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全国卷第38题针对性模拟训练
题型:非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再到深圳标准,深圳一直走在探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到2020年,深圳将建立健全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深圳标准体系,高质量已经成为深圳新时期发展的重中之重。</p><p>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圳强化产业、研发、市场、资本、人才等全要素协同,制定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专项政策,实施综合创新生态优化计划,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之都;出台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减负。同时,实施大气质量提升和强化措施,努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加大民生支出力度,加快补齐教育医疗等短板。深圳的高质量发展在不断提升着人民的获得感。</p><p>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简要概括深圳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该市是如何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来提升人民获得感的?</p></div></div>
<div><p>【答案】贯彻创新、绿色、共享理念,促进经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p><p>如何做:</p><p>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完善产业体系和创新生态,扩大就业创业。</p><p>②激发实体经济活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质量,满足有效需求。</p><p>③形成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居环境质量的跃升。</p><p>④加快补齐民生短板,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p><p>【解析】此题以深圳市的高质量发展成就为背景材料,考查新的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正确获取和解读信息、正确调动、运用知识阐释、论证和探讨问题。设问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简要概括深圳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该市是如何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来提升人民获得感的?”设置为两个小问,即“概括深圳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分析该市是如何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来提升人民获得感的”,分别属于反映类试题和措施试题。考生在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知识,属宏观考查。其次再分别对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对于第一个小问,结合材料信息“实施综合创新生态优化计划”“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加大民生支出力度”可根据出深圳市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贯彻创新、生态、共享理念,促进经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对于第二小问,考生必须立足材料中深圳市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采取的具体举措“强化全要素协同”“出台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减负”“实施大气质量提升和强化措施,努 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加大民生支出力度,加快补齐教育医疗等短板”,然后分别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激发实体经济活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补齐民生短板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始终发挥着牵引性作用。</p><p>4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大致经历了“放权让利”“制度创新”“国资监管”“分类改革”四个时期。截至2016年底,全国国企公司制改制面超90%,央企混合所有制面超68%,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34家央企重组。2017年,全国的国有企业营业收入达到了50万亿元,利润达到了2.9万亿元,进入世界500强的82家国有企业中,有48家央企;央企承担完成的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一大批国家重大专项成果已成为国家名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p><p>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国有资产、国有资本、国有企业及其改革提出了新任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p><p>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进入新时代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出两条政策建议。</p></div></div>
<div><p>【答案】重要性: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关键作用;有利于增强经济实力,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全球竞争力。</p><p>政策建议: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对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p><p>【解析】本题以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始终发挥着牵引性作用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说明我国进入新时代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出两条政策建议。本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小问题,考生在实际作答的过程中需要依次进行分析作答。国企改革重要性主要可以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增强经济实力,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全球竞争力的角度进行分析;第二个小问题要注意是政策建议,主要可以从制度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故主要可以从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或者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p><p>近年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截至去年底,重点地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30%以上,灰霾天气出现频次和覆盖范围也开始减少。</p><p>   监测数据和研究表明,不同地区PM2.5的主要来源存在差异,同一地区PM2.5又存在时间差异,这都加大了大气污染精准治理的难度。当前我国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在世界前列,距离整体达标仍有较大差距。我国的“三偏”结构——即偏工业的产业结构、偏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偏公路运输的交通结构,决定着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p><p>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污染防治过程中重视监测PM2.5的合理性,并运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说明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p></div></div>
