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3:03:41

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3月联考文综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期,电影《湄公河大案》火热上映,广受群众好评。湄公河惨案发生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国家领导人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和中国公民善后工作。材料揭示的政治生活道理是</p><p>①中国共产党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p><p>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p><p>③我国政府履行对人民负责的职能        </p><p>④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人权充分尊重</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我国高度重视人权的知识。选项③错在“对人民负责的职能”,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原则不是职能排除CD;②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材料没体现;材料中“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要求做好应急处置和中国公民善后工作”体现了国家对人权的尊重,所以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等实际社会发展状况的需要,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就意味着,2016年元旦以后出生的二孩,都是合法的。从唯物史观看,上述材料体现了(     )</p><p>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xa0;&#xa0;&#xa0;</p><p>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p><p>③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性作用</p><p>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反作用</p><p>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的知识。设问是从唯物史观看,①是唯物论排除A;④与题意无关,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两层意思:一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二是社会意识可能超前也可能落后于社会存在发展,材料都没体现,所以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5年某国生产茶杯的单位价值量为13元,2016年生产茶杯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30%,若2016年A企业生产茶杯的价值总量相比2015年提高了1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企业生产茶杯的劳动生产率相比2015年提高了</p><p>A. 49.5%    B. 45%    C. 35%    D. 15%</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设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比2015年提高了X﹪,则2016年的价值总量:13x数量x﹙1+15﹪﹚﹦13/1+30﹪x数量x﹙1+X﹪﹚,得出X=49.5,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大力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涌现出一大批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文明家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要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p><p>    家风是无言的教育,良好家风的涵养绝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是累寸土之功,积细流之举的过程;是批判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过程;是用社会主义精神进行改造和熔铸,使之升华为社会主义新文化、新道德,并凝聚激发为强大的正能量的过程。</p><p>(1)结合材料并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p><p>(2)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如何涵养良好家风,促进社会和谐。</p><p>(3)以“建设美丽家庭,涵养时代家风”为主题,列举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20个字以内。</p><p>&#xa0;</p></div></div>
<div><p>【答案】(1)培育良好家风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有利于创设良好文化环境,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是文化建设中心环节的要求,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社会和谐,传播正能量。(4分)</p><p>(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克服不良习气,批判继承传统道德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求重视量的积累,家风的涵养要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辩证的否定观及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精神,坚持“扬弃”,要批判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让传统家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使之升华为社会主义新文化、新道德,并凝聚激发为强大的正能量,做到与时俱进。(说明:其它言之有理且符合题意也可给分。)</p><p>(3)答案示例:宣传家庭美德,争创文明社区。弘扬家庭美德,倡导精神文明。</p><p>【解析】本题以我国坚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大力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载体,从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设题考查,主要考查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的实质、量变和质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辩证否定观等知识。</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然后考生根据材料中的家庭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传统美德等关键词,可以从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等角度金旭说明即可。</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如何涵养良好家风,促进社会和谐,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设问中的知识限定是辩证法的知识,另一个材料中的关键词即一蹴而就、累寸土之功,积细流之举的过程;是批判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过程;是用社会主义精神进行改造和熔铸的过程等,因此可以从发展的实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辩证否定观等角度进行说明即可。</p><p>(3)本题要求考生以“建设美丽家庭,涵养时代家风”为主题,列举两条宣传标语,属于开放型的解答题。考生所拟标语只要符合“主题鲜明,朗朗上口”的要求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当今世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对世界经济、政治产生全面影响,也深刻地改变着中国。</p><p>材料一  表3为2013—2016年我国网络购物发展情况。</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c20da887/SYS201801021837042601605837_ST/SYS201801021837042601605837_ST.001.png" width="421" height="1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注:(1)近年来网购消费需求从最初单纯追求低价逐渐过渡为对价格、品牌及服务的要求; 同时因海外商品品质和正品保障,海外网购消费发展迅速。</p><p> (2)农村电商促进了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受国家政策扶持,农村电商成为零售电商市场新增长点。</p><p>材料二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高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便利和实惠的同时,也悄 然带来难以预料的安全风险。网络攻击、信息泄露、谣言诈骗等网络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极大干扰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稳定,甚至威胁国家政权安全。为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不断净化网络环境、筑牢网络安全防护线,创造亿万民众共同的安全家园。</p><p>(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分析企业如何满足网购消费需求变化的要求。</p><p>(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淡对材料二中“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认识。</p><p>&#xa0;</p></div></div>
<div><p>【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网购用户及网购交易规模逐年增长,网购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上升,说明网购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网购消费结构优化,网民更趋理性消费;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大,受政策的影响农村网购发展迅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p><p>要求:企业应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降低成本 ,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调整和优化产品及产业结构,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树立品牌战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企业信誉与形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 </p><p>(2)网络安全为人民就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是我国国家性质的要求;是党的宗旨及党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要求;是我国政府性质、宗旨及工作原则的要求。网络安全靠人民就是要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首先广大人民群众要有网络安全意识;其次要坚持依法用网,做守法公民;第三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义务,敢于同破坏网络安全的行为作斗争。</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以我国电商尤其是农村电商发展的情况以及网络安全为载体,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设题考查,主要考查的是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我国的国家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政府的性质、工作原则以及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p><p>(1)本题有两小问,首先要求考生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属于信息解读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明确的是信息解读题的解题步骤。图表类信息解读要坚持三读两找一个注意即读表头,把握主旨;读数据了解主要内容。读小注,作出必要的补充,但是本题要注意的是小注的重要性。根据这一原则,可以把本题的图表前三列作为一个共同的话题进行分析说明;然后小注1作为一个话题说明;小注2和表格的第四列作为一个沟通的话题进行说明。同时考生要注意,第一问的答题的准确性,对第二问至关重要。考生在分析第二问时,主要结合着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措施进行分析说明即可。</p><p>(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淡对材料二中“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认识,属于认识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可以分析“网络安全为人民”的原因,这个可以从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国共产党以及我国政府的性质和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角度进行说明。对于“网络安全靠人民”可以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结合着公民的政治参与进行分析说明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3月联考文综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