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2:52:22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1月,媒体报道了两条产业新闻,两相比较颇让人感慨:一条是号称智能手环鼻祖的JAWBONE公司宣布破产清算,该公司曾长期引领智能穿戴行业,多次大额融资,如今却黯然离场;另一条新闻是传统家电品牌戴森,靠着质量和设计上的功夫,把吹风机、吸尘器等几种常见家电做出了口碑,产品售价超过市场均价几倍甚至十倍,却仍受到消费者的追捧。这表明(   )</p><p>①商品质量是实现其价值的决定因素    ②满足消费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立足点</p><p>③技术创新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关键    ④技术必须和市场相结合才有生命力</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用排除法来做。商品质量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的决定因素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①是错误的,排除;媒体报道了两条产业新闻,两相比较表明满足消费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立足点,要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②④适合题意;③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期,中国联通率先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先后与百度和阿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资源置换、技术互补、成果共享等方式展开深入合作,加快面向移动互联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p><p>①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产权的流动和重组,优化资本配置</p><p>②增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p><p>③创新企业产权结构,治理体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p><p>④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故①符合题意②错误;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一般在我国就是通过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这种形式即实现的,即有利于创新企业产权结构,治理体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故③符合题意;巩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说法错误,应该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故④错误。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下列为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政府采取的手段与延长土地承包期不同类的是</p><p>①颁发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执照,推广高新技术运用</p><p>②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生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p><p>③建立生物医药企业的行业标准,促进行业发展</p><p>④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放心消费,又推动行业发展</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延长土地承包期属于运用经济政策调节经济活动。颁发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执照,推广高新技术运用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措施调节和管理经济,故①符合题意;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生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属于运用经济手段调节经济活动,故②不符合题意;建立生物医药企业的行业标准,促进行业发展,是运用行政手段调节经济活动,故③符合题意;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放心消费,又推动行业发展属于运用经济计划调节经济活动,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在不久前颁布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强调,到2020年基本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城乡社区治理体制将更加完善、自理能力显著提升。此举</p><p>①有利于党对基层社区的领导和政府对基层自治的指导相结合</p><p>②能改革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体系,扩大居民民主权利</p><p>③是巩固基层政权,拓展基层居民自治权的重要举措</p><p>④在促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实现了机制创新</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可表明党对基层社区的领导和政府对基层自治的指导,促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实现了机制创新,故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中的举措并没有改革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体系,扩大居民民主权利,其目的是城乡社区治理体制将更加完善、自理能力显著提升,故②不符合题意;城乡社区属于基层群众自治,并不是基层政权,而且也没有拓展基层居民自治权,故③错误。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在解读十九大报告时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加快了世界力量格局的转换,西方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确面临某个拐点,但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进程,新形势下它的推动角色更为多元,不再由西方一家独大地主导,而是由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推动,其中中国发挥的作用更大。这说明   </p><p>①世界多极化在深入发展                ②国际形势由对话转向对抗</p><p>③当代国际形势处于总体稳定状态        ④我国的发展强大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②选项表述与事实不符,排除。③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进程,新形势下它的推动角色更为多元,不再由西方一家独大地主导,而是由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推动,其中中国发挥的作用更大。这说明世界多极化在深入发展,我国的发展强大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故①④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理解中国》丛书通过梳理及介绍中国道路、理论和制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总结出来,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真正讲好了中国故事。《理解中国》丛书在英国成功发布</p><p>①彰显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质</p><p>②体现文化传播是国家政治沟通理解的桥梁</p><p>③展示了我国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p>④表明文化影响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br />此题考查文化传播,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理解中国》丛书在英国图书博览会成功发布,体现文化传播是国家政治沟通理解的桥梁,展示了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故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故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文化影响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故④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院的艾德•莱茵和同事们绘出了迄今最完整的数字版人脑结构图谱,该图谱将成为大脑研究人员的最新指南和“导航图”。