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2:22:09

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碰碰词儿”(《人民日报》栏目)主要是针对一个话题,不同的人表达观点,形成“碰撞”,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话题主要涉及“当你老了,有我在呢”“过年回家,带什么”“雾里看网红”等。假如邀请我们谈谈这些社会话题,我们的立足点当为:</p><p>①权衡他人观点再做出选择        </p><p>②社会基本现实及其发展状况</p><p>③自身实际和事物具有的价值    </p><p>④平时理论积累和社会的评价</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对社会问题的评价表明了我们有着什么样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而我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立足于社会存在,立足于社会基本现实及其发展状况,立足于自身实际和事物具有的价值,②③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应立足于他人评价和社会评价这些主观的因素,①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人的名字大都承载着家庭的期待和祝福,比如“弘毅”“冰心”“博雅”等等;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前些时候学生宿舍门上贴有中文发音的名牌被人撕掉,发生了带有明显种族歧视的“撕名牌”事件。对此事件的评论可以是:</p><p>①各民族文化应一律平等,需要尊重差异,和睦相处</p><p>②只有注重发展本民族文化才能认同他民族文化</p><p>③对他族文化的不尊重就是对本族文化的自负或自卑</p><p>④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中的“撕名牌”事件是对它国文化不尊重的体现,这启示我们各民族文化应一律平等,需要尊重差异,和睦相处,①正确;我们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但不是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②不选;材料中的事件表明对他族文化的不尊重就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负或自卑,③正确;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是材料所体现的,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河长制是近年出现的河湖管理保护的制度创新。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陈小平就任“飞云江省级河长”后,协调各方整饬该流域的生猪养殖,实现养殖业规模化升级、污水循环处理,沿江工业污染也得到逐步整治。推行“河长制”:</p><p>①可带动沿河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增强社会责任</p><p>②是防治水污染、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最佳制度</p><p>③一定程度实现了河湖管理保护权力的集中统一</p><p>④能有效保证水安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河长制未必会带动沿河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主要靠企业自身的经营,①不选;河长制是防治水污染、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最佳制度”说法错误,②不选;推行“河长制”一定程度实现了河湖管理保护权力的集中统一,③正确;材料中浙江省“河长制”的推行所取得的成就说明推行“河长制”能有效保证水安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这是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教师支月英的颁奖词。其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     )</p><p>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p><p>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p><p>③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p><p>④把坚守相助作为人生的价值标准与追求</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①②适合题意;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③是不科学的,排除;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看物的眼光有“直”与“曲”之分。直的,看到的是事物表面的姿态;曲的,看到的是事物的内部姿态及本质属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p><p>①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可以形成两个真理性认识 </p><p>②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p><p>③人类的意识只有真正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具有主观能动性 </p><p>④人们的认识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分</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识活动的特点的知识。根据题意,人看物的眼光有“占”与“曲”之分,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人们对事物的反映不像照镜子,被动的机械的反映,而是具有主动创造性,也同时说明,认识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分,因此②④正确,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有且只有一个,因此①错误,③的说法太绝对,故正确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  儒家思想文化在长达两千多年的进程中,一直不断地变化。从孔子到孟子已经有了发展,到了汉代董仲舒时又是一次巨变。在这之后出现的谶纬之学,仍然是儒家思想的变化。南北朝时期,南学北学有所差异,又是一个明显的变化。二随着佛教的传入和佛教渐趋中国化,佛教思想被引入儒家,于是宋明理学由此发端。及至明代阳明心学的出现,儒学的发展又上了一个层次。</p><p>儒家思想文化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在长期的发展中,它不断吸收异质文化,完善自己。比如,宋明理学对于心学的关注,直接受到了禅宗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道、释三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是一个例证。其次,在儒家文化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未抛开“和”与“合”的内核。</p><p>儒家思想文化并非十全十美反思先前思想中的困惑与不足,摒弃不适于当代的部分,亦是对儒学的一种新发展。思想的发展、文化的振兴,不是以十年、百十年计,而是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过无数次吐故纳新与激烈争辩,在对过往的不断扬弃中方能慢慢归于坦途。</p><p>(1)儒家思想并非十全十美。运用发展观和辩证否定观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看待儒家思想文化的发展。</p><p>(2)儒家文化,从原始的儒家思想经过汉、唐、宋、明,发展到今天的新儒学,每一次变革,都带来了儒学的新生。请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其理由。</p><p>(3)请你就传承传统优秀文化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不超过15字。</p><p>&#xa0;</p></div></div>
<div><p>【答案】(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儒家思想文化,经过几千年发展,历经曲折,但依然不断向前发展;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儒家思想文化的发展振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辩证否定观是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儒家思想文化要经历无数次的自我否定,才能更好的发展。(2)社会实践是儒家思想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儒家思想文化创新要经历的必然过程;儒家思想文化有其特有的包容性,使其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中不断发展;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儒家思想文化获得新生的重要原因,儒家思想文化从未抛开“和”与“合”的内核,是承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3)强化考试诚信教育,培育良好校风校纪;有历史才有现在,懂传统方知兴衰。</p><p>【解析】本题以儒家思想的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辩证否定观、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的源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如何看待儒家思想文化的发展,考生可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儒家思想文化的发展虽历经曲折,但依然不断向前发展;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儒家思想文化的发展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辩证否定观是发展的环节,儒家思想文化要经历无数次的自我否定,才能更好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回答。</p><p>(2)儒学的新生的原因,考生可从社会实践是儒家思想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不断推动了儒学的新生;儒家思想文化有其特有的包容性,使其在交流借鉴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尊重文化多样性也是儒家思想文化获得新生的重要原因等方面结合材料论述说明。</p><p>(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发散思维,从加强诚信教育、传承优良家风等多角度拟定宣传标语。</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p><p>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p><p>材料一   依法治国的目标,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这是中国确定不移的政治现实。党行使这样的领导权,不可避免会有选择什么样的方式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曾经是一个革命政党,以群众动员、战争手段和运动方式推翻了旧政权。在成功执掌国家权力后,逐渐凸显出一个从革命党转变我执政党的重大问题。</p><p>材料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体量和规模跃升为全球第二,然而 ,由于法治建设的滞后,中国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半市场化”特征,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突出表现为“主权不同权、权利不平等、责任不明确”,权力与资本没有得到必要的约束,政府权力过大,政府与市场边界模糊,制约了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发挥等等问题。可以说,法治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张的瓶颈。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打破制度瓶颈,开始顶层设计、全面推进法治经济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及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是对这一现实的顶层设计和突破。</p><p>(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实行依法治国如何坚持党的领导。</p><p>(2)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全面推进法治对经济发展的意义。</p><p>&#xa0;</p></div></div>
<div><p>【答案】(1)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党领导立法,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使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就是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依法治国理念,模范遵守法律;就是要坚持发挥党在依法治国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使依法治国能够贯彻落实;就是要不断地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p><p>(2)法治建设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市场效率;有利于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规范市场秩序,使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竞争;有利于加强国家科学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企业的法制意识、规则意识,提高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前两点各4分,后两点各3分,有其他回答可酌情给分)</p><p>【解析】本题以我国的法治建设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党的领导、依法执政、党的地位、资源配置、市场秩序、宏观调控、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回答本题,考生可从党要领导立法,使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依法治国理念;坚持发挥党在依法治国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地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等角度说明实行依法治国如何坚持党的领导。</p><p>(2) 全面推进法治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考生可从法治建设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有利于加强国家科学的宏观调控等角度进行说明。从企业的角度看,考生可从法治建设有利于增强我国企业的法制意识、规则意识,提高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的角度进行说明。</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