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曲线图中,养老服务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不考虑其他因素),E点会向E′点方向移动。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38125cc7/SYS201801021840359093689982_ST/SYS201801021840359093689982_ST.001.png" width="97" height="9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38125cc7/SYS201801021840359093689982_ST/SYS201801021840359093689982_ST.002.png" width="84" height="8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38125cc7/SYS201801021840359093689982_ST/SYS201801021840359093689982_ST.003.png" width="91" height="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38125cc7/SYS201801021840359093689982_ST/SYS201801021840359093689982_ST.004.png" width="76" height="8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全面放开养老市场后,养老市场相关商品和服务的供给量会增加,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因为不考虑其他因素,养老市场相关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视为不变,需求曲线D不变化。符合这一要求的图像只有B,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920b41cb/SYS201801021910598267711498_ST/SYS201801021910598267711498_ST.001.png" width="145" height="14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实践的效果受个体认识水平差异的限制,要紧跟别人的步伐</p><p>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应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实现人生价值</p><p>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要在对立统一中把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p><p>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应脚踏实地做好量的积累</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漫画的寓意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等、看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勇于实践,积极进取,不断积累,才能创造价值。②④项符合题意;①③ 项不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民法总则》的通过,标志着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民法立法的核心,强调的是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严格按照规则行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个人便利,甚至使个人利益局部暂时受损,但却能使社会安定有序,最终促进每个公民的福利。公民增强规则意识:</p><p>①有利于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p><p>②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p><p>③要直接参与国家法律、政策、规则的制定</p><p>④要求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发展自由</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公民增强规则意识,必须学法、知法、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有利于建设法治国家,①② 选项正确;在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依法有序,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式,不能直接参与 国家法律、政策、规则的制定,选项③错误;选项④与题意无关。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哲学依据是</p><p>①生产关系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p><p>②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p><p>③产业工人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p><p>④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财富,要坚持群众观点</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①题肢错误,不选。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③题肢错误,不选。②④题肢符合题意,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厉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义》甫一播出,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精彩纷呈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击中了反腐败的社会心愿,因此电视剧甫一播出便收获众多粉丝。这告诉我们:()</p><p>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p><p>②只有现实题材的文化产品,才能受到年轻人的追捧</p><p>③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p><p>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①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人民的名义》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告诉我们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②表述错误,说法过于绝对;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文化传承方式的关系;④符合题意,“《人民的名义》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击中了反腐败的社会心愿,因此电视剧甫一播出便收获众多粉丝”,告诉我们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资金的“脱实向虚”,表现为虚拟经济过度繁荣,金融业对GDP的贡献过大,但结果却是实体经济融资更难。防止“脱实向虚”是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该词再次被明确提了出来,防止“脱实向虚”,政府必须:</p><p>①增加金融供给,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p><p>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丰富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杠杆率</p><p>③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环境,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p><p>④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股票等资本市场的回报率</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资金的“脱实向虚”,表现为虚拟经济过渡繁荣,金融业对GDP的贡献过大,但结果却是实体经济融资更难。面对上述问题,政府应增加金融供给,培育公开透明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丰富企业融资渠道,①②适合题意;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环境,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与防止脱实向虚无关,排除③;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方式,④是不科学的;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四泉,家中一切安好,勿念。这个月生活费已经邮出,细末(节约)点用,要发愤学习,切莫贪玩。”这是1982年,某省一个在县城读书的中学生收到的家书。</p><p>没有华美的舞台,没有绚丽的灯光,只是一尺方桌、一位读者、几封书信,却如涓涓山泉,沁人心脾,引发共鸣的,何止是《见字如面》,同样被誉为“综艺清流”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也以高而不冷的文化格调、温暖厚重的人文情怀,接连赢得超高口碑。典雅文化与大众娱乐的碰撞,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更是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虽历经坎坷,但实践让我们确信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可以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凝聚各族人民积极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p>诗和远方并非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更非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习近平多次倡导,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p><p>(1)结合材料,运用“把握思维奥妙”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几档文化综艺节目能“引发人们对传统</p><p>文化集体回望”的认识。</p><p>(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活起来”的意义。</p><p>(3)“见字如面,见信如晤”,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请你就如何发挥书信在沟通情感上“尺牍书</p><p>疏,千里面目”的功能,提两条建议。