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1:39:52

高中政治人教版测试第十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是人类诗意地牺居在大地上的内在精神支撑,是人与万事万物和谐相处的生命密码。”下列说法与题中观点相符合的有</p><p>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p><p>②哲学为人们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p>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睿智地看待生活  </p><p>④学好了哲学就能够正确对待名利、得失</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哲学是教人如何看待世界,即如何对待宇宙和人生,如何对待知识和规律,如何对待个人和社会、自己与他人的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哲学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又可以说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材料中强调了哲学的作用,选A;②错误, 因为哲学有正误之分;④过于绝对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向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p><p>A. 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p><p>B. 方法论体现世界观</p><p>C.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p><p>D.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材料中的预言属于世界观范畴,采取的措施属于方法论范畴,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D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选项说法错误,世界观属于主观范畴,不能起决定作用,排除;B选项说法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排除;C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5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66.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p></td><td style="width:185.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论</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含义不同</p></td><td style="width:16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p></td><td style="width:185.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根本方法</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二者的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62.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开发的矛盾,我们正在寻找确定新的价值取向,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学者称,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发展的哲学”,这说明</p><p>A. 哲学是智慧之学,为人们的实践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p><p>B.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p><p>C. 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科学地看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p><p>D. 哲学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哲学的产生的知识。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哲学为实践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而不是方法指导,故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因为哲学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原来许多包含在哲学之内的学科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科学。据此,有人悲观地认为哲学已经“无家可归”,哲学的使命已经结束。相反,有人认为这既是科学的成熟也是哲学的成熟,哲学不是‘无家可归”,而是“四海为家”。下列关于这两种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p><p>A. “无家可归”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哲学不能代替科学</p><p>B. “无家可归”论耆错误地把哲学与具体科学绝对地对立起来</p><p>C. “四海为家’乙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对哲学的推动作用</p><p>D. “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同样需要哲学的指导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B、D的表述都是正确的,但本题要求回答表述错误的,因此正确答案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古以来,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艺术技艺的追求上,中国人都讲究和谐、圆满、对称、均衡的哲学。龙泉青釉瓷器造型千变万化,但器型都工巧端正自然,追求和谐、圆满、中和之美。可见</p><p>A.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p><p>B. 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C. 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D.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A选项表述的是哲学的起源,与题意无关。“中国人都讲究和谐、圆满、对称、均衡的哲学,龙泉青釉瓷器造型千变万化,但器型都工巧端正自然,追求和谐、圆满、中和之美”,可见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B选项正确入选。C选项表述本身错误。D选项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然科学作为知识体系,总要求助于一定的理论思维形式,并在自己的理论结构中包含某种世界观因素;哲学又总是不断地从自然科学中吸取营养,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并反过来给科学以影响。这说明(   )</p><p>①自然科学是哲学的附属物和衍生品</p><p>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p><p>③哲学是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p><p>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的指导</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自然科学作为知识体系,总要求助于一定的理论思维形式”强调了哲学对于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哲学又总是不断地从自然科学中吸取营养,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强调了自然科学对于哲学的重要性,故②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说法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排除;③说法错误,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科学的哲学才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上述事实说明</p><p>A. 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p>B.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p><p>C.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p><p>D. 方法论决定着世界观</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可以看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故C选项入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A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例外论”在19世纪中叶引导了美国在美洲大陆的扩张,19世纪末在美国变得强大起来之后又引导美国走向帝国主义,在二战后又引导美国谋取世界霸权。由于这一思想根深蒂固,美国人总是强调,美国在世界上的所作所为不过是要“担当世界的领导”,而不是谋求世界霸权。从哲学角度看,美国人的言行说明( &#xa0;&#xa0;)</p><p>①世界观决定并体现着方法论               </p><p>②世界观是内容,方法论是形式</p><p>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p><p>④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的支配</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材料中美国在霸权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开展各种行为以某得世界霸权,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的支配,选D;①错误,方法论体现世界观:②错误,二者不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选D。</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td style="width:22.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br />&#xa0;</p></td><td style="width:170.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别<br />&#xa0;</p></td><td style="width:181.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br />&#xa0;</p></td></tr><tr><td style="width:22.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br />&#xa0;</p></td><td style="width:170.