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3:00:44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届高三6月高考热身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由于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汽车“限行”成为许多城市的选择。对此,有的人认为这无论对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还是减轻空气污染都是极好的选择,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而且还是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对“限行”政策的不同认识表明</p><p>①认识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p><p>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p><p>③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p><p>④人们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对“限行”政策认识的不同,没有体现对“限行政策”认识的变化,①不选;对“限行”政策的不同认识都是对交通和空气污染这些客观存在的反映,这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真理的客观性,③不选;对“限行”政策的不同认识表明人们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以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为依托,政府通过保费补贴等政策扶持,对种植业、养殖业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将财政手段与市场机制相对接,可以创新政府救灾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分散农业风险,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为世贸组织所允许的支持农业发展的“绿箱政策”。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实施有利于</p><p>①贯彻政府政策,呈现公共利益取向</p><p>②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p><p>③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农业发展方式</p><p>④降低农业生产灾害损失,弥补农民收入</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农业政策性保险只是针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农户进行补偿,并没有呈现公共利益取向,①不选;农业政策性保险创新政府救灾方式,分散农业风险,发挥了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②正确;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实施与优化资源配置无关,③不选;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实施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灾害损失,弥补农民收入,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普遍观点认为,中等收入群体无论从经济层面、政治层面,还是社会文化层面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一个健康向上发展的社会,是以中产为中坚力量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对我国经济产生的积极效应的传导路径是:</p><p>①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高收入者减少——实现公平发展——促进社会稳定</p><p>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缩小收入差距——释放消费红利——拉动经济增长</p><p>③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消费需求升级——倒逼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p><p>④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按劳分配增多——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经济效率提高</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并不会使高收入者减少,①错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②正确;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需求会升级,进而倒逼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③正确;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收入,也可能通过按生产要素收入分配方式获得,并不一定会使按劳分配增多,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0月,中央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对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作出重要部署。“三权分置”将会让全国4.6亿亩农村流转的土地迸发出新的活力,使承包户放心流转,经营者安心投入,亿万农民受益。可见“三权分置”改革</p><p>①自觉站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p><p>②能完善上层建筑推动生产力的发展</p><p>③认识和尊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p><p>④在选择基础上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三权分置”改革使亿万农民受益,这说明“三权分置”改革自觉站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①正确;“三权分置”改革属于对生产关系的变革,不属于对上层建筑的完善,②不选;“三权分置”改革使承包户放心流转,经营者安心投入,亿万农民受益,这说明“三权分置”改革认识和尊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③正确;“三权分置”改革是在正确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正确价值选择,不是在价值选择基础上做出的价值判断,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县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5个,县级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1个和531个村的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农家书屋651家。每年放映公益电影7000余场次。这些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已成为宣传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阵地。这这样做的文化意义有</p><p>①推动和谐文化建设,培育农村文明新风</p><p>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p><p>③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综合素质</p><p>④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这些农村公共文化资源的利用有利于推动和谐文化建设,培育农村文明新风,①正确;“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属于文化意义,②不选;这样做有利于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综合素质,③正确;这些公共文化资源的利用属于文化事业的发展,不属于文化产业的发展,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3月10日,习近平在新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说,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重视维护民族团结是因为</p><p>①维护民族团结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需要</p><p>②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和民族繁荣的政治基础</p><p>③民族团结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p><p>④民族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维护民族团结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需要,所以要重视维护民族团结,①正确;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和民族繁荣的政治基础,②不选;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③不选;民族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所以要重视维护民族团结,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宋代冯湛曾奉命打造战船。接受任务后,他仔细观察多种船只的特点,他发现:“湖船”的“底”可以涉浅,“战船”的“盖”可以迎敌,“海船”的“头尾”则可以破浪。于是,他把各种船只的优点集中在一起,造出了多桨船。这种新型的多桨船性能极佳,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新式水军武器。从辩证法角度看,冯湛的成功表明</p><p>①要坚持个性和共性的统一</p><p>②要根据人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p><p>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p>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p><p>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各种船只的优点不同,这体现了个性;把各种船只的优点集中在一起,造出多浆船,这体现了做事情要坚持个性与共性的统一,①正确;根据人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说法错误,②不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属于唯物论观点,不属于辩证法观点,③不选;冯湛造船把湖船的“底”,战船的“盖”,海船的“头尾”有机结合在一起,这表明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年,财政部、国税总局公布《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自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如果还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则减按15%的税率征企业所得税。此举有利于</p><p>①促进生产专业化发展           ②减轻小微企业的纳税负担,推进我国大众创业</p><p>③推进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对小微型企业进行税收优惠与促进生产专业化发展无关,①不选;对小微型企业进行税收优惠有利于减轻小微型企业的纳税负担,推进我国大众创业,②正确;对小微型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税收优惠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③正确;对小微型企业进行税收优惠是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并不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请回答题。</p><p>【1】2017年3月1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以赞成2782票,反对30票,弃权21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这表明</p><p>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经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p><p>②人大代表是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行使立法权</p><p>③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原则</p><p>④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拥有决定权</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2】民法总则草案的起草,遵循了编纂民法典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是既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问题,又尊重立法规律,讲法理、讲体系。