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日,财政部制定出《关于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项目申报工作通知》,对今年农业补贴的大方向做出了指导,也对具体补贴细则,比如金额、补贴对象等方面,都做了细致讲解。对该项财政政策的出台理解正确的是:</p><p>A. 加大财政对农业的补贴→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促进社会稳定</p><p>B. 全面实施营改增→增加财政收入→刺激总需求增长→促进经济发展</p><p>C. 减少税收收入→扩大农业生产队伍→农业投资增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p><p>D.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信贷规模扩大→社会消费总量增加→拉动经济发展</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财政部制定相关文件,对农业补贴做出了详细安排,在此政策的影响下会使财政部加大财政对农业补贴,扩大农业的生产规模,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从而促进社会稳定;故A选项入选。B选项错误,营改增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财政收入。C选项错误,财政支出的增加不意味着税收收入的减少。D选项错误,货币信贷规模扩大属于货币政策,不是财政政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2月18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企改革是此次会议的重大议题。自2007年以来,国企盈利能力明显下滑,资本回报率显著落后于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须通过改革焕发新的活力。国企改革( )</p><p>①必须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p><p>②目的是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p><p>③要盘活存量资产,加大创新力度,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p><p>④力争做大做强,上市经营</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在国企盈利能力明显下滑,资本回报率显著落后于民营企业的背景下,为激发其活力而进行的改革就应该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盘活存量资产,加大创新力度,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故题肢②③符合题意。故题肢①④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得标准者得天下”。2017年,我国共发布国家标准3811项、立项2042项。在冶金、材料、建筑等领域新提交的国际标准提案161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数量超过新增数量的50%,国际标准化贡献率跃居世界第五。中国标准在国际化进程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有利于</p><p>①进一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p><p>②推动企业“走出去”到境外上市融资</p><p>③强化我国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话语权 </p><p>④增强我国各个行业在国际市场的比较优势</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干强调中国标准不断增多,在国际化进程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有利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强化我国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话语权 ,故 ①③符合题意; ②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④错误,夸大中国标准的作用。故本题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们常用“权威合理化”与“公众参与化”这两个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政治现代化程度。对公众而言,理性参与公共事务,涵养“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公共精神,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民主演练;对政府而言,以制度渠道海纳公众的“参与百川”,在公众认同的心理轨道上审慎用权,这也是公权力最好的民主素养。对此正确的理解是</p><p>①推进民主政治必须倡导公民公共精神   </p><p>②尊重民意是保证决策科学的根本途径  </p><p>③制度化的公众参与彰显民主的真实性 </p><p>④政府引导下的公众参与才是理性参与</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对公众而言,理性参与公共事务,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民主演练,这说明推进民主政治必须倡导公民公共精神,①正确;尊重民意并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决策科学,②不选;对政府而言,以制度渠道海纳公众的“参与百川”,这也是公权力最好的民主素养。这说明制度化的公众参与彰显民主的真实性,③正确;政府引导下的公众参与才是理性参与观点不正确,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该规定旨在</p><p>①推进依宪治国,为社会主义法治提供根本保证</p><p>②强化宪法监督,保障国家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p><p>③维护宪法权威,促进公职人员依法行使公权力</p><p>④尊崇宪法地位,强化全面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利于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增强法制观念,这是加强宪法实施,维护宪法权威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对宪法地位的尊崇,对宪法权威的维护,有助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的自我监督,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社会监督,促进公职人员依法行使公权力,故③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保证;②错误,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不是为了保障国家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而是对其进行监督,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故本题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记者会上表明,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的,打贸易战没有赢家,中方不想跟任何人打贸易战,但如果有人非逼迫我们打,我们一不会怕,二不会躲。中美关系要健康发展,双方应</p><p>①制定为中美共同利益服务的外交政策 ②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好矛盾分歧</p><p>③增进双方战略互信,避免战略误判 ④加强友好合作,维护各自根本利益</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中美关系要健康发展,双方应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好矛盾分歧,增进双方战略互信,避免战略误判,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故②③正确; ①错误,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外交政策;④错误,应该维护共同利益,而不是根本利益,国家之间没有根本利益。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演了“北京八分钟”。24台人工智能机器人与24名轮滑演员配合地面投影不断变幻曼妙舞姿,惊艳世界。整个表演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特色,充满科技元素,堪称一场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可以看出</p><p>①人工智能技术让艺术语言与表意体系更加契合,开拓了文化创作的新思路 </p><p>②“北京八分钟”实现了奥运精神与中华文化的融合,汇聚了“中国智慧”</p><p>③人工智能技术使文化焕发生机,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展现了时代精神 </p><p>④“北京八分钟”吸收了中外文化的精髓,在借鉴和融合中提升了我国文化的影响力</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24台人工智能机器人与24名轮滑演员配合地面投影不断变幻曼妙舞姿,惊艳世界,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特色,充满科技元素,堪称一场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表明人工智能技术让艺术语言与表意体系更加契合,开拓了文化创作的新思路,故①符合题意; 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演了“北京八分钟”,24台人工智能机器人与24名轮滑演员配合地面投影不断变幻曼妙舞姿,惊艳世界可表明“北京八分钟”实现了奥运精神与中华文化的融合,汇聚了“中国智慧”,故②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北京八分钟”并未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北京八分钟”并未涉及吸收了中外文化的精髓,故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电影《厉害了,我的国》首次以纪录片的形式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呈现在大银幕上。