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政治专题提升练习卷:文化的作用与发展练习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同志当年作为知青下乡时,带的最贵重的东西是一大箱子数。天阴下雨他读书,白天劳动晚上挑灯夜读。在文章和讲话中引经据典.信手掂来,讲治国理政的大道理讲得鞭辟入里.深入浅出,正是他长期坚持不懈阅读积累的结果。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p><p>①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在文化中实现 ②优秀文化通常是主动地影响人 </p><p>③文化对人的影响需要借助外力 ④接受健康文化影响往往需要自觉学习</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在文章和讲话中引经据典.信手掂来,讲治国理政的大道理讲得鞭辟入里.深入浅出,正是他长期坚持不懈阅读积累的结果表明就是由于长期的学习文化才使其工作得心应手,说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在文化中实现,故①④符合题意;优秀文化通常是主动地影响人说法错误,是人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影响,故②错误;选项③与材料主旨无关,故③不符合题意;天阴下雨他读书,白天劳动晚上挑灯夜读表明积极主动的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扶贫首在扶智,一要引智,通过政策引导,把外地人才吸引到贫困地区扎根;二要留智,引得凤凰,还得让凤凰留得住,三要育智,政府加企业模式就地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即解决本地人才就业,一个人脱贫带动一家人脱贫,形成脱贫的扩大效应。扶贫首在扶智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p><p>①文化影响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p><p>②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非完全同步</p><p>③文化是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p><p>④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人的文化素养的核心标志</p><p>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优秀的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④选项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是衡量人的文化素养的核心标志。题目中,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扶贫首在扶智说明了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非完全同步,文化是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故②③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央文明办近年来持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为整个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正能量,使学习道德模范、争当身边好人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靓丽风景线。这里的文化正能量</p><p>①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p>②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p><p>③决定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p><p>④源于社会实践和人的思想</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这里的文化正能量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正确;文化正能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②正确;文化正能量并不决定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③不选;文化正能量源自社会实践,并不源自人的思想,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分析人士指出,欧洲难民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包括欧洲国家在内的西方国家,为推广“民主”而对西亚北非国家政局进行蛮横干涉造成的。这告诉我们</p><p>①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p><p>②处理国际关系必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p>③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最终会损人又不利己</p><p>④应该拒绝西方文化</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欧洲推崇“民主”文化,打着“民主”文化的旗号干涉西亚北非国家内政,这是西方国家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最终会损人又不利己,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②两项符合题意;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处理国际关系时,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项符合题意;西方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应该吸收和借鉴其有益成果,而不是一味抵制,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相关文件指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这里的“文化”是( )</p><p>①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p><p>②人类改造世界的一 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p><p>③指科学知识或受教育的程度</p><p>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故①符合题意;文化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物质成果和受教育的程度不属于文化,故②③不符合题意;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法是东西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大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成为两国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原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谱写新的篇章,已成为世界各国“以文会友”、相知互学的典范。这给我们的启示是</p><p>A. 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繁荣</p><p>B. 承认文化多样性,要从根本上认同其他民族文化</p><p>C.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p><p>D. 面向世界,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中法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谱写新的篇章,这启示我们要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繁荣,A项正确;我们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但并不是要从根本上认同其他民族文化,B项不选;“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不是材料给我们的启示,C项不选;材料启示我们要加强文化交流,并不是启示我们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等一系列纪录片在国外电视频道的播出,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这一现象表明( )</p><p>A. 大众传媒有利于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p><p>B. 文化创新是中华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p><p>C. 利用外媒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p><p>D. 