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1:41:30

广东省广州市乐而思中心高三政治专题专测: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珠算成功申遗(  )</p><p>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 </p><p>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p><p>③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p><p>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p><p>A. ③④    B. ①③</p><p>C. ②④    D. ①②</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中国珠算成功申遗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③④适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没变,排除②;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其《国史大纲》中提出: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此观点的文化依据是</p><p>A. 中华文化有其鲜明的民族特点,是永恒不变的</p><p>B. 中华各族人民拥有对世界文化的强烈认同感</p><p>C. 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力量</p><p>D.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钱穆先生强调本国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尤必附隧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说明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故D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同时,其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A中的“永恒不变”错误;中华各族人民拥有对中华文化而非世界文化的强烈认同感,故B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C错误。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第五媒体”是人们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下列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p>A. “第五媒体”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p><p>B. “第五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p><p>C. “第五媒体”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p><p>D. 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ABD项均说法正确,但与题意“说法不正确”的要求不相符合;“第五媒体”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而不是唯一手段,C项说法错误,但与题目要求相符;故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栩栩如生的剪纸、巧夺天工的刺绣、自由翱翔的风筝、精美绝伦的掐丝……随着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脚步的不断加快,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海外赢得了大批“粉丝”。这说明    </p><p>①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②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p><p>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中华传统文化为世界各国所认同</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随着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脚步的不断加快,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海外赢得了大批“粉丝”。这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②③项符合题意;中华文化并没有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文化,①项说法与事实不符;中华传统文化为世界各国所认同的说法不符合事实,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域文化具有封闭性特征,但是随着人口流动,它又具有向外的传播性,客家文化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客家先民在历次的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这说明(   )</p><p>①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发展</p><p>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p><p>③中原文化是先进文化而岭南文化是落后文化</p><p>④客家文化的独特性表明它与其他文化没有共同之处</p><p>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客家先民在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说明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发展,①②适合题意;承认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因此不能说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哪个文化是先进文化哪个文化落后文化,应一律平等,没有优劣之分,选项③观点错误;客家文化与其他文化有共同之处,④观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p><p>A. 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趋同</p><p>B. 相互尊重不断渗透</p><p>C. 平等交流相互借鉴</p><p>D. 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平等交流相互借鉴。C正确且适合题意;D正确但不适合题意,应排除;A说法错误,错在“趋同”;我们应反对文化渗透,B说法错误,错在“渗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材料表明钱钟书先生主张(  )</p><p>①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p><p>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p><p>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民族文化鲜明特色 </p><p>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文化多样性</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表明钱钟书先生主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因此要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文化多样性,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①④项符合题意;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优秀和腐朽之分,不是什么性质的文化都 值得弘扬,②项说法错误;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民族文化鲜明特色。文化又是世界的,要尊重文化多样性。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各国各地文明形态千差万别,文明交流互鉴不应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这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启示是</p><p>①理解个性,呈现多元共生的局面         ②求同存异,避免不同文化的分歧 </p><p>③平等交流,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     ④相互借鉴,辩证分析不同文化的优劣</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思是说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自然规律。这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启示是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平等交流,理解个性,多元共生,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①③项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文化的分歧是无法避免的,②项说法错误;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差异之别,但没有优劣之分,要坚持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是中国经济创新驱动的内在要求。当前,一些外国用户在接受中国品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有人认为,语言、品牌等文化因素难以为外国用户所理解和认同是一个重要原因。</p><p>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增进外国用户对中国品牌的理解和认同。(8分)</p><p>&#xa0;</p></div></div>
<div><p>【答案】(1)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搭建中国品牌和外国用户的沟通桥梁。</p><p>(2)尊重其他国家文化,品牌建设中要积极吸纳当地文化元素。</p><p>(3)促进文化对外交流,增强品牌的国际影响力。</p><p>【解析】本题以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是中国经济创新驱动的内在要求为话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增进外国用户对中国品牌的理解和认同,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除了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外,更要注意本题主要是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8月1日,第二届“追逐梵高少儿绘画大赛”全国总决赛颁奖典礼暨中荷文化交流活动在荷兰梵高博物馆隆重举行。两年来,大赛组委会在“东方明珠”“艺术广东”“紫竹科技园”“关爱自闭症儿童”“上海设计周展”“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等场所举办了多场艺术公益活动。2015年7月,组委会成功组织80多人的文化艺术参访团赴荷兰、比利时、法国的6个著名博物馆、3个重要艺术写生地与当地的青少年一起交流学习。</p><p>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说明。</p><p>&#xa0;</p></div></div>
<div><p>【答案】(1)中荷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折射出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p><p>(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举办中荷文化交流活动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p><p>(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和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举办中荷文化交流活动既有助于发展中荷各自的民族文化,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p><p>(4)举办中荷文化交流活动,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中荷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p><p>【解析】本题以中荷文化交流活动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多样性这一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要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中荷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折射出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然后分析原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和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再次,回答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有正确的态度,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省广州市乐而思中心高三政治专题专测: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