这次的图谱来自对一位因事故离世的健康女性的大脑的深入研究。他们用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两种技术对大脑进行全方位扫描,获得了整个脑结构和神经纤维连接处的图像,从宏观层面进入细胞层面,更深刻地认识我们的大脑。下列哲学分析正确的是</p><p>①图谱来自对一位因事故离世的健康女性的大脑的深入研究——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②数字版人脑结构图谱将成为大脑研究人员的最新指南和“导航图”——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p><p>③用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大脑进行全方位扫描——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p><p>④从宏观层面进入细胞层面,更深刻地认识我们的大脑——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p><p>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性、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图谱来自对一位因事故离世的健康女性的大脑的深入研究,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①的哲学分析错误;从宏观层面进入细胞层面,更深刻地认识我们的大脑,体现的是意识的能动性而不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的哲学分析错误;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2月7日,《人民日报》刊发《“一眼千年”,与文化长谈》时评,点赞两档时下正在热播的文化类节目《国家宝藏》和《百心百匠》。评论指出:精心谋划打开历史、打开传统的独特方式,让沉默的国宝说话,古今交响、凝魂聚气。一眼千年,沉默也胜万语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这光阴似箭。我们的先人顽强如石,坚韧如丝,绚烂如画,优雅如瓷,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就从我们眼前渐次“活”起来一石、一丝、一画、一瓷开始吧——铺陈的是传奇,激荡的是国魂。材料表明</p><p>①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实现中华文化价值的创新 </p><p>②通过实践活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p><p>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p><p>④要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此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题干中,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就从我们眼前渐次“活”起来一石、一丝、一画、一瓷开始吧,这说明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实现中华文化价值的创新,①正确;精心谋划打开历史、打开传统的独特方式,让沉默的国宝说话,古今交响、凝魂聚气,这表明通过实践活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②正确;事物联系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不由人类实践活动决定,故③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局部,④与题意无关。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央视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自播出以来,备受关注,各方好评不断。其中有几期内容尤为令人动容,麦家几次哽咽朗读完写给处在叛逆期的儿子的信;柳传志深情朗读儿子结婚仪式上的致辞;郑洪升郑渊洁父子携手朗读《父与子》。这些朗读之所以感动众人,是因为(&#xa0;&#xa0;)</p><p>①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其中蕴含无数寻常父子的感情</p><p>②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其中透着天下父亲的无私爱心</p><p>③同一性寓于斗争性,每个慈父必须面对儿子的叛逆</p><p>④斗争性寓于同一性,父子间的冲突是一种爱的冲突</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朗读者》自播出以来,备受关注,各方好评不断。这些朗读之所以感动众人,是因为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朗读者中蕴含无数寻常父子的感情,引起大家共鸣;而斗争性寓于同一性, 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父子间的冲突是一种爱的冲突,通过这种冲突使父子间的爱更加真切。①④项符合题意;②③项均表述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十九大报告指出,应全面推进绿色发展,要构建包含生产、生活、技术、融资等在内的绿色发展系统。</p><p>材料一 绿色发展是绿色制造的核心理念,绿色制造的目标就是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制造业体系。绿色制造的本质是具有环境意识的制造,是一种综合考虑人们需求、环境影响、资源效率和企业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使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全生命周期中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少,对自然生态无害或者危害极小,使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降到最低。</p><p>材料二 近年来,成都市政府努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积极创新机制模式,坚持企业市场地位,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导绿色制造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加快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强化政策体系支撑,不断优化绿色制造发展环境;最严举措防治污染,壮士断腕化解落后产能,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强化监督管理,依法构建绿色制造管理体系。强化环保执法监督,形成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激励约束机制。</p><p>(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企业如何实现绿色制造?</p><p>(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成都市政府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正确性。</p><p>(3)某校高三(一)班的学生准备开展“爱护美丽地球,构建绿色生活”志愿者活动,向市民宣传资源节约、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请你为志愿者活动设计两个方案。</p></div></div>
<div><p>【答案】(1)①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p><p>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p><p>③加快转变企业发展方式,走信息化、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p><p>④调整企业产品结构,主动退出高污染行业,积极进入绿色环保产业,生产环保节能型绿色产品。</p><p>(2)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成都市政府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是维护人民利益,对人民负责的具体体现。</p><p>②成都市政府强化绿色服务体系建设,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优化绿色制造管理体系。</p><p>③成都市政府依法行政,积极履行政府职能,完善监督管理,化解落后产能,构建了高效的绿色制造管理体系。</p><p>④成都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推动区域绿色发展。</p><p>(3)①开展环保图片展览。</p><p>②向市民发放新《环保法》、《垃圾分类知识》等宣传资料。</p><p>③引导市民通过关注生态文明方面微博、微信,换取环保练习册、环保购物袋等小礼品。</p><p>【解析】本题以十九大提出的全面推进绿色发展为背景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能力。