二是既尊重民事立法的历史延续性,又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哲学角度分析,该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p><p>①反映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p><p>②说明了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p><p>③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p><p>④坚持了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B</p><p>【2】D</p><p>【解析】本题以民法典的编纂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依法执政、民主集中制、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发展的观点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p><p>【1】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任务,《民法总则》经过人大审议表决通过,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经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①正确;人大代表没有立法权,②错误;《民法总则》经人大审议才能通过,这表明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原则,③正确;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全国人大不是法律监督机关,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p><p>【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不选;尊重民事立法的历史延续性,保留原有法律中的合理因素,这体现了相对静止;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就要做出相应的修订,这体现了绝对运动,故该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说明了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③不选;“既尊重民事立法的历史延续性,又要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这坚持了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面对当前世界经济低迷不振,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国际形势动荡多变等问题,针对世界经济领域面临的全球增长动能不足、全球经济治理滞后、全球发展失衡三大突出矛盾,习近平提出中国主张,贡献中国智慧。他说:“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习近平指出,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p><p>(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知识说明如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p><p>(2)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说明“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月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的正确性。</p><p>(3)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激荡,请为我国青年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使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实现共赢共享。②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因此,我们要坚持文化平等,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我们应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增进共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p><p>(2)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我们的伟大蓝图,我国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发展的国家共担时代责任,这是正确的选择,我们创造性地提出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是我国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做出正确判断的结果。②针对世界三大突出矛盾,习近平主席为世界提出中国主张,贡献中国智慧,呼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能够指导世界各国有效地开展建设活动,有力引领了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必将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p><p>(3)①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提高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经典致敬,感悟经典文化的魅力。③提高辨别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的眼力,拒绝污染。④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答出两条即可)</p><p>【解析】本题以习近平主席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演讲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本题要求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来回答。结合材料,考生可从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坚持文化平等,尊重差异,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增进共识,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进行说明。</p><p>(2)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正确的选择,我们创造性地提出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是我国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做出正确判断的结果;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呼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能够指导世界各国有效地开展建设活动,必将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角度进行说明。</p><p>(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从青少年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青少年要提高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少年要提高辨别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的眼力,拒绝污染;青少年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  蓝色经济是一个以系统创新为支撑,产业经济发展为基础,将更多的海洋资源,通过陆上科技资源、创新平台、工业制造、物流运输、投资体系等鼎立支持和有效开发利用,努力实现陆海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和空间规模的最大化的泛海经济。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国是航运大国,海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和平台。</p><p>材料二  2016年10月25日至26日,“第十六届中国蓝色经济国际人才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青岛”在山东省成功举办。某市紧紧围绕国家实施“海洋强国”、“一带一路”的战略等重大历史机遇,实施海洋强市战略。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该市政府准备引进一家化工企业,并将此次决策进行公示,有群众给市政府发来邮件,指出此项目有可能会对本市的水资源以及空气造成污染,政府高度重视此意见,于是召集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同时举行听证会,积极听取大家的意见,市政府经过慎重考虑,最后放弃引进该项目。</p><p>(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利用海洋助推经济发展的</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和公民如何形成促进发展合力。</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利用海洋拉动我国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②利用海洋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能源、资源的合理配置。③利用海洋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或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④利用海洋提高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能力,增强经济发展实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p><p>(2)政府:①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畅通公众参与渠道,以形成维护和促进发展的强大合力;②履行经济建设的责任和加强社会建设职能,进一步推进创新相关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③相关部门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p><p>公民:①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方式参与公共政策制定;②通过舆论监督方式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③树立高度的主人翁意识,积极推动“海洋强市战略。</p><p>【解析】本题以蓝色经济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政府职能、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我国利用海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利用海洋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利用海洋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我国利用海洋提高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能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等方面说明我国是如何利用海洋助推经济发展的。</p><p>(2)本题的回答需要从政府和公民两个方面进行说明。从政府方面,考生可从政府要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畅通公众参与渠道;政府要履行经济建设的职能和加强社会建设职能,促进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府相关部门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等方面进行说明。从公民方面,考生可从公民要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方式参与公共政策制定;通过舆论监督方式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公民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推动海洋强市战略等角度进行说明。</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届高三6月高考热身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