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原创专题卷届高三政治专项练习:专题十五《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高速公路作为地方的交通条件之一,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加快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改善道路拥堵状况,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增长,但是大量修建高速公路又会造成环境的破坏,土地资源和货币资金的占用。下列古语中与上述材料的哲学依据相同的是( )</p><p>①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孙子兵法—虚实篇》)</p><p>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p><p>③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潜夫论·明暗》)</p><p>④小疵不足以损大器,短疾不足以累长才《抱朴子·博喻》)</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高速公路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大量修建高速公路又会造成环境的破坏,土地资源和货币资金的占用”体现了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所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小疵不足以损大器,短疾不足以累长才”强调了一分为二,选D;①强调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②强调了联系的观点,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扬子晚报》2016年9月22日报道,大A股从来不缺“奇葩”,若再加上疯狂的楼市,则更是让人目瞪口呆。9月21日一早,不少股民的朋友圈被“*ST宁通B”刷屏,相关话题是“上市公司靠卖两套北京学区房保壳,12年狂赚16倍”。位于南京的这家上市公司,已连续两个会计年度亏损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现在靠卖两套房来扭亏为盈能否“保壳”?除了关心个股“命运”,股民们还忍不住感叹:究竟是楼市“疯狂”,还是A股“奇葩”?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p><p>①差别和对立以同一为前提</p><p>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p><p>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p><p>④矛盾具有普遍性</p><p>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位于南京的这家上市公司,已连续两个会计年度亏损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现在靠卖两套房来扭亏为盈表明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通过《扬子晚报》的报到A股不缺“奇葩”,楼市也“疯狂”说明了矛盾具有普遍性。故②④正确。题肢①说法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题肢③强调主要矛盾,与题意无关。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活中,当我们的手伸进冰水时会感到刺骨的冷,但有人却说“冰不冷”,这一违背常识的说法对我们也有一些积极的启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p><p>①冰的普遍性独立于冰的特殊性,所以“冰不冷”</p><p>②冰的普遍性寓于冰的特殊性,不能说“冰不冷”</p><p>③“冷”感觉是对“冰”的反映,但不在“冰”中,所以说“冰不冷”</p><p>④“冷”与“不冷”因人而异,没有标准,所以可说“冰不冷”</p><p>A.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上述材料体现了“冷”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冷”既是个性的具体存在,也是共性的普遍抽象,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由此推知②③符合题意,为正确选项;①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表述错误,④也错误,均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表示,要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而是要去粗取精。</p><p>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    )</p><p>①以综合思维分析问题,要“面面俱到”,不要“顾此失彼”</p><p>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去伪存真”,不要“莫衷一是”</p><p>③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事必躬亲”,不要“纸上谈兵”</p><p>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p><p>A. ①②</p><p>B. ①④</p><p>C. ②③</p><p>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 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而是要去粗取精,除去杂质,留取精华,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②④正确;①③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幻小说《回到未来2》中幻想的“磁悬滑板”灵感来自于悬浮列车,某科技公司把“磁悬滑板”变成了现实,该项技术还将应用于建筑物,避免建筑物在地震中损坏或倒塌。“磁悬滑板”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表明</p><p>A. 人为事物的联系应以科学幻想为条件</p><p>B. 幻想和现实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p><p>C. 创新意识和创新神推动了实践的发展</p><p>D.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量变必然引起质变</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选项A说法错误,人为事务的联系不能以科学幻想为条件,这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量变不一定引起质变,我们需要把握条件,故排除。本题材料主要讨论科学幻想对于现实的指导作用,与联系的普遍性无关,排除选项故B。故本题答案选C。</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pt"><td style="width:81.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作用<br /> </p></td><td style="width:336.4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表现<br /> </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81.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r /> </p></td><td style="width:336.4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科技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r /> </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81.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br /> </p></td><td style="width:336.4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br /> </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81.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br /> </p></td><td style="width:336.4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br /> </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过去,某林场年投入资金多达30万元防治松树头号天敌松毛虫,但收效一直不好。后来,人们发现松毛虫蛹内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营养佳品和美味佳肴。于是推广食用,收购价高达每斤40元,每天上千人捡拾虫蛹。由此,村民得以致富,松毛虫病也得到有效遏制。这启示我们</p><p>A. 创新源于问题,要制造矛盾以促进创新</p><p>B. 面对困难与坎坷,要敢于承认矛盾</p><p>C. 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p><p>D. 