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br />②主体不同:世界观自发形成,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哲学家)<br />③特点: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有序、逻辑和完整的体系<br />&#xa0;</p></td><td style="width:181.2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人们把世界观形成体系,用某种理论形式表现出来就有了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r />②都把整个世界当作研究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br />③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br />&#xa0;</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0月,某人得了重病,大家劝他去医院检查,可他说:“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我何必与天命作对呢?”结果,这个病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由此可见</p><p>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p><p>②自发的世界观不利于更好的生活</p><p>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p><p>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上述材料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选项①正确。最终这个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这说明人们的生活需要科学的世界观的和指导,故选项③正确。选项②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选项④说法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种人,看到一片树叶,最喜欢说:啊!这里有一棵树,你看不见吗?而他看到了一棵树,又会说:树后边就是大片的森林啊,你也看不见吗?当他走到森林边看到了一丛灌木,则会蹲在灌木丛里说:这片森林怎么都是灌木啊?真没意思呀!从哲学的角度看,下列观点与此一致的是</p><p>①存在即被感知           ②绝对理念是世界的本原</p><p>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材料中“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种人”,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者,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与题意不符,应排除;③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题意不符,也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代哲学家用诗词标榜自己所从属的哲学阵营,当代歌手的歌词中也蕴含着哲学思想。以下歌词中与孟子的“心之官(官:官能,作用)则思”的观点具有不同的哲学倾向的是( )</p><p>①真心祈祷,天佑中华,愿你平安昌盛生生不息啊(《天佑中华》)</p><p>②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我的歌声里》)</p><p>③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国际歌》)</p><p>④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求佛》)</p><p>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孟子的“心之官则思”是唯物主义观点;①“天佑中华”认为天是世界的本原,决定一切,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④“佛”是世界的本原,决定一切,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孟子观点不属于同一哲学派别;②③是唯物主义观点,与题干观点一致,不符合要求,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改编题)“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物论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论。聪明的唯心论即辩证的,愚蠢的唯物论即绝对的,不发展的。”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p><p>①唯心主义是人类智慧树上一朵不结果的花        </p><p>②朴素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都是愚蠢的</p><p>③聪明的唯物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p><p>④只要存在聪明的唯心论,就能实现聪明的唯物论</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唯心主义的观点从根本上是错误的,但是在哲学发展史上,唯心主义促进了人们思维的发展,但是唯心主义是人类智慧树上一朵不结果的花;同时这里的聪明的唯物论是指科学的哲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故①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gt;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p><p>①前者正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p><p>②后者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p><p>③二者的观点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p><p>④二者的观点在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桓谭的观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但没有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作用,故没有描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①不选;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观点是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②正确;二者的观点一为唯物主义观点,一为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③正确;二者的观点是在思维与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不是在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哲学角度看,下列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09/10/54992e60/SYS201807091002163738324858_ST/SYS201807091002163738324858_ST.001.png" width="219" height="1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失败者的借口体现主观唯心主义倾向</p><p>②成功者的谦词体现客观唯心主义倾向</p><p>③良好的机遇是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p><p>④善于抓住机遇是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本题漫画中失败者认为命运决定成败,把命运当成失败的借口,属于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②项适合题意,排除①项;本题漫画中的“运”指的是机遇、运气,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抓住了转瞬即逝的机遇,④项符合题意;良好的机遇是获得成功的外部条件,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③项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是D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所谓“关系”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甲认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乙认为:“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丙认为:“人是架钟表,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骨骼是齿轮,人的思维过程只不过是对命题.观念进行加减”。丁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中自我运动。以上观点分别属于(   )</p><p>A. 相对主义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辩证法</p><p>B. 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辩证法 唯心主义</p><p>C. 相对主义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p><p>D. 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辩证法</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是亦彼也,彼亦是也”的观点属于相对主义。“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属于辩证法思想;“人是架钟表,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骨骼是齿轮,人的思维过程只不过是对命题、观念进行加减”认为人事一部机器,故此观点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故C选项表述正确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公孙龙《坚白论》中辩言,对于一块白色而坚硬的石头,人们可以看得到“白”,但看不到“坚”;可以摸得到“坚”,但摸不到“白”。“白”与“坚”都是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的。这一观点是( )</p><p>①唯心主义观点 ②唯物主义观点</p><p>③形而上学的观点 ④辩证的观点</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干中的“白”“坚”指向的是意识,石头指向的是物质,认为“白”“坚”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强调意识可以离开物质,是唯心主义的体现,故①正确,②错误;认为“白”“坚”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是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这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而不是辩证的观点,故③正确,④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同志多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p><p>①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p><p>②抛弃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思想</p><p>③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p><p>④把认识世界作为实践的最终目的的科学</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世界观与科学方法论的统一就在于它所有的观点都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的反映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所以①和③正确,答案选C。