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原创专题卷届高三政治专项练习:专题十三《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按照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排列正确的是</p><p>①未有这事,先有这理</p><p>②世界的本原是自然科学的原予和分子</p><p>③天地合力,万物自生</p><p>④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p>A. ③→④→② B. ②→③→④ C. ③→②→④ D. ②→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①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不符合题意;②把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和分子,这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③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④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故正确的传导顺序为③→②→④,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王充认为,“一天一地,并生万物, 万物之生,俱得一气”。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p><p>下列对王充和叔本华的观点认识正确的有()</p><p>①王充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叔本华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p><p>③王充的观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④叔本华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王充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气”,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体现;叔本华把世界看成人的表象,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体现,①②正确;③④是错误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一次同朋友去郊外春游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下列观点与其主张最相近的是</p><p>A. 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p><p>B.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p><p>C. 万物都只在概念中运动</p><p>D.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中王阳明认为“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也就是认为花在人的心内,他认为意识在先,物质在后,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的观点。“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是唯物主义运动观的观点,A不符合题意;“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B符合题意;“万物都只在概念中运动 ”强调了意识和运动之间的关系,C不符合题意;“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是唯物主义的观点,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写道:“哪一样存在的东西,不是凭借你的实在而存在?因此你一言而万物资始,你是用你的‘道’创造万有。”这种观点认为( )</p><p>A.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p><p>B. 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p><p>C. 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p><p>D. 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理等)扩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已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B符合题意,应选;A、C、D不符题意,不选,故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往的一切哲学都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这句名言旨在说明</p><p>A. 以往的一切哲学都是脱离实践的主观想象</p><p>B. 只有解释了世界,才会更好地改造世界</p><p>C. 离开了改造世界,解释世界没有意义</p><p>D. 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改造世界而不是解释世界</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它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这和以前的哲学是不同的。题中 马克思这句名言旨在说明,离开了改造世界,解释世界没有意义,故C符合题意; 以往的一切哲学都是脱离实践的主观想象,此说法太绝对,故排除A;只有正确解释了世界,才会更好地改造世界,故排除B;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D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老子和贝克莱都是世界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贝克莱提出“物是观念的集合”。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p><p>A. 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p><p>B. 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p><p>C. 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p><p>D. 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描述了老子的道法自然观点,它是道家的核心思想,即规律产生于事物自身的发展趋势,是一种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东西,而贝克莱物是观念的集合的观点是认为人的观念是世界的本源,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因此老子和贝克莱的观点分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其共同点是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B正确;A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不是两者的共同点,排除;C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不是共同点,排除;两者的观点都没有对世界是否是可知的进行说明,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自由”即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系自由的观念:前者是_____的观点,后者是____观点。</p><p>A. 唯物辩证法,唯意志论</p><p>B. 机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p><p>C.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p><p>D. 唯物辩证法,客观唯心主义</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第一种观点强调了“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既尊重了客观规律,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第二种观点认为“自由”等于“自由”,“自由”即是“随心所欲”是唯意志论,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式过马路,是指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现象,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和红绿灯无关。有人表示:“斑马线存在与否,取决于大家的目的。”</p><p>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p><p>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p><p>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p><p>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p><p>④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语细如愁</p><p>A. ②④</p><p>B. ③④</p><p>C. ②③</p><p>D. ①②</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该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题干说“斑马线存在与否,取决于大家的目的”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①②观点均强调了人的主观因素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与题干的观点是相通的,故符合题意,③④没有体现,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世界观,也是总结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论。</p><p>由此可见,辩证唯物主义(   )</p><p>①真正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p>②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了具体方法</p><p>③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全部精华</p><p>④是指导我们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p><p>A. ①②</p><p>B. ①④</p><p>C. ②③</p><p>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由材料可知,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能够成为指导我们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故①④符合题意。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而非具体方法,故题肢②错误;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精神力量,但不是精神上的全部精华,故题肢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p><p>请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分析以上观点。</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想问题、办事情应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女排刻苦训练,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从实际出发采用有效战术,这是女排夺冠的基础。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奋进,使人向上。中国女排在逆境中夺冠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③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既重视技术,又重视科学训练,体现了对排球运动规律的尊重。④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发扬女排精神和科学训练、提高技术结合起来正体现了这一点。</p><p>(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学习和弘扬女排精神,有利于促进人们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工作。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学习和弘扬女排精神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综合国力。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女排精神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p><p>(3)①学习女排精神,做好本职工作;②顽强拼搏,永不言败;③坚定理想信息,实现人生价值;等等。</p><p>【解析】</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于2016年6月6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强调,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坚持不冲突不对抗、互相尊重,不断拓宽双方、地区、全球层面务实工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推动中美关系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p><p>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相关知识,分析习近平对中美关系所持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p><p> </p></div></div>
<div><p>【答案】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存在的关系问题</p><p>②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中美关系的发展表明世界的物质性,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反对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中美关系的发展表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我们要坚持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相关知识,分析习近平对中美关系所持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本题限定的答题知识范围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哲学的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因此,在分析习近平对中美关系所持态度时需要从这两个方面依次进行分析即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一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思想在发展理念上的集中体现和概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内涵的丰富和提升,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p><p>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道理,分析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p><p> </p></div></div>
<div><p>【答案】1.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上的精华。“五大发展”理念源自实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内涵的丰富和提升。</p><p>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五大发展”理念深化了人们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更新人们的观念,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和时代的关系,知识指向明确,要求考生分析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我们的五大发展理念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内涵的丰富和提升;该理念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体现了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