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广西高三上学期教育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铁不仅是城市的交通枢纽,更是承载城市精神与文化的重要公共空间,用文化装点地铁,让乘客在旅途中实现“看得到作品、听得到音乐、悟得到精神、.学得到知识、感受得到文化氛围”的文化愿景,是上海申通地铁推动“文化进地铁”的初衷。推动“文化进地铁”有利于:( )</p><p>① 营造良好氛围,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素养</p><p>② 拓展发展空间,助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p><p>③ 利用鲜活载体,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p><p>④ 提升城市品质,充分展示中化文化的博大精深</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点。①符合题意,题干中让乘客在旅途中“看得到作品、听得到音乐、悟得到精神、学得到知识、感受得到文化氛围”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②不合题意,题干中的做法是发挥了营造工艺性的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并非发展文化产业,二者分析的对象不一致。③符合题意,题干中以地铁为载体,让乘客在旅途中实现“看得到作品、听得到音乐、悟得到精神、学得到知识、感受得到文化氛围”的文化愿景,属于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④不合题意,题干中的做法是为了通过营造文化环境,于无形中培养人的文化素养,选项“提升城市品质,充分展示中化文化的博大精深”夸大了这种做法的作用。</p><p>故答案: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表是某企业2016年上半年部分项目的年度增长情况</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f481e8ac/SYS201801021918321419496521_ST/SYS201801021918321419496521_ST.001.png" width="307" height="5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由上表可以推出该企业</p><p>①收入分配趋向合理,员工积极性提高</p><p>②生产规模扩大,利润增加 </p><p>③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力提升</p><p>④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下降</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企业经营与发展的知识点。①正确,图表中工资支出的增长高于企业总收入的增速,表明该企业收入分配去向合理,员工积极性提高。②错误,图表中显示的数据为增长率,在没有显示基数的情况下,无法明确推断出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利润增加。③正确,该企业研发支出增长30℅,表明该企业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竞争力提升。④错误,由图标可知总收入的增速高于总支出增速,可知该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而不是下降。</p><p>故答案: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以来,“新消费”成为热词,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商品的品质、健康、绿色、体验等元素更加关注。材料中消费者的行为</p><p>①受求异心理的影响</p><p>②受求实心理的影响</p><p>③做到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p><p>④做到了保护环境,绿色消费</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知识点。①不合题意,选项与题意不符;②符合题意,材料中“消费者对商品的品质、健康、绿色、体验等元素更加关注”,这是受求是心理的影响;③不合题意,选项与题意不符,④符合题意,材料中消费者对商品的品质、健康、绿色等元素更加关注,这种行为做到了保护环境,绿色消费。</p><p>故答案: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5月17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p><p>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p><p>②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目的</p><p>③马克思主义可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p><p>④马克思主义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认识的发展与创新的有关知识。①符合题意,题干中“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体现了认识是在不断发展着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不止境的过程。②不合题意,认识世界最终是为了改造世界,所以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选项颠倒了二者的关系。③不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普遍意义上的哲学,因此它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并不能提供具体的方法。④符合题意,题干中“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体现了认识是在不断发展着的,因此我们要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p><p>故答案: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随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步伐加快,广大公众的政治素养也日益成熟。公开越充分、越及时,越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也对信息公开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促使这一现代民主政治的方式更科学、更完善。这说明</p><p>①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p><p>②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p><p>③政府权力的行使直接关系到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p><p>④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的知识点。①不和题意,国家与公民的利益在我国根本上是一致的。②不合题意,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③符合题意,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的加快,广大公众的政治素养也日益成熟,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也对政府信息公开提出了进一步要求,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要审慎行使权力,因为政府权力的行使直接关系到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④符合题意,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的加快,广大公众的政治素养也日益成熟,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也对政府信息公开提出了进一步要求,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要审慎行使权力,因为政府权力的行使直接关系到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只有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p><p>故答案: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 2016年11月7-8日,以“中华情、民族梦”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在北京举行。</p><p> 广大海外华文文学(指海外华侨华人用汉语进行的创作或者用其他语言创作后再被翻译为汉语的作品)作家根植异域,守望中华故土,借鉴不同文明文化精粹,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在慰藉游子乡愁、温润侨胞心灵的同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惊魂,赓续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培育着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之花,推动者国家间的经贸交流。</p><p>当前,各国人民越来越渴望了解中国,揭开中国“神秘的面纱”。有学者指出,海外华文作家身处中华文化与异族文化接触的最前沿,在异国复杂的文化和语境之下,必须坚持以中华文化为沃土与养料,创作出大量包含中国元素的作品。同时,发挥其融通中外、学贯中西的优势,以国际视野向世界描绘中国的身影,抵御西方公众对中国的偏见和不良印象,才能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p><p>(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华文文学在实现民族梦中所起的作用。</p><p>(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该学者的观点加以说明。</p><p>(3)讲述中国故事,不仅仅只是华文文学。请就如何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列举两种具体措施。</p><p> </p></div></div>