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完全抛弃了近代形而上学的思想,而是抛弃了其中不合理的成分,继承了其中合理的成分,②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一门科学,其最终的目的也不是认识世界,而是改造世界,④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的性质注定了它必须做“在黄晕中起飞的猫头鹰”,也就是“事后诸葛亮”;但它一旦产生又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成为“高鸣报晓的雄鸡”,也就是“事前诸葛亮”。哲学成为“事前诸葛亮”,体现在()</p><p>①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p><p>③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④批判旧制度和旧思想,更新人的观念</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成为“事前诸葛亮”,表明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体现在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批判旧制度和旧思想,更新人的观念,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①说法错误,错在“物质基础”;哲学必须通过实践而不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改编题)下面是201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中的作文材料: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据此,某同学认为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学习哲学能够使人正确认识自我,从而造就和谐的自我。</p><p>某同学的观点你同意吗?请运用“哲学的作用”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p></div></div>
<div><p>【答案】①乙看到了哲学的价值,但没有分清哲学的性质。</p><p>②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p><p>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指导我们正确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实现自身的和谐。</p><p>【解析】本题以201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中的作文材料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真正哲学的作用这一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问题的能力。</p><p>本题有两小问,首先要求考生分析运用“哲学的作用”的知识谈谈对某同学的观点的看法,属于认识类的解答题。考生可以首先说明乙看到了哲学的价值,但没有分清哲学的性质;然后可以从真正的哲学的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其次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进一步说明真正哲学的作用。</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林斯是美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曾主持过人类基因计划,同时他又是个宗教唯心主义者。当奥巴马总统提名科林斯担任美国国家健康总署主任时,社会上产生了激烈的争议。</p><p>反方:哈瑞斯发表专文指出,多数科学家确信思想由大脑产生,大脑是进化的产物。对人类本性的认识可从神经科学、心理学、认知科学获得,柯林斯则坚持思想的某些主要构成由上帝注入,因此“我担心他的想法会严重削弱对上述学科的研究”。</p><p>正方:常春藤名校生物学一位教授说,怀疑柯林斯的信仰会压制研究完全不符事实。一位读者则讥讽道,很遗憾哈瑞斯未曾早几百年出世去教训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科学明星,指责他们的神学信仰阻碍了科学研究。</p><p>你是如何看待反方的担心的?能否从正方的根据中得出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必要的结论?</p></div></div>
<div><p>【答案】(1)反方: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因此,反方担心科林斯的宗教唯心主义信仰会严重削弱他对科学、对未知问题的研究探究是有道理的。</p><p>(2)不能。正方的根据(如牛顿)恰恰说明了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必要性、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学习它,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为我们的生活与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p><p>【解析】试题分析:作答时注意题中涉及到两个小问,第一小问是如何看待反方担心的,第二小问是能否得出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必要的结论。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审读材料,找准切入点。第一小问主要从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进行分析,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p><p>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p><p>(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5分)</p><p>(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5分)</p><p>(3)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解释的?(5分)</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源,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源。(5分)</p><p>(2)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5分)</p><p>(3)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世界本原,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5分)</p><p>【解析】</p><p>试题分析:</p><p>(1)解答此题,注意掌握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与共同点。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源。</p><p>(2)此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地判断,分析说明其原因,进行综合认识及评价问题的能力。解答时通过提炼有效信息,“气”是万物之源,说明体现了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明确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p><p>(3)此题设问范围明确,在世界本原问题上,设问指向具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熟练掌握教材,即可作答。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世界本原,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建设性。100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改变了历史进程和亿万民众的命运。历史已经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当代深刻察析资本主义的科学方法。面对近年来美国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宣告“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法国著名政治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呼吁“现在该维护马克思的幽灵们了”;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马克思依旧是当今不可超越的思想家。巴西著名经济学家多斯桑托斯则指出,马克思的思想仍然是分析当今世界发展和变化的真正的、卓有成效的工具。</p><p>材料二: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 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p><p>(1)结合材料一,分析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仍然是当代深刻察析资本主义的科学方法。</p><p>(2)请结合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联系材料二,剖析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p></div></div>
<div><p>【答案】(1)①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于实践,又经过了实践的反复检验。③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每点3分)</p><p>(2)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p><p>②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角度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坚持了存在决定思维,是唯物主义的做法。</p><p>③从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角度看,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这说明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坚持了可知论。</p><p>【解析】本题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作用为话题,要求考生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主要考查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真正的哲学是社会的先导、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有关知识。</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分析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仍然是当代深刻察析资本主义的科学方法,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可以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升华的角度进行说明;然后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哲学,然后从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的角度进行说明即可。</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联系材料二,剖析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然后考生可以从基本问题是什么,然后从这两个角度结合材料分析说明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中政治人教版测试第十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