该片对中国桥、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举世瞩目的成就加以集中展现,用影像定格属于中国的每一个辉煌瞬间,传递中国力量,为观众带来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这说明,优秀文艺作品可以</p><p>①见证时代发展脉动,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p><p>②激发人们爱国情怀,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p><p>③奠定民族立业根基,增强全民族创造活力 </p><p>④凝聚民族精神力量,砥砺全民族奋勇前行</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凝聚民族精神力量,砥砺全民族奋勇前行,故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精神现象,需要借助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③错误,奠定民族立业根基的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要矛盾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p><p>①表明真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②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直接现实性。</p><p>③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p><p>④指导我们在复杂事物中找到发展的正确方向。</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表明真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会指导我们在复杂事物中找到发展的正确方向,①④项符合题意;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②项说法错误;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和方向,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一2035年)》的批复指出,建设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北京市的规划发展建设要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把握好“都”与“城”、“舍”与“得”等关系,着力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疏解非首都功能。要落实这些要求,应该()</p><p>①加强京津冀整体建设,服务于北京城市发展</p><p>②抓住首都功能这一关键部分,推动北京发展 </p><p>③强化城市各种功能,推动首都建设全面发展</p><p>④遵循系统的有序性,促进首都内部结构优化</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系统优化。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题意的和错误的选项。国务院的批复指出要着力优化提升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批复着重强调了着力提升北京的首都功能,而非京津冀整体建设,故①错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一2035年)》的批复强调了将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放在首位,市政建设中就要首先解决这一主要矛盾。所以在北京市的规划发展建设中,要抓住首都功能这一关键部分优先建设发展,而不是“全面开花”,故②正确,③错误;系统优化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按照各要素发生作用的顺序和方向安排工作。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就必须明确首都功能,避免功能重合,造成资源浪费,故④正确。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在你的面前是一方干事创业的沃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愿这个新时代,能唤醒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不管你是20岁、30岁还是50岁、60岁;愿你披荆斩棘、矢志不渝,磨砺成自己的“榜样”“英雄”。这封2017年《人民日报》写给广大青年的信,给我们的启示是</p><p>①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发挥其对个人发展的导向作用</p><p>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p><p>③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p><p>④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在你的面前是一方干事创业的沃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表明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故④符合题意;愿你披荆斩棘、矢志不渝,磨砺成自己的“榜样”“英雄”表明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故③符合题意;①错误,只要是价值观不分正误都对个人发展的导向作用;②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建设美丽、富饶乡村,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p><p>我国西南地区某县农村,风景秀美、气候温和、空气清新,适合种植茶叶、烤烟、蔬菜等多种经济作物,具有发展乡村旅游度假产业和农业的自然基础,但受制于道路交通问题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为振兴农村,该县致力于改变交通落后状态,修建了由高速公路、县级公路、乡镇公路、村级公路构成的公路网。</p><p>路网建起来了,但最初乡村旅游和经济发展并无明显改善。原因是人们护路的公共意识淡漠,有的村民把自家门前的公路当成了垃圾场、晒谷场,道路坍塌了没人修,道路结冰了无人管……严重影响了道路的通畅、安全、卫生、美观。于是,该县推行了“路长制”改革,县委书记、县长担任总路长,各种公路全面设立以党政领导为责任主体的一级路长、二级路长,负责公路管护、绿化养护、卫生保洁、安全巡视。同时,30000多名贫困群众应聘担任道路管护员,年收入增加6000元。</p><p>道路通畅了、安全了、漂亮了,美丽乡村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该县的乡村旅游业开始兴旺,沿公路布局的80余万亩茶叶、烤烟、蔬莱也逐步产生经济效益。广大群众尝到了甜头,对乡村公路建设与管护有了新的认识,自觉护路的意识大为增强、自觉护路行为已然多见。</p><p>(1) 结合材料,运用主要矛盾原理,分析该县实行“路长制”改革对乡村振兴的意义。</p><p>(2)结合材料和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知识,分析该县群众公共意识的变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p><p>(3)乡村之美是独特的,有别于城市之美,自古以来,令人向往和流连。请写出两句描写乡村自然美或人文美的中国古诗句。</p></div></div>
<div><p>【答案】(1)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并决定或影响着其他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道路交通问题是制约该县乡村发展的主要矛盾。“路长制”改革着眼于落实道路管护,促进了道路交通状况的全面改善,并带动了培养公共意识、合理布局产业等问题的解决,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p><p>(2)①文化是经济的反映,由经济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②最初,该县群众公共意识淡漠,对道路交通的经济影响认识不足,是当地经济长期贫困落后的反映,一度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后来,该县众公共意识增强,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产物和反映,并将促进当地经济持续发展。</p><p>(3)描写乡村的自然美、人文美的古诗句均可。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p><p>【解析】此题以实施振兴乡村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为背景材料,考查主要矛盾、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等知识。</p><p>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主要矛盾原理,分析该县实行‘路长制’改革对乡村振兴的意义。”属于意义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主要矛盾”原理,属于微观考查。其次要明确主要矛盾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论要求,然后结合材料相关信息,将原理与材料相结合进行分析即可。</p><p>第(2)问要求“结合材料和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知识,分析该县群众公共意识的变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设置有两个小问,即“分析该县群众公共意识的变化”“分析该县群众公共意识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别属于“概括类试题”和“影响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知识,属于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对两个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对于第一小问,从“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分析即可;对于第二小问,则从“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进行分析即可。</p><p>第(3)问要求“乡村之美是独特的,有别于城市之美,自古以来,令人向往和流连。请写出两句描写乡村自然美或人文美的中国古诗句。”属于开放类试题。此类试题答案不具有唯一性,考生只需围绕主题及相关要求任写两句中国古诗句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