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1:44:36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2月11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关键就是落实省、市、县、乡四级党政领导担任河长、总河长的责任体系,另外要建立多部门联动,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加强水污染防治等6项重点任务加以推进。推行“河长制”(    )</p><p>①加强了组织协调,有利于党政机关协调高效运转</p><p>②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履行法定职责的必然要求</p><p>③贯彻了民主集中制,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p><p>④发挥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能</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推行“河长制”,落实党政领导担任河长,总河长的责任体系,这加强了组织协调,有利于党政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①正确;推行“河长制”是环境治理的一种创新举措,但不能说是“必然要求”,②不选;落实责任体系,多部门联动,这贯彻了民主集中制,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③正确;党不履行相关国家职能,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边的漫画(你站到阴影里却说太阳对你不公平)给我们的哲学启示主要有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f97d5877/SYS201801021857545607858403_ST/SYS201801021857545607858403_ST.001.png" width="298" height="13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p><p>②客观条件制约人生价值的实现,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p>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由世界观决定的,要形成对世界的正确看法</p><p>④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依据,要学会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强调不能只看到“阴影”,而看不到光明,这启示我们要坚持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①正确;漫画没有体现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②不选;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并不是由世界观决定的,③不选;漫画表明某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怨天尤人,这启示我们要学会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前,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三农”工作主线。下列传导路径中能够直接体现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是</p><p>①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升级农民消费需求</p><p>②优化农产品结构→提升农产品品质→打造农产品高端品牌</p><p>③支持农业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现代农业</p><p>④完善农业市场体系→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村电商发展</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农业供给侧改革是指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给方面所进行的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升级农民消费需求不是从农业生产和供给方面进行的改革,①不选;优化农产品结构,提升农产品品质是从农业产品供给方面进行的改革,属于农业供给侧改革,②正确;支持农业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从农业生产方面进行的改革,属于农业供给侧改革,③正确;完善农业市场体系,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是从生产和供给方面入手进行的改革,不属于农业供给侧改革,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  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富民之基,振兴实体经济,才能为中国经济发展、为中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筑牢根基。为此,我们要把振兴实体经济放在工作全局的战略位置。</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政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强调振兴实体经济的理由。</p><p>&#xa0;</p><p>材料二  在现代社会生产体系中,金融对实体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中,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支持滞后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国有大银行主导的金融市场格局与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企业结构体系不相匹配,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从而导致面大量广的中小微企业很难从国有大银行中获取急需的资金,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突出。许多资金追逐各种金融资产和房地产,导致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加剧了市场投机行为和经济泡沫化倾向。</p><p>(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说明如何才能让金融扛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任。</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是由党和政府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振兴实体经济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p><p>②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要求。振兴实体经济,有利于政府科学调控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p><p>③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振兴实体经济,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p><p>④振兴实体经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支撑。(两个一百年目标、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等)</p><p>(2)①降低金融业准入门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改造重组,为实体经济发展拓宽融资渠道。</p><p>②提高金融业竞争程度,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或利用利率杠杆,充分发挥市场作用)</p><p>③优化信贷投向,强化金融市场监管,倒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p><p>④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拓宽实体经济利润空间,调动金融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积极性。</p><p>【解析】本题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党和政府的性质宗旨、政府职能、国际竞争、投资与融资、货币政策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振兴实体经济的理由考生可从党和政府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和政府要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要振兴实体经济;我国政府具有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所以要振兴实体经济;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振兴实体经济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需要等方面展开回答。</p><p>(2)让金融扛起实体经济的重任,考生可从要降低金融业准入门槛,为实体经济发展拓宽融资渠道;提高金融业竞争程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强化金融市场监管,优化信贷投向;拓宽实体经济利润空间,调动金融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积极性等方式展开回答。</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