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危难的关头,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奋起抗争,用热血铸就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坐标。这个坐标</p><p>①我们应辩证分析,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p>②能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p><p>③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p><p>④能展现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精神坐标体现的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它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也能展现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②④正确且适合题意;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不存在糟粕,题肢①表述错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题肢③表述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针对近期出现的安全生产事故,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全面彻底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政府重视安全生产</p><p>①有利于规范自身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p><p>②有利于决策民主,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p><p>③是加强管理和监督,履行经济职能的体现</p><p>④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政府的宗旨和职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错误和无关的选项即可。政府重视安全生产,彻底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践行了对人民负责原则,也是积极履行经济职能的体现,故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对政府的监督和对自身权力的规范,故①不符合题意;②材料未体现,故②排除。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材料表明( )</p><p>①中国共产党贯彻依法执政的理念,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p><p>②政协委员拥有民主监督的权利,针对“十三五规划”可以行使决定权</p><p>③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表决权</p><p>④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人民政协积极履行政治协商的职能</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需要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十三五规划”要通过全国人大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故①入选;政协委员拥有民主监督的权利,但“十三五规划”的决定权属于人大,故②错误;规划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表明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了表决权,故③入选;材料没有涉及人民政协,故④排除。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某企业收到A商品订单10万件,以每件39元的价格出售,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为30%。2017年该企业引进先进生产线,A商品品质提升。此时如果该企业对A商品实行薄利多销策略,降价10%,将增加2倍订单;如果该企业对A商品实行优质优价策略,提价10%,订单数量不变。假定其生产成本不变,不考虑其他因素,比较降价和提价策略</p><p>A. 降价策略比提价策略少获利27万元</p><p>B. 降价策略比提价策略多获利24万元</p><p>C. 降价策略比提价策略少获利24万元</p><p>D. 降价策略比提价策略多获利27万元</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考查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企业的利润。首先计算出该企业2015年生产10万件A商品的成本(设为x),10万×39-x/x=30%,x=300万元。2016年若实行降价10%策略,其销售额为30万× 39元×90%=1053万元,减去成本(3×300万元=900万元),获利153万元;若实行提价10%策略,其销售额为10万×39元×110%=429万元,减去300万元成本,获利129万元。153万元-129万元=24万元。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目前,德国经济远超英国,已成为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虽然欧洲的经济最近几年非常不稳定,但是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却是逐年增加,2014年德国GDP总值达到了3.85万亿美元,2016年有望突破4万亿美元的大关。德国的发展与其实行的市场经济模式不可分割。下列关于德国市场经济模式认识正确的是</p><p>A. 强调发挥市场作用,国家干预少</p><p>B. 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小</p><p>C. 特别强化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p><p>D. 注重市场机制与国家调节的结合,强调社会保障</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受“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和战后英美占领当局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德国混合经济体制特征明显,注重市场机制和国家调节的结合,强调社会保障,D适合题意;A、B是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不适合题意;D是日本市场经济模式,不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去年暑假,一高校学生小孟在某企业实习,实习结束后拿到约定报酬2200元,但需交劳务报酬所得税280元。原来1980年通过的个人所得税法分列了工资薪金所得税和劳务报酬所得税。36年过去了,工薪所得税起征点已由800元增至3500元,但是劳务所得税800元的起征点、20%的税率却一直沿用至今。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p><p>①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的一切收入都必须交税 </p><p>②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p><p>③税收具有固定性,该谁交和交多少是不会变的 </p><p>④劳务所得税起征点多年不改,不利于社会公平</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依法纳税。①表述错误,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为个人收入中应交税的那一部分,而不是一切收入.低于税收起征点的收入不用交税;②符合题意,有税必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达到纳税要求的个人必须依法纳税;③表述错误,税收的固定性体现为,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而不是该谁交和交多少不会变;④符合题意,劳务所得税起征点多年未变不符合税收发展规律,不利于社会公平;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7年2月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说,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下列与“慎独慎微”哲学寓意相近的观点是</p><p>①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忆梅》——(唐·李商隐)</p><p>②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尚书》</p><p>③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诗经·召南·采蘩》</p><p>④一人传虚,万人传实。——汉·王符《潜夫论·贤难》</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能谨慎自律,操行自守,不欺暗室。“慎微”就是要重视小事,乐小善,避小恶,强调道德修养从小事做起。“慎独慎微”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和“一人传虚,万人传实”都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体现了意识的本质和特点,③体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漫画《姜太公钓鱼新编》启示我们</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f97d5877/SYS201801021857500605935880_ST/SYS201801021857500605935880_ST.001.png" width="288" height="25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p><p>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我们应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p><p>③我国的能源消耗量大,必须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p><p>④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漫画《姜太公钓鱼新编》反映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江河湖海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水不再清澈,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启示我们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联系是客观的,不能根据我们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与漫画寓意不符,应排除①;我国的能源消耗量大与漫画寓意不符,应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2016年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阐释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战胜困难,夺取胜利:“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长征途中,红军还面临看同党内错误思想的激烈斗争。