原因,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可以从市场经济的是诚信经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并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的角度分析说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即可。后一问要求并说明各市场主体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考生首先要明确的是市场主体主要是企业、经济活动参与者、国家,然后运用相应的知识进行说明即可。</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推进政府诚信建设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主体限定是政府,然后考生可以从政府转变职能,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的角度进行说明;然后可以从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角度说明其意义;再次可以从对政府权利行使的角度进行说明即可。最后甚至还可以从树立政府的威信的知识进行说明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神马”、“辣么美”、“表酱紫”……不知从何时,这样的网络新词开始充斥到社会生活中。近期,南宁一位小哥在录制失恋视频中表示难受想哭,结果因为他的一口方言,大家听成了“蓝瘦香菇”。 “蓝瘦香菇” 一时成为网络新词。深圳某家企业及时扑捉商机、迅速抢注了“蓝瘦香菇”。</p><p>有人认为,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接地气”的用语,这是对社会现象的集融,能帮助人们更便捷,也更有趣的交流。网络新词,爆发人类语言创新的“洪荒之力”。 有人则认为,大量使用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会对传统的汉字文化造成伤害。网络新词,实则是对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好不尊重。</p><p>⑴对网络新词的使用,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明其理由。</p><p>⑵针对网络新词的使用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p><p>⑶网络新词的推广和使用需谨慎,请你就此提出两条建议。</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⑴答案是示例一:赞成。(1分)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3分)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要因时而变,传统的汉字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网络新词能帮助人们更便捷,也更有趣的交流。(3分)③文化在承继成中发展,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网络新词是对中国汉字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有利于促进汉字文化的丰富和发展。(3分)</p><p>答案是示例一:反对。(1分)①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不利于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3分)②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网络新词是对传统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不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利于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分)③网络新词是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好不尊重,容易导致“历史虚无主义”, 也不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分)</p><p>(评分说明:可选其中任意一个观点,若两个观点都打的择取其中一个达到较好的观点,但不重复给分。答案示例中①②③书本观点2分,材料分析1分;以上每个小点可能还有多个书本观点,只要达到一个即可得2分)</p><p>⑵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所处的社会实践的不同,决定了对网络新词是否应该使用的态度不同。(4分)②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网络新词使用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4分)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面对网络新词的使用问题,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看法的产生。(4分)(评分说明:以上每个小点4分,其中书本观点和材料分析各2分)</p><p>⑶在传承汉字文化的基础上,处理好汉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尊重汉字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评分说明:建议要体现谨慎使用和推广,言之有理即可,每条2分,本问最高得分4分)</p><p>【解析】本题以生活中出现的网络新词为话题,从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进行设题考查,主要考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论证分析的能力。主要考查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传统文化的特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中华文化的特征、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等知识。</p><p>(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对网络新词的使用是反对态度还是赞成态度,并指出文化生活的的理由,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赞成网络新词,考生可以从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传统文化的特征、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等知识加以分析;如果反对。则可以从中华文化的特征、汉字的作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等方面加以分析。</p><p>(2)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对待网络新词的不同的态度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强调了对待网络新词态度的不同,属于是社会意识范畴。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所处的社会实践的不同,决定了对网络新词是否应该使用的态度不同;其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看法的产生;另外,价值观影响人们对对事物的评价。</p><p>(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为网络新词的推广和使用提出建议,考生只要围绕主题分析即可。如“尊重汉字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处理好汉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届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下学期学初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