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3:01:02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六次诊断考试(最后一考)文综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2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网络空间战略》提出,尊重维护网络空间主权以及和平利用网络空间等原则。这是基于( )</p><p>①顺应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必然要求</p><p>②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符合各国共同的核心利益</p><p>③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继承和延伸</p><p>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网络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考查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国家关系的决定因素。题干中,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网络空间战略》提出,尊重维护网络空间主权以及和平利用网络空间等原则,这是因为顺应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必然要求、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继承和延伸,故①③正确;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并不是核心利益,②错误;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④表述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习近平用“亲”“清”两字阐明了新型政商关系。对领导干部而言,“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清”66就是清白纯洁,不搞权钱交易。但有人认为,要想做到“亲”就不可能做到“清”;同样,要想做到“清”就不可能真正“亲”。该观点错在没有看到</p><p>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p><p>②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可以实现相互转化</p><p>③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前提</p><p>④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之中的重点</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该观点错在把“亲”与“情”对立起来,没有看到二者存在着同一性,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①②项符合题意;③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机会成本就是为选择而付出的成本。比如,你有一万元,可以选择买一个笔记本电脑,也可以选择做一次长距离的旅行,或者做其他的事情。但是一旦选择了一种,其他的选择就会被排除了。那么其他选择可能带来的好处,也一并消失,消失的这部分就是机会成本。消费如此,投机更是如此。当下列情况出现时,你的理性选择是 </p><p>①预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下调——买入股票</p><p>②世界石油生产相对过剩,预期冻产限产协议难产——购买新能源汽车</p><p>③预期通货膨胀率进一步上升——增加限期消费</p><p>④商品房去库存的同时价格持续攀升,国家将实行一城一策的调控政策——投资买入新房</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预期银行存贷款利率与预期股票价格成反比,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预期股票价格会上涨,此时宜买入股票,①正确;石油生产过剩,油价会下跌,使用传统汽车的成本会下降,此时不宜购买新能源汽车,②不选;预期通货膨胀率会上升,物价可能会继续上涨,此时应增加现期消费,避免价格上涨后造成更大损失,③正确;商品房价格持续攀升,国家也开始实施限购等措施,此时买房成本增加,不宜投资买入新房,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主席深刻指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这说明</p><p>①历史和未来之间存在着共性的东西,有着客观联系</p><p>②经验和规律具有的直接现实性是我们前进的力量</p><p>③历史规律存在于过去,但决定未来的性质和面貌</p><p>④未来是在对历史规律把握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历史和未来之间存在着共性的东西,有着客观联系,所以要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①正确;经验和规律没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②错误;历史规律会影响但不决定未来的性质和面貌,③不选;“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这说明未来是在对历史规律把握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会议强调,稳中求进政策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从哲学上看,实行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应坚持(   )<br />①在辩论的否定中既“扬”之自信又有“弃”之自觉<br />②从宏观指导之“硬”到微观实践之“活”的认识顺序<br />③政策的连续性之“静”与调整之“动”相结合<br />④在量变之“稳”与质变之“进”的圆圈中循环</p><p>A. ①③</p><p>B. ①②</p><p>C. ②④</p><p>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辩证否定观、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稳中求进政策总基调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之“静”与调整之“动”相结合,③符合题意。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实行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应坚持在辩证的否定中既有“扬”之自信又有“弃”之自觉,①符合题意;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错误;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的质变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④错误,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法总则》。《民法总则》广泛确认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各项权益,规定了胎儿利益保护规则、民事行为能力制度、老年监护制度、英烈人格利益保护等,实现对人“从摇篮到坟墓”各个阶段的保护,使其真正成为了“民事权利的宣言书”。这说明</p><p>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p><p>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要保障公民基本政治权利</p><p>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决定权,积极推进法治建设</p><p>④全国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表决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民法总则》广泛确认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各项权益,这说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①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国家保护公民的民事权利,没有体现国家保护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②不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民法总则》,这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的表现,不是行使决定权的表现,③不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民法总则》,这是全国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表决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的表现,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    针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如何脱困,2016年11月17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东北地区脱困要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着力解决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管得过多过细以及职能错位、越位、却为、不到位等问题。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强化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督,破除东北地区浓厚的官僚主义。</p><p>材料二    2016年11月22日,《中国经济时报》发文指出:东北之疾,疾在体制僵化。计划经济的巨大惯性仍约束着人们的思维理念,企业活力不足,市场化程度不够,政府作用过强。东北之疾,疾在创新滞后。资源型经济和传统制造业比重过高,技术创新不活跃,产业发展新动能不足。东北之疾,疾在营商环境。政府简政放权不到位,政商关系复杂,市场主体法制观念、诚信意识薄弱,企业营商成本较高。</p><p>(1)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意见》中相关要求的合理性。</p><p>(2)根据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在“治愈东北经济之疾” 过程中应采取哪些举措?