</p><p>第(1)问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企业如何实现绿色制造?绿色制造的本质是具有环境意识的制造可考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一种综合考虑人们需求、环境影响、资源效率和企业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可考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转变企业发展方式,走信息化、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使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全生命周期中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少,对自然生态无害或者危害极小,使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降到最低可考虑调整企业产品结构,主动退出高污染行业,积极进入绿色环保产业,生产环保节能型绿色产品。</p><p>第(2)问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成都市政府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正确性。成都市政府努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可考虑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履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职能;积极创新机制模式,坚持企业市场地位,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可考虑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最严举措防治污染,壮士断腕化解落后产能,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强化监督管理,依法构建绿色制造管理体系。强化环保执法监督,形成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可考虑依法行政,积极履行政府职能,完善监督管理,化解落后产能,构建了高效的绿色制造管理体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推动区域绿色发展。</p><p>第(3)问某校高三(一)班的学生准备开展“爱护美丽地球,构建绿色生活”志愿者活动,向市民宣传资源节约、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请你为志愿者活动设计两个方案。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紧紧抓住构建资源节约、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这一主旨言之有理即可。考生可从开展环保图片展览、向市民发放新《环保法》、《垃圾分类知识》等宣传资料、引导市民通过关注生态文明方面微博、微信,换取环保练习册、环保购物袋等小礼品作答。</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p><p>“工匠精神”是指工匠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他们不断雕琢产品,改进工艺,并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愉悦。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工匠精神,从鲁班、张衡、毕升等巨匠们惊世骇俗的发明创造,到普通匠人孜孜以求的精湛技艺;从精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到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国宝,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工匠们用智慧和汗水写成的。但是中国这种“工匠精神”并没有很好地传承下来。当前,中国造得了大飞机、高铁、神舟飞船,而大量产品却仍停留在低端水平,以致于大批国人蜂拥海外“扫货”,甚至出现了将超市货架一扫而空的现象。这种反差终于让国人意识到:我们缺乏技术精湛的工匠,缺乏追求细节完美的“工匠精神”;只有重塑“工匠精神”,才能使中国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p><p>材料二</p><p>自2017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制定的国家法律,是中医药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历史上,中华民族屡遭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功不可没。今天,中医“治未病”,彰显其独特的优势,解决了西医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为全球卫生治理提供了“中国处方”。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因中药超剂量使用而发生的中毒事件将中医药“妖魔化”。殊不知,中医典籍中提出“中病即止,不可过服”,用药过量就会出现毒性反应。中医药是一座有待挖掘的富矿,需要更多有识之士勇攀医学高峰,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重塑“工匠精神”的价值。</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批驳将中医药“妖魔化”的看法。</p></div></div>
<div><p>【答案】(1)①“工匠精神”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物质力量,重塑“工匠精神”有利于激发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p><p>②重塑“工匠精神”有利于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凸显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有利于打造一流产品,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p><p>③重塑“工匠精神”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p><p>④重塑“工匠精神”有利于传承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或增强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p>(2)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医药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在解决西医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验证了中医药成果的科学性。</p><p>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中药超量使用与“中病即止”的中医理论是相冲突的,因超量使用而发生中毒事件与中医药本身是没有关系的。</p><p>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对中医药的正确认识往往也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p><p>④认识具有无限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因此,我们应不断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不是将其“妖魔化”。</p><p>【解析】本题以我国重塑“工匠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为背景材料,分别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题考查文化的作用的知识、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认识论的知识,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探究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重塑“工匠精神”的价值,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我国重塑“工匠精神”的价值,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角度来分析说明。</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批驳将中医药“妖魔化”的看法,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即认识论的知识,问题指向是批驳将中医药“妖魔化”的看法,既然是批驳将中医药“妖魔化”的看法,表明将中医药“妖魔化”的看法是错误的,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二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等角度来批驳将中医药“妖魔化”的看法。</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