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政治(江苏专用)精炼检测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列内容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的是( )</p><p>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有口皆碑 </p><p>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 </p><p>③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p><p>④不同区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解题关键是注意对中华文化独特性的理解。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通过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建筑艺术等体现出来,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体现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是中华文化区域性的特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④。故选A。</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td colspan="2"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br /> </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源远流长<br /> </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博大精深<br /> </p></td></tr><tr><td rowspan="2" style="width:9.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别<br /> </p></td><td style="width:9.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点不同<br /> </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于从纵向、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br /> </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于从横向、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范围广阔<br /> </p></td></tr><tr><td style="width:9.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见证不同<br /> </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br /> </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我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br /> </p></td></tr><tr><td colspan="2"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br /> </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79.2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br /> </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孔子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收集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这说明( )</p><p>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p><p>B.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p><p>C.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p><p>D. 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缩影</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史书典籍。《论语》是史书典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A、B、D与题目没有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表达中华民族( )</p><p>A. 民族文化的广泛认同感</p><p>B. 民族文化多样性</p><p>C. 民族文化的相对稳定性</p><p>D.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书法进课堂,毫端蕴秀、笔墨含香,寄寓着传统文化的接续,寄寓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p><p>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p><p>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p><p>③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p><p>④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③选项表述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选项错误,史书典籍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题目中,书法进课堂,毫端蕴秀、笔墨含香,寄寓着传统文化的接续,寄寓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故①②选项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的血脉,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p><p>①最重要的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心骨的作用 </p><p>②既要珍惜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党在近现代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 </p><p>③既要吸收借鉴优秀外国文化,又要抵制外来文化中腐朽、落后的思想 </p><p>④必须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p><p>A. ①③ B. ②③</p><p>C. ①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B</p><p>试题分析: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挥“主心骨”的作用,①说法错误。应该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说法错误。②③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要求。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这表明( )</p><p>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p><p>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团结起来,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①③符合题意。③中的鲜明的民族性,题干没有体现。④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勤”应是孩子的必备素质,但如今这一标准越来越被淡化。勤劳挣钱被认为是“死脑筋”;勤奋学习被嘲笑为“不聪明”;勤恳工作被定义成“有点傻”。加强勤劳教育有利于( )</p><p>A. 实现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p><p>B. 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品格</p><p>C. 增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内在气质</p><p>D. 奠定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加强勤劳教育与实现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无关,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加强勤劳教育与热爱和平没有关系,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勤劳教育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没有关系,故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包括勤劳勇敢,勤劳勇敢奠定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而勤劳教育有利于奠定这一立业根基,故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是航天人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结晶。对上述两种精神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p><p>①注入时代精神才能摒弃民族精神中的糟粕 </p><p>②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日益丰富 </p><p>③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失本色 </p><p>④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与时俱进</p><p>A. ①② B. ②③</p><p>C. ①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故民族精神中没有糟粕,传统文化中存在糟粕,①说法错误;民族精神要与时俱进,注入时代精神,这样民族精神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②正确;发扬时代精神和弘扬民族精神要相结合,③正确;弘扬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与时俱进,④说法错误。该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75岁的老革命孙征,用5年多时间、自费30多万元、行走5万千米,在3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举行了400多场爱国主义巡回宣讲活动。孙征老人的上述做法</p><p>①缘于爱国主义是中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p><p>②反映出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p><p>③体现出爱国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p><p>④印证了社会主义与爱国本质上是一致的</p><p>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爱国主义。老革命孙征自费举行了400多场爱国主义巡回宣讲活动,他的做法缘于爱国主义是中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也反映出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③说法错误;④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青蒿素的发现正是从中国延续使用了几千年的传统中草药青蒿中提炼出来的,用屠呦呦的话说“是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这启示我们</p><p>①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②对中华文化的自身价值应充分肯定 </p><p>③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 ④注重保留和坚守传统文化的本来内涵</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树立文化自信、文化创新的途径。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 这启示我们树立高度文化自信,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对中华文化的自身价值应充分肯定,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①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④说法错误,错在“保留和坚守”;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雪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这首小诗的寓意是( )</p><p>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p><p>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p><p>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p><p>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p><p>A. ①② B. ③④</p><p>C. ①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中的根指的是我们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选D;①强调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不选;③强调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没有强调其作用。</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南海航道更路经是海南省文昌市的汉族民俗文化,是当地渔民记录航海知识的手抄本小册子。</p><p>史料记载,中国人是南海诸岛的最早居民。从汉代开始,中国开通了与东南亚、南亚、大洋洲、非洲、欧洲许多国家交往的“海上丝绸之路”,海南岛和南海诸岛海域是必经之地。无数的商船乘风破浪,满载中国传统物品驶离,同时运回众多国外奇珍异宝,航海贸易应运而生。</p><p>由于南海岛礁散布,被航海者视为险途,向有“危险地带”之称,有谚云:“走水行船三分命”。于是,一代代船长口口相传,笔笔记录,将航海技术、路线水流、岛屿暗礁分类整理,谱就渔民智慧的结晶——南海航道更路经。据专家考证,南海航道更路经形成于明代,如今,海南的渔民们仍然在实践中补充丰富着南海航道更路经。</p><p>作为历史文献,南海航道更路经既是历史的见证,更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p><p> </p></div></div>
<div><p>【答案】(1)南海航道更路经以其珍贵的史料价值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也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对于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p><p>(2)通过南海航道更路经这一物质载体,可以看到海南居民开发建设南海的悠久历史以及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南海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有力证据。</p><p>【解析】作为历史文献,南海航道更路经既是历史的见证,更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题请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是对“作为历史文献,南海航道更路经既是历史的见证,更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加以说明,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解答本题考生可注意本题有两个设问指向:历史的见证和现实价值是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中华文化的特点角度来分析说明南海航道更路经是历史的见证;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的角度来分析说明通过南海航道更路经这一物质载体角度南海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有力证据,这是它的现实价值。</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断发展壮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 中华文化有悠久的传统,是汉族与各兄弟民族文化交融演化的历史产物,在长期的交流、竞争和融合中演进发展,为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注入了深刻内涵。国家不断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使各民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极大增强。</p><p>材料二 2015年9月3日,我国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活动。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将一如既往地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民族为什么会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团结力?</p><p>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是历史的产物,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整体意识在全民族的普遍认同和升华。(3分)</p><p>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交融为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注入了深刻内涵。(3分)</p><p>③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国家富强、社会文明能使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深化。(3分)</p><p>(2)①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民族精神的表现。(2分)</p><p>②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2分)</p><p>③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正是因为这种伟大的抗战精神赢得了抗战的胜利,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2分)</p><p>【解析】试题分析:</p><p>(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民族为什么会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根据本题设问可知,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知识,切入点是中华民族会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团结力,题型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转化为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来组织答案:中华文化有悠久的传统,是汉族与各兄弟民族文化交融演化的历史产物,可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角度来分析说明;中华文化在长期的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中演进发展,为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注入了深刻内涵。可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角度来分析说明;国家不断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使各民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极大增强。可从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角度来分析说明。</p><p>(2)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根据本题设问可知,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切入点是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题型属于认识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可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和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三个方面来组织答案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