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文综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中共中央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党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全面统筹战略部署,制定了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会议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理由是</p><p>①国家大事必须有中国共产党决定</p><p>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p><p>③使生产关系更好的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p><p>④使上层建筑更好的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理由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使上层建筑更好的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故②④入选。①选项表述错误,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但不意味着国家大事必须有中国共产党决定。③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二十四节气”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体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二十四节气” 成功申遗</p><p>①表明我国古代科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p><p>②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p><p>③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中华文化自信</p><p>④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展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传统文化继承,文化自信,意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采用排除法。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非古代科技,故①错误;中国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说明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故②符合题意;“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材料表明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故③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文化的包容性,故④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西藏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创新“合作社+能人+贫困户”“ 党支部+能人+贫困户”等精准扶贫模式,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农牧区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西藏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西藏精准扶贫</p><p>①增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p><p>②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p>③贯彻了共享理念,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p><p>④有利于消除各民族经济生活的差异</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近年来,西藏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精准扶贫增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贯彻了共享理念,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故①③入选。②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④选项表述错误,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完全消除。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通常情况下,下列经济现象与曲线所反映的变动关系相符合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f697694e/SYS201801021851155914873927_ST/SYS201801021851155914873927_ST.001.png" width="132" height="1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Y为价格,X为需求量,经济现象在B曲线上变动,若价格上 涨相关企业会减少该商品替代品的生产</p><p>②Y为某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X为该商品的价值量,经济现象在A曲线上变动,企业获利就会增加</p><p>③Y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X为我国出口量,经济现象在B曲线上变动,对外贸易额一定增长</p><p>④Y为科技创新能力,X为经济增长质量,经济现象在A曲线上向上变动,国民经济持续</p><p>健康发展</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故经济现象不会在B曲线变动。③选项表述错误,当Y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X为我国进口量时,这二者成正比例关系,故经济现象不会在A曲线上变动,排除。本题排除法选①④,即B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 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p><p>【1】 “二十四节气”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体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二十四节气” 成功申遗</p><p>①表明我国古代科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p><p>②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p><p>③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中华文化自信</p><p>④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展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p><p>A. ①②</p><p>B. ①④</p><p>C. ②③</p><p>D. ③④</p><p>【2】“二十四节气” 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任职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他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节,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p><p>①作为自然规律,支配着自然界的变化发展</p><p>②具有科学性,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p><p>③来自实践,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促进作用</p><p>④对人的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因而是真理</p><p>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p><p>【1】C</p><p>【2】C</p><p>【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自然界有其运动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受其他规律的支配。④选项表述错误,不能认为对人的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就认为其是真理。题目中“二十四节气”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正确的认识,表明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另外,这种认识是来自于实践,因而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促进作用。故②③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著名科学家牛顿养了两只猫,一只大猫,一只小猫。他在墙上开了两个洞,一个大洞,一个小洞。有人笑话他:你还是大科学家呢,开一个洞就够了,小猫也可以走大洞嘛。牛顿说不对,如果两个猫同时要出去,那大洞肯定被大猫占住了,小猫就无路可走。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把大猫比作央企,小猫比做私营经济,寓意是“让大猫小猫都有路可走”。 这是因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p><p>①都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所有制形式</p><p>②在经济发展中保证社会主义方向</p><p>③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p><p>④在市场竞争中是平等的市场主体</p><p>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形式。②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题目中,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把大猫比作央企,小猫比做私营经济,寓意是“让大猫小猫都有路可走”。 这是因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二者在市场竞争中是平等的市场主体。故C入选。</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的热播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国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所推崇的仁者爱人、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对解决人类的“现代病”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对于儒家传统文化,也有人认为,它是在长期的封建制度、皇权统治下发展起来的,他所倡导的“三纲五常”和“忠”“孝” 等思想,几千年来一直为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提供理论阐释、支撑和服务,现已落后于时代,如果不顾时代的变迁来倡导儒家文化,会导致封建专制主义沉渣泛起,拖延中国现代化进程。</p><p>材料二 “神马”“ 辣么美”“ 揪狗粮”“ 吃瓜群众”…… 不知从何时起,这样的网络新词开始充斥到社会生活中。有人认为,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接地气”的用语,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映,能帮助人们更便捷,也更有趣的交流。网络新词,爆发人类语言创新的“洪荒之力”。 有人则认为,大量使用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会对传统的汉字文化造成伤害。网络新词,实则是对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和不尊重。</p><p>(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儒家文化的社会价值。</p><p>(2)对网络新词的使用,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明其理由。</p><p>(3)网络新词的推广和使用需谨慎,请就此提出两条建议。</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中有不同的矛盾。儒家传统文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②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殊性。我们既要看到儒家文化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史上的积极作用,看到它包含着封建主义糟粕。③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诸如对“忠”“孝” 的思想要具体对待,不能愚“忠”愚“孝”。</p><p>(2)答案示例一:赞成。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要因时而变,传统的汉字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网络新词能帮助人们更便捷也更有趣的交流。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网络新词是对中国汉字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有利于促进汉字文化的丰富和发展。</p><p>答案示例二:反对。①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不利于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②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网络新词是对传统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不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利于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③网络新词是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和不尊重,容易导致“历史虚无主义”, 也不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p>(3)①处理好汉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反对过多、过滥的使用网络新词;②尊重汉字文化,反对低俗文化。</p><p>【解析】本题包含两个材料,其中材料一主要表述了儒家文化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意义,设问方面从矛盾的特殊性的角度考查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儒家文化的社会价值。材料二主要表述了现在人们对网络新词的看法的不同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出了灵活性与综合性。</p><p>(1)本题以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儒家文化的社会价值。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矛盾的特殊性。设问的指向是如何正确认识儒家文化的社会价值。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求考生认真解读材料,根据材料的表述找出关键的信息,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本题考生可以着着重从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中有不同的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殊性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即可。</p><p>(2)本题要求考生对网络新词的使用,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明其理由。解答本题考生既可以从正面进行分析,也可从反面进行分析,但是都需要考生有针对性的给出相应的理由。如果赞同,可以从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要因时而变以及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反对,则可以从网络新词严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不利于书写中华文化、对传统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以及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和不尊重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p><p>(3)本题要求考生就网络新词的推广和使用需谨慎,然后此提出两条建议。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处理好汉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反对过多、过滥的使用网络新词;尊重汉字文化,反对低俗文化等。</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