<div><p>【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华文文学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魂,在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华文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促进了国家间的经贸交流,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华文文学促进了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的传播,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华文文学能增进其他国家人民对中华文化的沟通与理解,让更多国家的人民了解中国,为实现民族梦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p><p>(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华文作家只有以中华文化为沃土与养料,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才能创作出有生命力的华文文学;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华文作家只有发挥其融通中外、学贯中西的优势,以国际视野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才能抵御西方公众对中国的偏见和不良印象。</p><p>(3)答案示例: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创新对外文化传播方式。在国外举办中华文化年文化月文化周、中华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深化对外文化交流。扩大中国文化产品和含有中华文化元素商品的出口。</p><p>【解析】本题以在北京举行第二届华文文学大会为话题,从文化生活和哲学设计三个问题老考查,主要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传播的方式、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的知识点。</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点分析说明华文文学在实现中国梦中的作用。属于作用类型的题目。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应注意运用的知识的限定是文化的作用,然后结合文化作用的知识点,文化对社会起作用,文化对经济有作用,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等要点来回答,最后结合材料得出华文文化在实现中国梦起了重要的作用。</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说明学者的观点,属于说明类型的题目。考生在分析学者的话时,首先要明确知识点的限定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说明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说明中西文化交流中要注意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传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p><p>(3)本题主要是要求考生结合材料,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传播手段等加深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世界,影响世界,从而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最后创造良好的实现中国梦的国际环境。</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p><p>  材料一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在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领域出现了逃税骗税、恶意逃避债务、恶意拖欠货款或服务费、恶意欠薪、合同欺诈、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虚假广告等严重失信行为,只有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才能推动经济健康发展。</p><p>  材料二 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推进政府诚信建设,重点要抓好政务公开和效能建设,健全政府诚信的监督机制,增强信守承诺的自律意识;要着力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为人民群众创造公平的教育、医疗和社保条件;要健全以程序为核心的权力运行机制,让政府工作人员时时恪守法律边界,不越雷池半步。</p><p>(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谈谈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原因,并说明各市场主体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推进政府诚信建设的意义。</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的条件。诚信缺失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②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维护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企业要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经济活动参与者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p><p>(2)①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②促使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保障人民合法权益。③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树立政府权威。④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促使政府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p><p>【解析】</p><p>本题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为话题,以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向,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角度设题考查,主要考查的是规范市场秩序、宏观调控、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转变政府职能、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依法行政、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知识。</p><p>(1)本题有两小问,首先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谈谈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原因,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可以从市场经济的是诚信经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并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的角度分析说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即可。后一问要求并说明各市场主体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考生首先要明确的是市场主体主要是企业、经济活动参与者、国家,然后运用相应的知识进行说明即可。</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推进政府诚信建设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主体限定是政府,然后考生可以从政府转变职能,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的角度进行说明;然后可以从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角度说明其意义;再次可以从对政府权利行使的角度进行说明即可。最后甚至还可以从树立政府的威信的知识进行说明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