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政治试卷
题型:非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说,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肃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了前人的事业,进行着今天的奋斗,更要开辟明天的道路。长征永远在路上,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p><p>结合材料,从民族精神的角度,分析在新时期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的必要性。</p><p> </p></div></div>
<div><p>【答案】长征精神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国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中</p><p>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p>【解析】本题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民族精神这一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角度,设问指向在新时期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的必要性,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然后分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再次分析弘扬长征精神的意义,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当今科技发达,物质资源丰富,但随着各类电子产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p><p>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p><p> </p></div></div>
<div><p>【答案】①经典诗歌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经典诗歌能使人获得精神享受和思想启示,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③经典诗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p><p>【解析】本题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通过解读设问信息可以看出,本题实际上是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从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思考,并注意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统一。</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p><p>依据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p><p> </p></div></div>
<div><p>【答案】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文化传承,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强大的生命力。</p><p>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p><p>③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p><p>【解析】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认识类,问题指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认识类的题目,可以从是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解读材料信息,首先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然后结合题中春节组织语言进行分析;怎么做,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