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2:57:37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届高三9月月考文科综合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解决近年出现的“儿科医生荒”的问题,上海开始推行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明确在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中向儿童专科医院倾斜,在综合医院内部收入分配中向儿科倾斜,确保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务人员薪酬水平达到同级机构同类人员的平均水平或以上。该举措</p><p>①充善了社会保障体系,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p><p>②能够增加儿科医生收入,稳定儿科医务队伍</p><p>③彰显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p><p>④发挥了市场对儿科医疗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①选项强调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题意不符。④选项强调市场的作用,而题目中的做法强调的是政府的作用。题目中该举措能够增加儿科医生收入,稳定儿科医务队伍,彰显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故②③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达成共识,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为核心的跨国金融机构将加速“一带一路”沿线项目落地,各方期待“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动力,成为打开包容性经济全球化新局面的新钥匙。由此可见,成立亚投行 </p><p>①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有利于促进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p><p>③标志中国取得国际金融话语权          ④有利于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经济水平</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亚投行的成立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推动亚洲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亚洲经济增长,增强全球经济的稳定性,故选项②符合题意;亚投行的成立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故选项④符合题意;选项①说法错误,亚投行的成立,有利于增强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夸大了成立亚投行的意义和作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绿色金融是G20杭州峰会的一大亮点。绿色发展已成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p><p>材料   绿色金融的发展还需要制度的指引与规范。“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坚持“绿色发展”,并提出“发展绿色金融”。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从发展绿色信贷、推动证券市场支持绿色投资、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等八个方向,对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工作做了全面部署,确立了我国绿色金融顶层政策制度设计的框架。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不仅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利于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p><p>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及居民个人所产生的积极影响。</p><p>&#xa0;</p></div></div>
<div><p>【答案】经济发展:有助于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发展,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推动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国际地位。</p><p>居民个人:拓宽了个人投资的渠道;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使人们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观念;有助于人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p><p>【解析】本题以发展绿色金融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源配置、投资理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需要从我国经济发展及居民个人两个角度进行说明。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考生可从发展绿色金融有利于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推动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论述;从居民个人层面,考生可从发展绿色金融有利于拓宽个人投资渠道;有利于使人们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观念;有助于人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等角度进行论述。</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7年1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但《规划》同时指出:我国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供给主体相对单一、基层服务能力薄弱;药品价格虚高、药品流通缓解繁琐秩序混乱;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的投入不足,制度体系仍需不断完善。健康中国,任重道远。</p><p>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针对材料中存在的问题,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提出相应的措施,并说明理由。</p><p>&#xa0;</p></div></div>
<div><p>【答案】(1)措施:①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合理配置和利用医疗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②国家要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稳定药价,规范医药市场秩序,切实减轻群众的就医负担。③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p><p>(2)理由: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存在自身的缺陷。②市场秩序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基础。③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民生的物质保障。</p><p>【解析】本题以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资源配置、宏观调控、财政的作用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从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合理配置和利用医疗资源,因为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国家要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规范医药市场秩序,因为市场秩序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基础;国家要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因为财政是改善民生、促进公平的物质保障等角度进行说明。</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p><p>材料一  近年来,由于虚拟经济投资回报率高、回收快,大量资本流入虚拟领域,社会资本“脱实向虚”和企业“弃实投虚”加剧,造成实体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血”“抽血”问题。除金融领域外,房地产市场的投机与泡沫也对实体经济产生了“虹吸效应”,诱导资本大量涌向房地产市场,抬高了实体经济生产成本,挤压了实体经济发展空间。以银行和房地产为例,2009年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是工业行业利润率的2倍。银行业2011年的利润率更是工业行业利润率的4一5倍。到 2012年,工业行业主营业务利润率进一步下降到了6 .1%。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金融资本过度虚拟化会引发各种形式的危机,给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带来威胁。目前,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面临严重困境。</p><p>材料二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会议为实体经济发展指明了三个关键词——质量、品牌、创新。实体企业要通过质量提升、品牌建设、创新驱动来增强竞争力。专家还表示,振兴实体经济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使其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的需要。鼓励多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引导资金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要处理好新和老的关系,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意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党中央强调质量提升、创新驱动、品牌建设,倡导“工匠精神”,正是牵住了实体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振兴实体经济要处理好质和量的关系,既要去过剩产能,也要全面提升产品质量。</p><p>(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实体经济目前困境产生的原因。  </p><p>(2)结合材料二和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应怎样发展实体经济。</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实体经济行业盈利能力下降,与其他行业利润率差距拉大,使得社会资源配置方向发生异变,投向实体经济行业的生产要素减少,侵蚀了实体经济基础,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市场经济自发性弱点的表现。②国家在控制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金融资本过度虚拟化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p><p>(2)①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使其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②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需要政府科学地宏观调控,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强化金融监管和治理,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制度性成本、税费成本、融资成本、流通成本等。③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鼓励多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引导资金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④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⑤处理好质和量的关系,既要去过剩产能,也要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意识,面向市场组织生产,增加有效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求。⑥推动绿色发展,处理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改变实体经济粗放的生产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⑦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倡导和培育“工匠精神”,形成尊重技工、尊重工匠的社会氛围。</p><p>【解析】本题以发展实体经济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资源配置、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我国实体经济目前困境产生的原因,考生结合材料,可从实体经济行业盈利能力下降,使得社会资源配置方向发生异变;国家在控制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金融资本过度虚拟化方面存在不足等角度进行说明。</p><p>(2)怎样发展实体经济,考生可结合材料,从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引导资金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处理好质和量的关系,增加有效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处理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改变实体经济粗放的生产方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倡导和培育“工匠精神”等角度进行论述说明。</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届高三9月月考文科综合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