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1:46:50

河南省年高考(全国1卷)诊断卷(B)文综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满族是中国第三大少数民族,统计人口1 000多万。尽管人数不少,但满族语言文化在今天中国的日常生活里已几乎消失。不过近来,一股对满语、满族文化重燃兴趣的潮流,开始在中国满族人群体中悄悄形成。对此认识正确的是</p><p>A. 重视民族文化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p><p>B. 各族人民都应树立民族文化的优越感</p><p>C. 民族文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p><p>D. 文化是促进各族人民全面发展的动力</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以民族语言为情境,考查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p><p> 依题意,满族人数虽然少,满族语言文化几乎消失,但近年来一股对满语、满族文化重燃兴趣的潮流,在中国满族人群体中悄悄形成。满族语言文化能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C项正确。A项与题意不符。B项表达错误。文化具有二重性,D项表述片面。故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佛教有“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人间佛教理想,道教则倡导“济世利人,护国爱民”的道德精神境界;伊斯兰教主张“爱国是伊玛尼的一部分”,天主教提出“爱国爱教都是天主的诫命”,基督教教育信众“一个好基督徒应当是一个好公民,爱国是基督教徒的本分”。这表明,在我国</p><p>①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p><p>②宗教团体成为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p><p>③宗教经过改良已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p><p>④宗教对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已基本消除</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以宗教的部分教义为情境,考查宗教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题干旨在强调宗教团体都主张爱国,体现了②③的观点。①题干未体现。宗教作为唯心主义世界观,其消极作用不可能消失,但在社会主义社会能够被尽可能的限制,④错误。故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吲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党政机关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之前,应当听取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法律意见;依照有关规定应当听取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法律意见而未听取的事项,或者法律顾问、公职律师认为不合法不合规的事项,不得提交讨论、作出决定。这有利于</p><p>①法律人士依法行使监督权和质询权</p><p>②推动“崇法信法守法”社会氛围的形成</p><p>③决策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p><p>④加强法制部门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以《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为情境,考查民主决策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依题意,党政机关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之前,听取法律顾问的意见,首先有利于决策符合法定程序,其次能够带动“崇法信法守法”社会氛围的形成,②③正确。质询权属于人大代表,①错误。④中“法制部门”与题意不符。故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央行逆回购是央行向一级交易商(特定商业银行)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还给一级交易商的行为。2017年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700亿元逆回购操作。此次操作</p><p>①提升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p><p>②目的是向市场释放流动性</p><p>③可增强商业银行放贷能力      </p><p>④夯实了商业银行基础业务</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以央行的逆回购操作为情境,考查商业银行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央行逆回购是央行向一级交易商(特定商业银行)购买有价证券,使商业银行有更充裕的资金发放贷款,进而增强了市场流动性,②③正确。①④与题意无关。故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中国科学院研制的“大连光源”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成为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这将大大提升我国在能源、光学、物理、生物、材料、大气雾霾、光刻等多个重要领域的研究水平。“大连光源”的成功研制说明</p><p>①人能够认识事物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p><p>②只有反映事物本质的意识才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p><p>③人为事物往往具有自在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p><p>④人能够将观念中的存在通过实践变成现实的东西</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以最新科研成果为情境,考查意识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大连光源”是人们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 通过实践将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满足自身的需要,①④正确。②表述太绝对。材料没有涉及人为事物与自在事物的比较,且③的说法片面。故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时期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也面临着诸多时代性的困境和挑战。要走出困境、迎接挑战要求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对此,中国共产党应当</p><p>A. 通过发展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p><p>B. 通过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p><p>C. 支持和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p><p>D. 坚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以新形势下,党执政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为情考查党依法执政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向题的能力。题干旨在强调依法执政的要求。A、C两项体现的是党的民主执政方式。B项体现的是党的自身建设问题,不属于依法执政方式范畴。故选项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思考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67ffee9e/SYS201801021923530611725350_ST/SYS201801021923530611725350_ST.001.png" width="187" height="14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成功与失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p><p>②间接经验比直接经验更为重要</p><p>③走不出自我的人难以取得成功</p><p>④实现人生价值决定于客观条件</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以漫画为载体,考查矛盾及价值观的知识,考查考生调动知识解读漫画信息的能力。 “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只跟自己学习经验”,强调了取得成功要走出自我,学习别人的经验,同时也说明成功与失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①③正确。②表述片面。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④错误。</p><p>指点迷津  本题漫画由“图”和“图注”两部分构成C“图注”是漫画的“画眼”,做好此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只跟自己学习经验”的哲学寓意。故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托勒密认为宇宙围绕地球转动,这在中世纪被认为是真理。后来哥白尼批判托勒密的观点,提出“日心说”,这在后来被认为是真理。但天文学的发展证明哥白尼的观点也错了。这一过程表明</p><p>①真理并不确定,因为它是具体的有条件的</p><p>②新认识推翻原有认识是认识的一般过程</p><p>③人们获得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p><p>④认识会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扩展和推移</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以托勒密和哥白尼有关宇宙的观点为情境,考查认识论的知识,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日心说”取代“地心说”,新学说又取代 “日心说”的过程,说明了人们获得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会在实践基础上扩展和推移,③④正确。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①错误。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这是认识的一般过程,故选项②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我国各地房价虚高让许多家庭望房兴叹,这也让商品房供求市场进入相对观望期。有人认为,2017年房市或许会打破这一观望期,迎来房价普降。如果将房价普降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用图示描绘出来(D1为降价前,D2为降价后),下列图示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67ffee9e/SYS201801021923532487919713_ST/SYS201801021923532487919713_ST.001.png" width="100" height="9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67ffee9e/SYS201801021923532487919713_ST/SYS201801021923532487919713_ST.002.png" width="92" height="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67ffee9e/SYS201801021923532487919713_ST/SYS201801021923532487919713_ST.003.png" width="95" height="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67ffee9e/SYS201801021923532487919713_ST/SYS201801021923532487919713_ST.004.png" width="89" height="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以图示为载体,考查商品价格与供求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进行正确推理的能力,考生解答时要,抓住题干关键信息“房价普降”,在一般情况下,价格下降,消费需求增加,可以确定B项正确。