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是基于</p><p>①它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p><p>②进一步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需要</p><p>③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的要求 </p><p>④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的现状</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是基于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①正确;安全生产不直接涉及公民政治权利的问题,②不选;国家不是为了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而重视安全生产,③不选;国家重视安全生产是基于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的现状,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下列各项改革措施带来的影响传导正确的是</p><p>①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满足农产品消费升级的需要</p><p>②改革财政支农投入使用机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的主导作用增强</p><p>③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p><p>④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促进农业科技研发→稳定农产品价格</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会扩大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进而满足农产品消费升级的需要,①正确;农业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农业主导作用增强”说法错误,②不选;完善粮食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有利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进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③正确;促进农业科技研发,不是为了稳定农产品价格,而是要通过提高农产品价值,进而提高农产品价格,以带动有效供给,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要求在保障基本工资水平正常增长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体现科研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承担政府和社会委托任务等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水平,并建立绩效工资稳定增长机制。落实这一意见</p><p>①将会直接增加科研人员的财产性收入</p><p>②是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的前提</p><p>③有利于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p><p>④能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落实材料中的意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并不会直接增加科研人员的财产性收入,①不选;落实这一意见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但不是激发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积极性的前提,②不选;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有利于健全技术要素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③正确;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有利于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千百年来,中国人就是从这些意味无穷的诗词中得到滋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丁酉新春,央视以诗词知识竞赛为主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火爆荧屏。它创新性地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实现了诗词娱乐化,用健康的娱乐化方式实现了“扩群”,唤醒了无数人心中的“诗和远方”,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p><p> 然而,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尴尬境地也不容忽视。如今,饱读诗书的人少了,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去提升文化素养的人少了,而带着功利目的去阅读的人多了,步入书店,最显眼的地方往往摆放着成功学、职场技巧、商业推销等书籍,诗词歌赋和传统文化的书籍往往被束之高阁。</p><p> 2017年伊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部署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p><p>(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大会》何以能唤醒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 </p><p>(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应如何看待当前传统文化遭遇的尴尬。</p><p>(3)某校准备举行一次关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的辩论赛,请你拟出两个辩题。要求每个辩题都要包含正反双方观点,每个辩题不超过40个字。</p><p> </p></div></div>
<div><p>【答案】(1)传统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诗词大会》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引发了共鸣;传统诗词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形式的创新激发了人们学习诗词的热情,有利于人们主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p><p>(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在价值观念、知识构成、认识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也会不同。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面对传统文化,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会对人的发展乃至社会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反,就会妨碍人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我们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并不断推陈出新,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承者。</p><p>(3)示例:</p><p> ①正方:传统文化是财富;反方:传统文化是包袱。</p><p> ②正方: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发展;反方:传统文化制约着人的发展。</p><p> ③正方:传统文化的社会作用不断增强;反方:传统文化的社会作用日渐式微。</p><p>【解析】本题以《中华诗词大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点出了要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试题从《文化生活》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创新、中华文化的特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回答本题,考生可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说明《中华诗词大会》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陶冶人的情操,因而能唤醒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可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中华诗词大会》是一种电视节目形式上的创新,这有利于激发人们学习诗词的热情,主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因而能唤醒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可从中华文化的载体与特征的角度,说明传统诗词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中华诗词大会》展示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因而能吸引观众,唤起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p><p>(2)如何看待当前传统文化遭遇的尴尬要从三个角度来分析说明。一是从传统文化遭遇尴尬原因的角度,要说明是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因而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不同,造成了“遭遇尴尬”的情况;二是从传统文化遭遇尴尬可能产生的后果的角度,要说明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如果是对传统文化错误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妨碍人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三是从怎样解决“尴尬”的角度,要说明我们如果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就会对传统文化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避免“尴尬”,推动社会和人的发展。</p><p>(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从传统文化有还是没有时代价值,是财富还是包袱,是促进人的发展还是制约人的发展;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作用是越来越重要还是越来越式微等角度拟定辩题。</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p><p> 材料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的领导下,源于农民群众创造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2014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提出了农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的设想。