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重点中学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目前,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下列对玉溪市政府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国家机关是</p><p>①市人民代表大会 ②市监察局和审计局</p><p>③市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④中国共产党玉溪市委员会</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初步形成了全面的行政制约监督体系,既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社会和公民),也包括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政府、审计部门、监察部门、法制部门)。①③是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国家机关,适合题意;②是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不适合题意;④不是国家机关,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在由P(价格)和Q(需求)构成的直角坐标系中,下列能够使直线A1往A2转变的有</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a54a28a4/SYS201801021959176783620194_ST/SYS201801021959176783620194_ST.001.png" width="153" height="1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针对化肥市场出现翘尾行情,国家对农户进行化肥补贴<br />②美联储加息下中国居民对美旅游产品的需求<br />③某本土产鸡蛋被检出含有杀虫剂氟虫腈成分<br />④深化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降低网购流通成本</p><p> </p><p> </p><p> </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是坐标轴类试题,考生需要明确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当直线A1往A2转变的时候,说明该商品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需求量增加。选项①符合题意,国家对农户进行化肥补贴有利于增加化肥的需求量;选项②说法错误,美联储加息,国际资本流向美国,对美元需求增加,此时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人民币贬值意味着,等量美元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不利于我国公民出国旅游消费,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某本土产鸡蛋被检出含有杀虫剂氟虫腈成分人们会减少对其的需求量,排除;选项④符合题意,深化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降低网购流通成本,其需求量将会增加。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因为看不惯女孩子跟留学生交往,竟然造出这么荒唐的谣言。2017年6月11日,罗某某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吉安市公安局青原分局依法行政拘留十日。这表明公民政治参与要</p><p>①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p><p>②为了人民利益,敢于行使监督权</p><p>③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p><p>④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罗某某造谣被依法行政拘留说明,公民政治参与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选项②不符合题意,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的权利,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监督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问题,排除;选项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美国政府高级官员12日说,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14日签署行政备忘录,指示美国贸易代表决定是否展开对所谓“中国贸易行为”的调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8月3日曾表示,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双边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p><p>【1】美国此举</p><p>①将损害中美经贸关系<br />②是自然垄断经济的重要表现</p><p>③通过市场调节去干预大国经济<br />④不利于正常的国际商业交流</p><p>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④</p><p>【2】中美双边关系从经济学看就是</p><p>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p><p>②互利共赢的,合则两利,斗则俱伤</p><p>③继承与扬弃,平等互利</p><p>④改革与创新,和平共处</p><p>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p><p>【1】D</p><p>【2】A</p><p>【解析】本题以中美经贸关系这一时事热点为话题,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分设两个小题进行考查。</p><p>【1】近年来,中美贸易总体沿着更加符合双边比较优势、经济发展趋势、国际分工格局的方向发展,美国展开所谓的“中国贸易行为”调查,不仅不利于正常的国际商业交流,还会损害中美经贸关系,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选项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自然垄断,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行政手段,而不是市场调节,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p>【2】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充分说明,中美两国之间经贸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合则两利,斗则俱伤,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选项③中“继承与扬弃”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④中的“改革与创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998年教育部为拓宽专业面,决定自1999年起调整招生政策,高校不再直接招收儿科专业的本科生。然而,“二孩”政策的出台,使“儿科医生荒”更加凸显。为此,2016年2月2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两部门宣布,将采取多项措施,恢复儿科专业本科生招生。这一招生政策的变化说明</p><p>①真理具有客观性,发现真理依靠客观的实践</p><p>②客观事物是复杂、变化着的,导致认识具有反复性</p><p>③真理是具体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④实践过程中可以促进谬误与真理的相互转化</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真理的属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的知识。①说法错误,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因此发现真理不一定依靠客观的实践;②③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有着明显的界限。</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引领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上阔步前行。请你围绕所学政治知识写一篇小短文,说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p><p>要求:摆观点,观点切合所学政治知识;重原创,不得抄袭套作;字数120字左右。</p><p> </p></div></div>