A、D两项反映了需求减少。C项不体现价格下降的影响。故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提出,要“充分考虑医疗行业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等情况,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落实上述规定有利于</p><p>①促进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p><p>②使医务人员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p><p>③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p><p>④实现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增长同步</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以《“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为情境,考查收入分配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依题意,根据医疗行业的特点建立与之相应的薪酬制度,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的价值,显然有利于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使医务人员有更多的获得感,②③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初次分配,①与题意不符。④与题意无关。答案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互联网、“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般来说,互联网时代最为推崇的是创新、创造性思维,用创新精神激发人的创造活力,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动力。</p><p>然而,在互联网时代还需不需要被认为是“苛刻”代名词的“工匠精神”?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工匠精神”本质上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坚定、执着、踏实、韧性、专注、精益求精和追求极致的精神,也是一种热爱工作、热爱事业、热爱生活的态度,并集中地展现出一种鲜明的使命感、责任心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一种人生的价值感和荣誉感。</p><p>早在我国的战国时期,就将“能工巧匠”视作“济世圣人”。《考工记》记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在历史上,“游刃有余”的庖丁、“技艺精湛”的鲁班、“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的卖油翁……都是能工巧匠的典范,展现出了“工匠精神”的魅力。</p><p>“工匠精神”也是互联网、“互联网+”时代最宝贵的精神,它与这个时代追求的创新、创造的精神是一致的,二者有着高度的融合性。“工匠精神”追求极致,讲究以开放的视野,吸收最前沿的创新技术,创造最顶尖的新成果,成为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的最新特质和最新形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在互联网、“互联网+”时代倡导“工匠精神”,与创新、创造精神本质上也是一致的。</p><p>(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当今时代发扬“工匠精神”的意义。</p><p>(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实现“互联网+工匠精神”的合理性。</p><p>(3)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就如何培养“工匠精神”提两条合理化建议。</p><p>&#xa0;</p></div></div>
<div><p>【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工匠精神”作为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文化是人创造的,影响着每一个人。“工匠精神”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塑造人生。“工匠精神”作为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精神食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贯通。“互联网+”与传统“工匠精神”既存在相互冲击,也可以相互适应,双方不是彻底的相互取代或相互颠覆关系。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利用互联网的创新优势,通过注入“工匠精神”提升技术水平和精准程度,在取长补短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p><p>(3)发挥教育对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尤其要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营造热爱发明、崇尚技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文化氛围。</p><p>【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文化的作用及矛盾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探究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是文化的作用、文化塑造人生、教育的作用、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当今时代发扬“工匠精神”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考生解答时,要结合第一、二段材料和文化作用的知识,同时要注意文化的作用包括两方面:对社会的作用和对人的作用。然后理论结合材料进行阐述。互联网和工匠精神是一对矛盾体,是既对立又统一的。</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实现“互联网+工匠精神”的合理性,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解答时,要结合第一、四两段材料分别从对立和统一两个角度来组织答案。</p><p>(3)本问是开放性题型,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创新,围绕主题提出具体的建议,言之有理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p><p>材料一  过去20多年,国际社会认识到碳排放对人类生命威胁的严重性,因而一直致力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可惜由于参加会议成员国的国情、诉求不同所造成的分歧,让谈判一直难以有实质性的进展。2015年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中国积极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居中斡旋,促成了《巴黎协定》这个历史上首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协定。2016年9月,G20(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期间,在中国的倡议下,G20发表了首份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为推动《巴黎协定》尽早生效奠定了坚实基础。</p><p>材料二  2017年我国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以坚定推进可持续发展和向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经济转型。碳排放权交易,就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作商品买卖。政府首先确定减排总量,然后再将排放权以配额的方式发放给企业等市场主体。这样,虽然碳排放指标是有买有卖,但排放总量却控制住了。另外,市场建立后,碳排放指标会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价格随着竞价而提高,这就倒逼排放主体节能减排。</p><p>(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说明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为什么能够扮演“领导者”的角色。</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碳排放权交易是如何倒逼排放主体节能减排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1)碳排放对人类生命的威胁已成国际共识,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气候治理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气候治理中的主张和作为践行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中国在气候治理中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义务和担当,赢得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支持。</p><p>(2)在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政府制定相关行业科学的碳排放标准,依据标准对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进行初始减排责任的分配。超额排放企业需要借助碳排放交易平台购买碳排放权,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促使企业通过提高技术节能减排。同时,排放企业通过各种手段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把富余的碳排放权配额售出,获得收益这会鼓励企业节能减排。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完善,碳排放权逐渐成为稀缺商品,在价格杠杆的调节下,碳排放企业不得不采取措施节能减排。</p><p>【解析】本题以全球碳排放的控制为情境,综合考查当代国际社会及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进行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是市场配置资源、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中国与联合国等知识。</p><p>(1)本题属于于限定型试题,设问规定了回答问题所需要的知识范围,要求考生回答原因。务必抓住两方面:一是减少碳排放已成世界共识;二是中国的所作所为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然后结合材料运用教材知识进行阐述。</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碳排放权交易是如何倒逼排放主体节能减排的,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要抓住“如何”这一关键词,分析价格机制在碳排放权交易过程中发挥的传导作用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省年高考(全国1卷)诊断卷(B)文综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