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寻找新思路</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松毛虫一开始是防泊松树头号天敌,后来人们发现松毛虫蛹内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营养佳品和美味佳肴。于是推广食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的同时也使松毛虫病也得到有效遏制,这告诉我们要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寻找新思路。故D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家主席习近平在G20杭州峰会讲话中提出“中方把创新增长方式设定为杭州峰会重要议题,推动制定《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目的就是要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把握创新、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变革、数字经济的历史性机遇,其实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从哲学上讲要改革、创新,就需要</p><p>①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现有理论和制度的限制</p><p>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行动的基础</p><p>③把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相连,既有批判又有发展</p><p>④坚持辩证否定观,实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①不选,我们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的成规陈说,而不是敢于突破现有理论和制度的限制;②不选, 因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行动的基础;我们要创新需要把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相连,需要坚持辩证否定观,实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选D。</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舆论是强有力的武器。 我们党始终注重运用新闻媒体传播真理、组织群众、推动工作,形成了“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强大力量。今年2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应肩负起: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p><p>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的合理性。</p><p> </p></div></div>
<div><p>【答案】)</p><p>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p><p>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舆论工作事关重大,影响较广。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在处理舆论问题上必须从全局的高度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遵循系统内部优化趋向,达到凝心聚力、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效果。</p><p>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并与时俱进,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新闻舆论工作使命光荣,但要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则充满各种挑战。因此必须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团结人民,鼓舞士气。只有这样才能传播真理,推动工作。</p><p>【解析】</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的合理性,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解答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限定知识范围为“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解答此问,要先构建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即联系观与发展观的知识体系,然后审读材料,抓住关键词句确定属于知识范围内的答题要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心聚力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可从联系的特点、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角度组织答案;结合材料“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可从发展的实质、前进性与曲折性、量变和质变的角度组织答案。</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儒家思想是以孔子为先师、以“儒”为共同认可符号的各种思想道德准则。儒家思想,与时迁移、应物变化,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具有长久的生命力。</p><p>儒家思想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p><p>儒家思想正视文明的多样性,不是消除文明之间的差异,而是提倡相互交流、互相借鉴。儒家这种“以和为贵”“兼容并包”的思想,为解决世界文化冲突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p><p>在国际上,美国众议院于2009年10月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在国内,台湾地区将孔子诞辰日定为教师节,香港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孔圣诞日”。这些都表明,儒家思想所蕴含的“仁义”等思想,能够成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共识,能够成为凝聚华夏子孙的精神纽带。</p><p>在今天,回归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将自身发展融入5000年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才能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才能为现代中国发展找到精神家园。</p><p>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观点,说说当前如何正确把握儒家思想。</p><p> </p></div></div>
<div><p>【答案】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或者用坚持一分为二的全面分析方 法),对儒家思想,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答“坚持两点 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并 且从矛盾主次反面的角度分析,也可给分。) </p><p>②矛盾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或者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儒家思想强调与外来文化“兼容并包”、“以和为贵”。 </p><p>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矛盾不同,儒家思想要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而不断更新。 </p><p>④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儒家思想既因时而变,又保留基本特征;儒家文化能与其他各民族文化达成文化共识(讲到一点即可给分)。(如果③④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来回答,包括两个方面的,也可同等给分。)</p><p>【解析】本题以儒家思想,与时迁移、应物变化,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观点,说说当前如何正确把握儒家思想。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首先,可以从坚持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的角度,说明对儒家思想,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次,从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角度说明儒家思想强调与外来文化“兼容并包”、“以和为贵”。第三,可以从矛盾具有特殊性的角度说明儒家思想要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而不断更新。 最后,可以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角度说明儒家思想既因时而变,又保留基本特征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