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2:25:33

届广东东莞南开实验学校高三上初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p><p>材料一: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自主创新、创业的政策,全民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空前高涨。有专家认为,“十三五”期间,以互联网+、通信、高铁、航天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将会蓬勃发展,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将步入从量变到质变、从产业规划到发挥市场力量推动的崭新阶段。</p><p>材料二: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此,要推进公众参与,理性维护环境权益。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鼓励公众监督环境违法行为,推行生态破坏和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鼓励公民通过环境信访、行政调解等方式理性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再次要倡导绿色消费,积极促进可持续消费,抵制过度、奢侈消费甚至扭曲性消费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自觉树立生态公民的意识,积极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争取早日进入一种理想的社会境界——生态文明社会。</p><p>(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必要性,并从劳动者的角度就如何参与创新、创业提出合理建议。 </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公民应该如何积极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推动绿色发展。(8分)</p><p>(3)请为“创新发展”或“绿色发展”拟两条宣传语,要求主题鲜明,言简意赅。</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必要性:①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p><p>②把创新摆在国家全局的核心位置,有利于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p><p>③有利于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p><p>④有利于促进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每点2分,共8分)</p><p>建议: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创新创业能力;</p><p>②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根据自身实际投身于创新创业;</p><p>③自觉运用法律法规,维护自己在创新创业中的合法权益。(每点2分,共6分)</p><p>(必要性和建议必须分开回答。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1到2分,但总分不能超出14分)</p><p>(2)①积极参与民主决策,建言献策,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p><p>②积极参与民主监督,依法行使监督权。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敢于同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和公民的权益。</p><p>③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对于任何破坏生态文明的现象和行为提出批评、建议,自觉履行公民义务。</p><p>④要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积极为建设生态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p><p>⑤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按照规则和程序有序参与,积极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p><p>(每点2分,答对其中4点即可)</p><p>(3)略,符合主题,言简意赅即可。有错别字酌情扣分。</p><p>【解析】</p><p>试题分析:</p><p>(1)分析某一政策的必要性,一是可以阐述其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二是可以阐述其现实意义。“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经济生活理论依据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由材料引文“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可知这样做的现实依据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必然要求;第二方面可以结合材料阐述创新的现实意义,材料中“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说明这样做有利于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材料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自主创新、创业的政策,全民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空前高涨”,这说明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材料中“以互联网+、通信、高铁、航天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将会蓬勃发展,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将步入从量变到质变、从产业规划到发挥市场力量推动的崭新阶段”,说明这样做有利于促进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第二小问要求从劳动者角度提出创新创业的建议,要创新创业,首先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和较高的能力素质,据此建议劳动者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创新的能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创新创业的激励政策,据此建议劳动者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积极创新创业;知识产权常受到侵犯,创新权利得不到保障,据此建议劳动者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创新创业中的合法权利。</p><p>(2)该题要求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进行作答。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主要包括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活动。结合材料根据公民参与的知识角度提出相关建议即可。材料中“要推进公众参与,理性维护环境权益”,说明公民必须积极参与民主决策,建言献策,推进政策科学民主,并且必须依法有序参与,遵守法律法规;材料中“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鼓励公众监督环境违法行为,推行生态破坏和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说明公民必须参与民主监督,正确行使监督权;材料中“倡导绿色消费,积极促进可持续消费,抵制过度、奢侈消费甚至扭曲性消费行为”,说明公民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履行好公民保护环境的义务,其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贡献自己的力量,维护国家生态安全。</p><p>(3)拟定的宣传语必须突出创新或者绿色发展的主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绿色发展,造就绿色家园。</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全国建立居住证制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明确积分等方式落户通道……2015年10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居住证暂行条例(草案)》。居住证制度的出台:</p><p>①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p><p>②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p><p>③表明政府切实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   </p><p>④体现了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扩大公民的居住权</p><p>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居住证制度有利于实现进城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平等的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毫无疑问有利于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因此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②符合题意;人民民主的广泛性是指享受民主权利的主体广泛和享受的民主权利广泛,材料并未体现,①不符合题意;居住证制度有利于政府方便户籍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表明政府切实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③符合题意;扩大居民权利的说法是错误的,④排除。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3月16日,出席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2859名全国人大代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在该法的起草过程中,曾多次召开研讨会、征求意见会,广泛地征集了学界与业务界的意见,政府相关部门、学界、慈善组织等多方参与,同时,民间参与立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由此可见:</p><p>①该法立法过程开放民主                           </p><p>②全国人大行使决定权</p><p>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p><p>④人大代表有权依法决定国家重大事项</p><p>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材料描述的是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慈善法》,这是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的表现,而不是行使决定权,因此②错误;“在该法的起草过程中,曾多次召开研讨会、征求意见会,广泛地征集了学界与业务界的意见,政府相关部门、学界、慈善组织等多方参与”,这说明整个立法过程开发民主,同时也坚持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①③符合题意;人大代表没有决定权,因此④错误。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以下对白居易《卖炭翁》中的诗句体现的经济学道理理解不正确的是:</p><p>A.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p><p>B. 卖炭翁所卖之炭是商品</p><p>C. 此诗反映了一次不公平的商品流通过程</p><p>D. 官方存在用贱价强夺民财的行为</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心忧炭贱愿天寒”描述卖炭翁担心炭卖不出好价钱希望天气寒冷的心情,因为寒冷对炭的需求增加,会使价格增加,体现了供求影响价格,A正确,不符合题意;卖炭翁的炭是用于交易的劳动产品,因此是商品,B正确,不符合题意;一车炭千余斤,却只换来半匹红绡一丈绫,说明没有进行等价交换,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D正确,不符合题意;用半匹红绡一丈绫交换一车炭,这是没有用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因此不是商品流通,C观点错误,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届广东东莞南开实验学校高三上初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