<div><p>【答案】答案不唯一,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作文即可。参考答案:</p><p>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之于中国,既古老,又现代。以生态文明为指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正是树立生态文明观、引领中国走向绿色发展之路的理论之基。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当然,绘制这幅美丽中国蓝图,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那颗绿色的种子早已在人们心中植根、发芽,茁壮成长。</p><p>【解析】本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围绕所学政治知识写一篇小短文,说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本题尽管属于开放性试题,但难度相对较大,一方面既考查考生对所学《政治生活》基本原理的熟练运用,另一方面也考查考生组织语言写作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抓住材料主体“党”,然后结合材料进行说明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一份礼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中医药研究所于1969年开始抗疟研究,屠呦呦和团队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经过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发现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鼠疟、猴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当青蒿素片剂临床使用效果不理想时,屠呦呦带领团队深入探究原因,改用青蒿素单体胶囊,及时证实了青蒿素的抗疟疗效。日前屠呦呦表示,这个工作还有继续发展的可能性,青蒿素一旦产生耐药性,就需要再花十年的时间研究新药。</p><p>材料二:以屠呦呦为代表的抗疟研究团队,为挽救数亿饱受疟疾折磨的患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十年如一日地展开研究,一方面从中医药古方中寻找灵感,一方面利用现代医学的提取手段和检验手段,终获成功,惠及了亿万患者。</p><p>(1)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分析青蒿素研发过程体现的哲学道理。</p><p>(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屠呦呦及其团队成功的原因。</p><p>(3)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请列举两条理由。</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研发团队充分利用现有物质条件,尊重客观规律,取得成功; 实践具有能动性,青蒿素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艰苦探索的过程;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青蒿素的发现是团队全体成员长期努力逐步完成的。 </p><p>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青蒿素的研发成果是屠呦呦及其团队在长期实验和临床中获得的;</p><p>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类与疟疾的斗争不断提出新问题、新要求,推动人们对青蒿素的认识不断深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屠呦呦及其团队在实验和临床中验证了青蒿素的抗疟性能;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青蒿素的研发是为了挽救数亿饱受疟疾折磨的患者。 </p><p>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屠呦呦及其团队在青蒿素的研究过程中经过多次失败后最终取得了成功,在抗疟研究道路上还会不断前进。</p><p> (2)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p>屠呦呦及其团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升了中医药发展水平。</p><p>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或者,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屠呦呦其团队从传统中医药文化中寻找到灵感。</p><p>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或者“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青蒿素的研发成果是在研发团队长期实验和人类与疟疾的斗争中完成的。</p><p>④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主体,又是文化的服务对象。 青蒿素的研发过程发挥了团队的作用,惠及了亿万患者。 </p><p>(3) A:坚定文化自信的理由:如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如汉字、史书典籍、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等角度回答。B: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以我为主,在国际交流中借鉴吸收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p><p>【解析】本题以青蒿素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文化与生活》、《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自信、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试题分设三个小题进行考查。</p><p>(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分析青蒿素研发过程体现的哲学道理,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认识论。材料中,关于青蒿素的认识是屠呦呦团队在长期的研究、实验和临床中获得的,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中描述在团队不断实践,人类与疟疾不断斗争中不断深化了对青蒿素的认识,最终研制出能够治愈疟疾的新药,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材料描述了对青蒿素的药性不断进行试验,说明实践是检验认知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材料描述了“这一成果,成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这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青蒿素的研发是为了挽救患者。</p><p>(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屠呦呦及其团队成功的原因,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材料中,屠呦呦其团队从传统中医药文化中寻找到灵感,说明了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材料中,屠呦呦及其团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升了中医药发展水平说明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p>(3)本题要求考生回答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从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的角度进行切入回答。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可从文化的作用谈中华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梦的巨大作用;其次可以从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借鉴中吸收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但必须以我为主,坚定文化自信;最后从只有文化自信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角度进行回答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