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2:21:24

陕西省西安市届高三模拟(一)文科综合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11月18日下午顺利返回着陆。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天官二号空间实验室工作生活了30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这进一步佐证了:</p><p>①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利用</p><p>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p><p>③世上没有尚未揭示的事物,只有不可揭示的事物<br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决定的客观存在<br /><br />&#xa0;</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通过意识这一“思维的眼睛”,人类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③错误,排除;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④错误,排除;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天官二号空间实验室工作生活了30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这进一步佐证了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利用,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①②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蕴含的哲理是有</p><p>①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p><p>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p><p>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p><p>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应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从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但是如果一直持续滥砍滥伐,最终会导致人类文明的毁灭,这说明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应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故②④选项正确入选。①选项错误,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选项表述不是从辩证法的角度来阐述的。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提出,要健全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健全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上述规定</p><p>①规范村民会议的议事程序和方法,健全村民自治机制</p><p>②完善基层政权组织形式,提基层管理的行政效能</p><p>③保障村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提高村民自治水平</p><p>④明确村民履行民主协商义务,规范了村民行为方式</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健全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健全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这是规范村民会议的议事程序和方法,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有利于保障村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提高村民自治水平,①③适合题意;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是基层政权,②是错误的;民主协商义务不适合题意,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沙特、埃及、伊朗进行国事访问,并访问阿盟总部。习主席在阿盟面向整个中东发表重要演讲时强调,中国在中东不找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习主席的三个“不”字说明我国</p><p>①坚持合作共赢理念,推动中阿双方共同发展</p><p>②制定外交政策以各国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p><p>③顺应时代潮流,秉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立场</p><p>④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外交政策的宗旨</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①④符合题意,不找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体现了我国坚持合作共赢理念,推动中阿双方共同发展,也体现了我国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表述错误,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表述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故本题答案选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狗问妈妈:“母亲,幸福在哪里?”妈妈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于是小狗不断追着尾巴跑,但始终咬不到。母亲笑道:“幸福不是这样得到的,只要你向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随着你。”这则寓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p><p>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p><p>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p><p>③对幸福的正确理解决定着劳动和奉献的意义</p><p>④对幸福的正确理解决定着人生价值的实现</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小狗和小狗的妈妈对幸福的认识是不同的,追寻幸福的手段也不一样,说明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故②入选。小狗的母亲认为,只要你向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随着你,表明了价值观对人生道路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故①入选。③④选项表述均属于唯心主义观点,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材料一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二十四节气”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彰显着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p><p>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p><p>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的理解。</p><p>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p><p>  (3)针对“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事指导功能减弱的现状,请提出两条增强“二十四节气”指导功能的方法论建议。</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华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申遗不仅对研究中华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②“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申遗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③文化影响人,优秀文化塑造人,“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实践活动、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推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作用;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相匹配,挖掘“二十四节气”丰富文化资源,对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p><p>(2)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二十四节气”是基于中国农业社会的客观实际探索而形成的。②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有指导作用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二十四节气”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人民生活的体现。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十四节气”是基于实践又经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⑤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二十四节气”对推动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指导意义。</p><p>(3)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对“二十四节气”进行批判继承。②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坚持在实践中对“二十四节气”进行创新。</p><p>【解析】本题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作用、文化遗产的地位、文化对人的影响唯物论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的理解,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分析现实意义。</p><p>(2)本题考查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解答时首先明确唯物论主要包括: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等;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分析意义;解答时要按照世界观、方法论和材料分析顺序答题。</p><p>(3)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p><p>    2016年11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座谈会,研究部署相关工作。</p><p>  材料一放与管相辅相成,有效的管就可以更多的放,管得好才能放得活。要围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实行相关部门联合监管,避免重复检查、增加企业负担。加快建立完善失信惩戒制度,增强随机抽查威慑力。“放管服”改革在推动政府职能重塑中释放出巨大红利,透明、便利、公平的整体创业环境正在普遍形成,对新动能成长、就业扩大、结构升级的重要支撑作用日益显现。</p><p>  材料二“放管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关键所在。针对目前改革中仍存在的不到位、不配套、不衔接等问题,必须进一步转变理念,持之以恒进行政府自我革命,以壮士断腕精神把“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用政府自身一时的痛换来人民长远的利。</p><p>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政府“放管服”改革对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企业如何抓住改革发展机遇。</p><p>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政府怎样把“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方向推进?</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放管服”改革有利于理顺政府与企业关系,促使企业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调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减轻企业负担,利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作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p><p>②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据市场环境,科学配置生产要素;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形成竞争优势;企业诚信经营,树立规则意识,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以推动科技创新。</p><p>(2)①积极履行政府职能,优化公共管理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③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简政放权,提高实效;④完善政府各项监管服务制度,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自觉接受监督。</p><p>【解析】本题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座谈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市场与宏观调控、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等知识点的把握。试题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考查经济知识,设问指向政府“放管服”改革对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企业如何抓住改革发展机遇,属于意义类和措施类试题。“放管服”改革的意义主要从理顺政府与企业关系,促使企业调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减轻企业负担;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考查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可以从正确的经营战略、自主创新和科学管理、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等角度分析回答。</p><p>(2)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知识点,设问指向政府怎样把“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方向推进,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政治生活的主体政府,然后构建关于主体的知识体系:政府的性质及职能、宗旨和原则、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接受制约和监督;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陕西省西安市届高三模拟(一)文科综合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