(两条,每条10-30字)</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们对传统文化集体回望反映了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p><p>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性和主动创造性。体现在人们主动对传统文化进行集体回望,并有计划地开展多种活动进行传承。</p><p>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传统优秀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凝聚各族人民积极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华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2)①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老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火起来,能提升公民综合素质,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p><p>②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活起来,能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p><p>③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火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是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促进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发展。</p><p>(3)学习掌握书信的有关规范、格式;平时通过书信与同学、老师、家长做相应的沟通工作;加入相关“笔友”群,不断提高自己的书写、表达、沟通等能力,学校应定期举办师生书信展示评比活动。</p><p>【解析】第(1)问知识要求明确:“把握思维奥妙”的知识。问题角度明确:谈谈你对材料中几档文化综艺节目能“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集体回望”的认识。知识要求上难度不大,但问题角度的设置以及知识与问题的对接上却有难度。可抓关键词一一对应:由现状引发的集体回望说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有计划地开展多种活动进行传承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性和主动创造性;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可以提升国家的软实力等说明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说明了要中华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第(2)问要求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活起来”的意义。属于意义类问题,但必须找准文化生活知识考点。可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活起来”</p><p>能提升公民综合素质,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运用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知识考点说明“活起来”能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考点说明“活起来”能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发展。</p><p>第(3)问要求以书信的形式提两条建议,注意书信的格式;可与同学、老师、家长进行书信沟通,注意字数要求。</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p><p>材料一: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根据形势变化在不同时期科学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实施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地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三权分置”是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权分解为承包权和经营权,从而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61.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1982年</p></td><td style="width:400.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提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61.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1986年</p></td><td style="width:400.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将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分开</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61.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2002年</p></td><td style="width:400.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61.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2011年</p></td><td style="width:400.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十一届全国人大开展对《农村土地承包法》运行情况的执法检查</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61.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2016年</p></td><td style="width:400.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要求各地深化农村土地改革、依法推行“三权分置”</p></td></tr></table><p> </p><p>材料二: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要求: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落实“三权分置”要始终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根本地位,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根本;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要稳定现有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不论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要依法维护经营主体从事农业生产所需的各项权利,使土地资源得到更有效合理的利用,经营主体有权使用流转土地自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并获得相应收益。 </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在推进农村土地改革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p><p>(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深化农村土地改革落实“三权分置”的理由。</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在三权分置改革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开辟了新路径。</p><p>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党不断适应新形势,对农村改革进行了全面政策部署,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实现城乡协调发展。</p><p>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应正确行使立法权,制定和完善《土地承包法》,开展执法检查,行使监督权,促进相关法律贯彻落实。</p><p>(2)①“三权分置”要求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有利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完善基本经济制度。②推行“三权分置”, 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赋予新型经营主体更多的财产权,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③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有利于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土地利用效率。④“三权分置”有助于实现适度规模经营,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村生产力。 </p><p>⑤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共同富裕。</p><p>【解析】本题以“三权分置”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党的地位、党的执政方式、人大的职权、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市场配置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结合材料,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农村土地改革中的作用,考生可从中国共产党在三权分置改革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开辟了新路径;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进行说明。全国人大在推进农村土地改革中的作用,考生可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正确行使立法权,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行使监督权,促进相关法律贯彻落实等方面加以说明。</p><p>(2)落实“三权分置”的理由,考生可从“三权分置”有利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保护农户承包权,提高农民收入;“三权分置”放活了土地经营权,有利于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权分置”有助于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共同富裕等角度说明。 </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