</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政府履行基本职能、为人民服务不代表政府应包办一切,只有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才能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才能让政府决策真正体现民意,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这也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③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政府作出正确的决策,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才能防止权力滥用、以权谋私和权钱交易,保证政府清正廉洁。</p><p>(2)①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对东北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优化国家的宏观调控,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②制定完善经济法规,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盐城东北失信经营者,强化市场主体法制观点,规范东北市场秩序;③政府应制定和完善财政、货币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发展。</p><p>【解析】本题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如何脱困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政府职能、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权力受监督、资源配置、宏观调控、市场秩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回答本题,考生可从只有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才能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才能让政府决策真正体现民意,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这也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政府作出正确的决策,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等方面说明《意见》中相关要求的合理性。</p><p>(2)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政府在“治愈东北经济之疾” 过程中应发挥市场对东北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优化国家的宏观调控,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制定完善经济法规,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规范东北市场秩序;制定和完善财政、货币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方面进行说明。</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民间文学是我国文学有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是广大劳动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史诗、谚语、歇后语、谜语、民间说唱等。它生产和流传于民间,服务于大众和社会。民间文学蕴含着我国各民族各地域丰富的民间风俗习惯、宗教观念信仰和伦理道德价值,是塑造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力量;民间文学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多元的形式充实着民族文化的宝库,并成为世界民间文化的重要财富;民间文学是文艺创作的摇篮和乳娘,古往今来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都是喝着民间文学的乳汁长大的,比如,屈源的《九歌》就是源于民间祭祀的祭词、祭,聂耳的《码头工从歌》则是受到码头工人的劳动号子的启发才谱写而成的。</p><p>民间文学既是伟大的,又是脆弱的,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社会的根基逐渐衰弱,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更加多元化,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一些有说唱特长的民间老艺人也相继离世,民间文学的传承人和受众都逐渐萎缩,民间文学的传承面临严峻冲击。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p><p>(1)“民间文学既是伟大的,又是脆弱的”。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p><p>(2)结合材料,用唯物史观分析创作应向群众学习,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的理由。</p><p>(3)结合材料,请你为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学遗产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p><p>&#xa0;</p></div></div>
<div><p>【答案】(1)民间文学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都有重要作用;民间文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支撑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民间文学承载着我国各地域各民族的特色文化,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民间文学是伟大的。</p><p>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民间文学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和文化需求多样化,对民间文学的需求逐渐萎缩,民间文学的传承人也因岁月流逝日趋减少,民间文学的传承面临挑战。因此,民间文学是脆弱的。</p><p>(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也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能够为文艺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p><p>文艺创作应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虚心向群众学习,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艺作品,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和社会。</p><p>(3)答案示例:大力宣传民间文学的价值,增强保护民间文学的自觉性;充分发掘整理、编辑出版优秀民间文学,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加快培养传承优秀民间文学的专门人才;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经典的民间文学以吸引更多受众;为民间文学的抢救和保护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支撑。</p><p>【解析】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对 “民间文学既是伟大的,又是脆弱的”加以说明。</p><p>为什么是伟大的?一是因为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而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和英雄;二是因为其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都有重要作用;三是因为其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支撑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四是因为其承载着我国各地域各民族的特色文化,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民间文学是伟大的。</p><p>为什么又是脆弱的?一是因为民间文学是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产物,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和文化需求多样化,对民间文学的需求逐渐萎缩;二是因为民间文学的传承面临挑战,其传承人也因岁月流逝日趋减少。因此,民间文学又是脆弱的。</p><p>第(2)问要求结合材料,用唯物史观分析创作应向群众学习,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的理由。</p><p>创作为什么应向群众学习,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的理由?</p><p>一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p><p>二是因为只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虚心向群众学习,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艺作品,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和社会。</p><p>三是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民间文化来自于不同时期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p><p>四是因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民间文化产业,有利于焕发民间文化的活力。</p><p>第(3)问要求结合材料,请你为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学遗产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p><p>可围绕提供物质支持、技术支撑、大力宣传、抢救保护、发掘整理、批判继承、勇于创新等方面提建议,建议一定不要脱离主题,语言要顺当,字数要恰当。</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六次诊断考试(最后一考)文综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