为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要求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实行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农户的承包权、土地的经营权“三权分置”,这是在我国宪法、物权法规定了农村基本财产权利制度的原则下进行的重大创新,再次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智慧。</p><p> 材料二 截至2016年11月,S省共有2545个县,49.2万个村,7.5亿亩农村承包地完成确权,接近60%的家庭承包耕地面积实施了“三权分置”,这使农业生产者的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也为发展规模经营、提高生产率奠定了基础,将极大地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但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流转服务体系不健全、流转利益纠纷时有发生、流转土地使用与农业宏观调控目标存在差异等问题依然存在,应当引起高度重视。</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是如何展现政治智慧的。</p><p>(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三权分置”改革对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并为政府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提出合理化建议。</p><p> </p></div></div>
<div><p>【答案】(1)尊重农民在土地制度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立足农村发展实际,与时俱进,提出改革意见;坚持依法执政,开拓创新,不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程;正确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推动农村生产关系的完善。</p><p>(2)作用:“三权分置”改革完善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使农村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能够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有利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实行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利于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p><p> 建议:尊重市场规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农民流出土地的利益分配机制,保障流转各方的合法权益;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对流转土地的使用做好合理规划与引导。</p><p>【解析】本题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我国的国家性质、依法执政、科学执政、集体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源配置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本题的回答需要仔细审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到相关有效信息。结合材料,考生可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此中国共产党尊重农民在土地制度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实行 “三权分置”;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体现在它立足于农村实际,并正确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规律,提出了“三权分置”的设想并付诸实施;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体现在它在“我国宪法、物权法规定了农村基本财产权利制度的原则下进行的重大创新”,提出“三权分置”等角度展开回答。</p><p>(2)“三权分置”对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在材料中有所表述,即“使农业生产者的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也为发展规模经营、提高生产率奠定了基础,将极大地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回答本题考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拓展即可。考生可从“三权分置”有利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三权分置”有利于优化农村土地资源,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三权分置”有利于实行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三权分置”有利于完善农村产权制度,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等角度一一对应拓展说明即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主席在发表2017年新年贺词时指出,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只要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下列与习近平主席的这一讲话精神体现的哲理相近的是</p><p>①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p><p>②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p><p>③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p><p>④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撸起袖子加油干”均强调了实践第一性的观点。“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强调的是胸怀、理想的重要性,①不选;“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强调了“为”即实践的重要性,符合实践第一性的观点,②正确;“事定犹须待阖棺”强调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题意不符,③不选;“不如亲手下地锄”强调了实践第一性的观点,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做好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的,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一修改表明</p><p>A. 对抗战历史的认识受到现实实践水平的限制</p><p>B. 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C. 对抗战历史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p><p>D. 尊重抗战历史事实是认识发展变化的目的所在</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对抗战历史认识的变化主要是受到人们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因为受现实实践水平的限制,A项不选;由“八年抗战”变为“十四年”抗战,这表明人们的主观认识应该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相一致,B项正确;对抗战历史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不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C项不选;认识发展变化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实践的发展,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日前,某省“公安便民服务e网通”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全省公安机关说项行政管理服务事项电脑端和移动端“一网通”“一网办”,广大群众可随时随地,享受来自公安系统的网上便捷服务。这一做法</p><p>①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创造了良好条件 </p><p>②说明简政放权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 </p><p>③是政府坚持求真务实工作作风的体现 </p><p>④有利于促进公安机关决策效率的提高</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广大群众可随时随地享受来自公安系统的网上便捷服务,这一做法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创造了良好条件,①正确;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②不选;材料中的做法体现了政府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正确;材料中的做法是为了更好地便民利民,与提高决策效率无关,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荷式开车门”是近期网上热传的一种较为安全的汽车开门方法,其要求是在下车时用距离车门较远的那只手开车门。这一看似比较麻烦的动作却能使人们很自然地观察车辆后方情况,因而能避免很多意外事故的发生。这表明</p><p>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p><p>②车门开启方式的变化源于人的创造性</p><p>③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目标和归宿 </p><p>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选择用距离车门较远的那只手开车门,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选择用距离车门较远的那只手开车门,目的是为了避免更多意外的发生,这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①正确;车门开启方式的变化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不是来源于人的创造性,②不选;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标和归宿,③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危险和安全可能因为开启车门方式的变化而发生转变,这表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