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最后一公里,在智慧城市建设大潮中应运而生。智慧社区是借助互联网,通过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社区基层信息化平台,可以24小时全天候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安全快捷的民生服务。智慧社区的建设</p><p>①优化了城区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 ②扩大了城市社区民主自治的范围</p><p>③提升了城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④加快了城市居民自治的制度化进程</p><p>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智慧社区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城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优化资源配置,①③适合题意;。智慧社区的建设没有扩大城市社区民主自治的范围,也没有加快城市居民自治的制度化进程,排除②④;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支持地方财政建立风险担保补偿基金,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上述举措有利于</p><p>①发挥市场的作用,增加农业农村的资金投入②推动农村金融创新,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p><p>③拓宽农村投资渠道,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④整合农村生产要素,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③选项中“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的表述与题意无关。④选项中“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在题目中没有表述。题目中中央一号文件通过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等措施有利于发挥市场的作用,增加农业农村的资金投入,推动农村金融创新,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故①②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全面梳理和优化政务公开工作流程,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发布、解读、回应有序衔接,实现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过程公开。这一规定( )</p><p>①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p><p>②有助于促使政府审慎用权,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p><p>③拓宽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权</p><p>④增加了政府工作的公开度,扩大了人民群众的监督权</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①符合题意,材料中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全面梳理和优化政务公开工作流程,这一规定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了人民的知情权;②符合题意,材料中全面梳理和优化政务公开工作流程,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发布、解读、回应有序衔接,实现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过程公开有助于促使政府审慎用权,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③表述错误,全民梳理和优化政务公开工作流程并不会拓宽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④表述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政务公开,并没有扩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权。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这“三大发动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有效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是</p><p>①减少供给环节—提升供给速度—改善消费结构—放大内需效应</p><p>②增加供给数量—降低物价水平—促进居民消费—改善民众生活</p><p>③提升供给质量—激活消费热点—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p><p>④推动优质制造—扩大有效供给—增强内生动力—经济持续发展</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供给侧改革主要是生产端的改革,不是减少供给环节,增加供给数量,提升供给速度,而是提升供给质量,保证供给品质,增加有效供给,增强内生动力,以带动经济持续发展。故①②项不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③④项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故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县坚持开展人大代表述职活动,通过人大代表的述职,人民群众对人大代表的监督由评议转变为对履职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当地百姓形象地把这种做法称为人大代表的“赶考”。该县人大代表的“赶考”</p><p>①表明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②有利于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行使国家权力 </p><p>③体现了公民具有对人大代表进行社会评议的义务 </p><p>④是公民对人大代表行使监督和质询权的体现</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人民群众对人大代表的监督由评议转变为对履职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表明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有利于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行使国家权力。①②项符合题意;人大代表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义务,而公民并不具有对人大代表进行社会评议的义务,③项说法错误;公民没有质询权,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诚信”是立国之本、立业之本、立身之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p><p>材料一: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横向监督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建立社会监督和第三方机构评估机制,实施区域政务诚信大数据监测预警。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提高公务员信用意识。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将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务员在履职过程中,因违法违规、失信违约被司法判决、行政处罚、纪律处分、问责处理等信息纳入政务失信记录,并依托“信用中国”网站依法依规向社会公众公开。</p><p>材料二: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强个人诚信教育,加快推进个人诚信记录建设。加大对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征信机构的监管力度,建立征信机构及相关人员信用档案和违规经营“黑名单”制度。加大对泄露、篡改、毁损、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等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逐步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个人公共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互查机制。</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国务院是如何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经济意义和社会价值。</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督机制,既要发挥人民政协、公民与社会、司法机关等监督作用,又要坚持民主制原则,主动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p><p>②发挥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增强公务人员的法治意识和信用意识,注重培养公务人员的德行操守;</p><p>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坚持依法行政,坚决纠正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违法违规、失信违约行为;</p><p>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政务失信记录。</p><p>(2)经济意义:①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征信机构及相关人员信用档案和违规经营“黑名单”制度,有利于促使征信机构及相关人员依法诚信经营,加大对各种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查处力度,有利于维护公民个人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信用制度,规范个人信息市场秩序;</p><p>②加强个人诚信建设,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实现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共用共享,节约交易成本。</p><p>社会价值:</p><p>①有利于经济活动参与者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主动承担社会责任;</p><p>②有利于促进社会诚信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p><p>【解析】本题以加强诚信建设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政府的权力受监督、政府职能、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完善社会信用制度,规范市场秩序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国务院是如何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考生可从国务院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发挥行政内部监督和行政体系外部监督的作用;国务院发挥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注重培养公务人员的德行操守;国务院坚持依法行政,坚决纠正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违法违规、失信违约行为;国务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政务失信记录等方面进行回答。</p><p>(2)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经济意义考生可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有利于促使征信机构及相关人员依法诚信经营,有利于维护公民个人合法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市场秩序;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共用共享,节约交易成本等方面进行回答;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社会价值考生可从它有利于经济活动参与者树立诚信观念,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促进社会诚信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等角度进行回答。</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2017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杠在肩上。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更要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该办能办的实事要竭力办好,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提出的具体措施有: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完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办好公平优质教育。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加快实现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持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距。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稳步提高优抚、社会救助标准,实施好临时救助制度。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强化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严打违法添加行为落实复原乳标识制度、打造国产乳品品牌。</p><p>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保障民生举措及其体现的经济生活依据。</p><p> </p></div></div>
<div><p>【答案】举措:保障人民就业、加强宏观调控、发挥财政作用、重视社会公平等。</p><p>依据: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完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创业对保障民生、实现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②市场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对关系民生的重要领域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③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通过再分配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④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效救助,实现公平。</p><p>【解析】本题以国家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劳动与就业、社会公平、财政的作用、市场配置资源、宏观调控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我国保障民生要完善就业政策,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民生要对重要领域进行宏观调控,因为市场调节有局限性;保障民生要通过再分配促进教育公平,因为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保障民生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公平,因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促进公平的实现等方面进行回答。 </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