<div><p>【答案】(1)合理性: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因此污染防治要重视监测PM2.5,为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或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p><p>(2)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治污和生产科技的创新,提高污染防治的技术水平,增强污染防治新动力。②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及交通运输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从源头上推动污染防治。③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p><p> 若回答“做法”, 答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p><p>【解析】此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设问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污染防治过程中重视监测PM2.5的合理性,并运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说明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设置有两个小问,即“分析我国污染防治过程中重视监测PM2.5的合理性”、“说明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分别属于原因类试题和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第一问的知识范围为“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第二问的知识范围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然后结合材料相关信息对两个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对于第一问,考生可从我国当前PM2.5污染现状、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等方面分析其合理性即可。对于第二问,明确了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角度分析,考生结合材料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角度分析其具体做法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p><p>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困境:要素成本高,我国要素价格存在不同程度政策性扭曲,资源性产品价格(煤油电气水等价格)未反映出其市场供求关系;传统制造业生产经营不太景气,最普遍最直接的问题是无效或低端供给过多,而有效供给不足,进而造成供需不匹配;盈利能力弱,与金融、房地产、资源垄断型行业之间的利润率差距不断加大,导致部分实体经济企业也将投资方向转向金融业等虚拟经济。</p><p>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指出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依据并就如何破解实体经济发展困境提出对策。</p></div></div>
<div><p>【答案】依据:有质量地发展经济,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基本载体是实体经济。</p><p>对策:实体经济自身的市场定位要正确,要坚持科技创新,向市场提供有效供给。国家可以改革生产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和投资投产条件。国家可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营造有热度的销售环境,并为实体经济减轻税负。</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指出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依据并就如何破解实体经济发展困境提出对策,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有关知识,本题有两问:一是指出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依据,属于依据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有质量地发展经济,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基本载体是实体经济等方面来回答;二是就如何破解实体经济发展困境提出对策,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中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困境,从实体经济自身和国家角度来就如何破解实体经济发展困境提出对策:从实体经济自身角度,市场定位要正确,要坚持科技创新,向市场提供有效供给;从国家角度可从国家可以改革生产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和投资投产条件;可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营造有热度的销售环境,并为实体经济减轻税负来回答。</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 从改革开放到本世纪初的20多年间,制造业流水线对工人的年龄限制非常严格,大多要招收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年轻工人,直到“用工荒”出现之后,它们对年龄的限制才越来越宽松。近年来,我国工业劳动力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全国工业从业人数与2012年相比2016年全国工业从业人员减少了1895万人,与2015年相比,2016年制造业31个大类行业中,24个行业的用工人数减少;2013年至2017年间,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从过去的两位数增长转为负增长。高耗能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的用工人数比重小幅下降,而高技术、装备制造业的比重大幅上升。自2013年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比首次超越工业,截至2017年,服务业占比已升至5.6%,工业从业人员占比28.8%。</p><p>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阐释近年来我国工业劳动力出现变化的原因,并说明这些变化对我国就业政策导向的影响。</p></div></div>
<div><p>【答案】原因:①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导致对工业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减少。</p><p>②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导致工业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p><p>(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p><p>影响:①继续实施积极就业政策,鼓励就业精准引导就业。</p><p>②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为工人提供精准服务。</p><p>③提升职业保障水平,鼓励引导企业提高工人收入水平,提高岗位吸引力。</p><p>(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p><p>【解析】本题以工业劳动力变化为背景设题,考查《经济生活》的供求、就业、劳动者素质等知识,属于综合题。设问未明确指明作答范围,需要结合材料分析工业劳动力出现变化的原因,并分析对就业政策的影响。用工人数减少,是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自动化、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造成的;用工人数减少造成的影响: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扩大就业;加强对产业工人的培训,提升劳动素质和技能;增加工人的收入,提升职业保障。</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p><p>天乡路社区是成都市最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化改革的社区。该区实施的“两股一改”,即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集体土地股权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机制改造取得明显成效。几年前,通过清产核资,该区将清理核实的集体资产1921.22万元、集体土地2298.37、商业铺面3.6万平方米量化成股权,分到每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头上,通过该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如今,该区集体资产不断增值,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547.6万元,集体资产增加到6200余万元,实现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32元,社区数千位农民也住进了漂亮的新居,钱袋子越来越鼓……社区经济活力大增,集体经济年收入是9年前的12.87倍。近两年,该区不断创新,依托全国首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契机,最终实现了就地城镇化,社区整体实现了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进步,基本形成“产城共生、城富生态、乡具现代”的新型城乡形态,从“兼田园之美、具城市之利”到“重构乡村的美与生活,”一个新型社区呈现在人们眼前。</p><p>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天乡路社区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化改革的经济意义。并分析该地“两股一改”做法对我省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启示。</p></div></div>