经过长征,党和红军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找到了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的真理;“长征是一次唤起民众的伟大远征”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我们党始终植根于人民,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过程,不仅是战胜敌人、赢得胜利、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而且是联系实际、创新理论、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p><p>材料二:长征所体现的文化力量超越时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的人文支撑。站在新起点上,必须从长征中汲取精神力量,积聚前行动力。长征精神主要是:心系群众、依靠群众,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忠诚理想、坚定信念,民主团结、顾全大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所面I临的各种困难和风险远甚于当年的红军长征,这就需要倍加珍惜井充分运用长征这个精神宝库,把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与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精密鲒合起来,始终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种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p><p>(1)结合材料一,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论证红军长征胜利的必然性。</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我们如何从长征精神汲取力量。</p><p>(3)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学习长征精神,要推进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众化、常态化,使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更加贴近群众、深入民心。请你为此拟两条宣传标语。</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崇高理想是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有崇高理想的指引和激励,在曲折的革命道路上对革命前途有坚定的信念,正确认识了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精神因素;</p><p>②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使红军长征必然走向胜利;</p><p>③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可靠保证;</p><p>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红军长征立足实践,联系实际探索革命道路,必然走向胜利。</p><p>(若答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其他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p><p>(2)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实践中传承、发展长征精神,用长征精神激励斗志,推动实践;②坚定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p><p>③把传承发展长征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不失根基与本色又与时俱进;</p><p>④坚持独立自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p>⑤将弘扬长征精神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p><p>(3)①坚定理想信念,走好新长征路;</p><p>②争取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惧千般困难万般风险。</p><p>【解析】此题以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为背景,分别从哲学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角度,考查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文化继承与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中华民族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知识。</p><p>(1)此题考查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相关知识。此题要求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属于有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题;设问要求论证红军长征胜利的必然性,属于原因类的主观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①崇高理想是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有崇高理想的指引和激励,在曲折的革命道路上对革命前途有坚定的信念,正确认识了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精神因素;②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使红军长征必然走向胜利;③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可靠保证;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红军长征立足实践,联系实际探索革命道路,必然走向胜利。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p><p>(2)此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中华民族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知识。此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属于无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题;设问要求说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我们如何从长征精神汲取力量,属于措施类的主观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实践中传承、发展长征精神,用长征精神激励斗志,推动实践;②坚定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③把传承发展长征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不失根基与本色又与时俱进;④坚持独立自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⑤将弘扬长征精神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p><p>(3)此题要求针对长征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教育,拟定两条标语,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在作答时要注意在结合教材知识的前提下,从国家这个角度来拟定标语即可。如:①坚定理想信念,走好新长征路;②争取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惧千般困难万般风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财政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税收是发挥财政作用的关键,税制改革的每一步都在彰</p><p>显国家治理的新高度。</p><p>材料一:税收属于古老的经济范畴,已有几千年历史。我国古代的税收思想大多主张“轻税”:孔子和孟子提出“轻徭薄赋”;我国古典名著《管子》提出“取民有度”,把制定适当的税收标准作为治国安邦的根本政策;朱元璋则有“阜民之财,息民之力”的思想。“轻税”是涵养税源的手段之一,适当减税,不仅不会减少税收,反而可以增加税收。</p><p>材料二:2016年,全国税务系统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推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在全国各行各业全面铺开,新旧发展动能加速转换,供给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各级税务部门用实际行动将税收优惠政策转变成纳税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税制改革中降负担,在征管服务上提质效,不断完善税收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来了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的“轻税”思想对当今完善国家治理的借鉴意义。</p><p>(2)结合材料二,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政府收入的“减法”如何换来了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p><p> </p></div></div>
<div><p>【答案】(1)党和政府要提高治理能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对人民负责,以人为本,实现共享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分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实现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p><p>(2)税收是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政府减税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释放创新潜能,提升供给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大众创业,促进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增强市场活力;为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持久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p><p>【解析】材料以我国的税收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目在设计上尊重教材考查的是考生的获取信息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其意图在于了解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答案的组织能力。</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的“轻税”思想对当今完善国家治理的借鉴意义。解答本题考生主要可以从提高党和政府的治理能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解答即可。</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政府收入的“减法”如何换来了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解答本题首先,要求考生明确政府收入的“减法”其含义所在,然后从税收的作用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