<div><p>【答案】(1)意义:①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大制度创新,有利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三权分置”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探索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p><p>②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有利于发挥集体的优越性,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生产力发展。</p><p>③有利于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p><p>④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公平)。</p><p>启示: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赋予农民的更多财产权利,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p><p>②坚持和完善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三权分置,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探索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p><p>③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进行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p><p>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发展农业生产力。</p><p>【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天乡路社区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化改革的经济意义。并分析该地“两股一改”做法对我省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启示。</p><p>天乡路社区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化改革,激活了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可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从探索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资源优化配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调动农民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说明天乡路社区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化改革的经济意义。</p><p>该地“两股一改”赋予农民的更多财产权利,激活了农村各类生产要素的潜能,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可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推动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等方面,分析该地“两股一改”做法对我省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启示。</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农村实现网络零售12448.8亿元,同比增长39.1%;农村网店达到985.6万家,同比增增长20.7%: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实现网零售额1207.9亿元,同比增长52.1%,高出农村增速13个百分点。</p><p>在农村的网店里,从传统的农产品、手工艺品,到电动平衡车、扫地机器人等科技创新产品,商品多元化趋势明显;从大部分是草根创业,以个人或家庭经营为主,到开始注册公司、创立品牌、申请专利,甚至投资、收购其他企业,网商企业化逐步深入。农村电商让家庭经济焕发活力,给偏远山区、贫困山区、特色农业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农村电商把现代的生产方式植根于农村,这对传统产业、传统乡村实际上起到复兴的作用。网商低成本创业、快速成长,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给农村经济发展集聚了浓厚的人气。农村电商使乡村振兴获得新的产业基础,乡村的经济社会价值得以重估。但是,农村电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农村交通落后造成的物流成本高,利润薄等制约因素。</p><p>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农村电商的发展对乡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并运用财政与税收知识对解决农村电商发展遇到的困难提两条建议。</p></div></div>
<div><p>【答案】(1)有利于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有利于推动精准扶贫,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转变乡村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p><p>(2)加大对农村交通事业的财政投入,改善农村交通环境;对农村电商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农村电商发展。</p><p>【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农村电商的发展对乡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并运用财政与税收知识对解决农村电商发展遇到的困难提两条建议。</p><p>材料显示我国农村电商发展迅速,给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从就业、收入、精准扶贫、城乡差距、经济发展方式、经济效益、生活水平、共同富裕等方面,说明农村电商的发展对乡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p><p>针对材料中反映的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可运用财政和税收的知识,从改善农村交通环境、扶持农村电商发展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某省省委省政府召开会议,矢志发展、直面问题、再谋出路。</p><p>会议指出,该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比等均大幅低于广东、江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也呈现扩大之势。</p><p>目前,该省主营业务收入排前列的化工、机械、纺织、冶金多为资源型产业,滴滴打车、支付宝等具有超前引领作用的创新模式,都没原创在该省。</p><p>另外,有的部门不深入基层,想当然发文件、提指标,不管企业能否办得了、对人民有无好处,“钦差大臣”满天飞,破坏了企业经营的正常环境。</p><p>上述会议精神说明该省经济发展存在哪些问题?解决上述问题有何经济意义?</p></div></div>
<div><p>【答案】(1)产业结构不合理,科研投入和创新能力落后于其他发达省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部分调控措施不够科学,企业营商环境没有得到彻底优化,“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没有得到充分贯彻。</p><p>(2)①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②统筹城乡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③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人民切实享受发展成果。④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⑤构建新型政商关系。</p><p>【解析】此题以改革开放40年某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背景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府的宏观调控等知识。设问要求分析“上述会议精神说明该省经济发展存在哪些问题?解决上述问题有何经济意义?”此设问有两个小问,即“该省经济发展存在哪些问题?”“解决上述问题有何经济意义”分别属于反映类试题和意义类试题。考生在解答第一问时,根据该省与广东、江苏的对比推导出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差距大的问题;根据有的部门相当然发文件推导出该省相关部门不能有效科学的实施宏观调控措施,影响当地企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回答第二问时,一定要结合第一问中归纳的问题,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一体化、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