包容性使得中华文化在全世界得以广泛传播</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大众传媒传播中华文化,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故C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文化创新、包容性,故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 )</p><p>①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因素</p><p>②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p><p>③“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p><p>④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教育的变革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故题肢②正确;根据在线教育能提供“量身定制”的课程,可以判断题肢④正确;文化多样性是指文化具有国家、民族、区域等特征,本题中个性化课程不符合文化多样性的特定含义,故排除①;选项③夸大了“互联网+教育”的作用,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是确定中国文化遗产日以来的第12年,全国各地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我国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是因为( )</p><p>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p><p>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p><p>③文化遗产是汉民族的伟大历史创造 </p><p>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我国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①④项符合题意;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②项说法错误;文化遗产并不是汉民族的伟大历史创造,而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明确为政必须维护好群众利益;以“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说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来谈治国理政道理的“习式风格”为世人所称赞,其原因是</p><p>①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对稳定性</p><p>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p><p>③中国传统思想对当代的价值观念仍有影响</p><p>④中国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来谈治国理政道理的“习式风格”为世人所称赞,其原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中国传统思想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①③项符合题意;②项与题意不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的精神动力,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国画以意境见长,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受到其他民族和国家绘画不同程度的影响。自“六朝”以来,中国国画在印度绘画的影响下,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变化;近现代受西方油画的影响更大于受印度绘画的影响。但中国国画的民族特色并没有因此荡然无存,而是在交流互鉴中更好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这说明</p><p>①积极吸取外来文化优秀成果是文化创新的根基</p><p>②文化交流要善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找到最大公约数</p><p>③文化要以创新为基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p>④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中国画深受西方画和印度画的影响,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变化。但中国国画的民族特色并没有因此荡然无存,而是在交流互鉴中更好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这说明文化交流要善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找到最大公约数,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②④项符合题意;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①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杭州不仅有西湖、钱塘江等美景,还有大运河和灵隐寺的历史文化遗迹,在世界知名度上,杭州也颇具名声,在13世纪,马可·波罗就在游记中赞叹杭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据此可知:</p><p>①杭州西湖、灵隐寺等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示</p><p>②大运河对研究杭州历史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p><p>③杭州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体现</p><p>④杭州独特的文化具有世界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①不选;杭州有大运河等历史文化遗迹,这说明大运河对研究杭州历史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②正确;杭州文化并不能体现中华各民族文化,③不选;杭州文化被世界友人所赞叹,这说明杭州独特的文化具有世界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85后男生张雪认为,作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苏绣,大有发展前景,毅然当起了绣郎。爱好文艺的张雪长于设计,总能琢磨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这些作品颠覆了传统刺绣的内容、绣法,融合了男性理性、开阔的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张雪的技艺越来越出色,作品屡获大奖并远赴国外展出。张雪的行为告诉我们</p><p>①创新是对文化遗产的最好继承 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p><p>③人民群众才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④文化创新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张雪在苏绣作品的内容与绣法上不断创新,从而促进了苏绣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这告诉我们创新是对文化遗产的最好继承,①正确;“这些作品颠覆了传统刺绣的内容、绣法,融合了男性理性、开阔的思维”这告诉我们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③不选;文化创新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色列建筑师、建筑保护专家乔拉·索拉认为:存在文明的冲突很正常,那恰恰代表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特色。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世界各种文明,无论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是当地民众世世代代的文化传承,都应该受到尊重。两人的观点告诉我们、</p><p>①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不同民族的文化能够相互交流与融合</p><p>③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存在文明的冲突很正常,那恰恰代表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特色”这体现了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①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不同民族的文化能够相互交流与融合,②不选;“无论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是当地民众世世代代的文化传承,都应该受到尊重”这告诉我们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希望广大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旨在强调</p><p>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根本保证</p><p>②满足人们文化需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p><p>③人民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p><p>④文艺工作者必须投身于群众的伟大实践中</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旨在强调人民群众以及投身人民群众伟大实践的重要性,故选项③④符合题意;选项①说法不科学,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排除;选项②说法错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市为响应中央“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号召,立足于反腐倡廉实践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着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六个一”工程:充实完善一批儒家崇廉尚勤思想基地廉政景观,配合动漫公司等完成一部儒家勤廉题材的廉政动漫影片,建成一批“廉洁道德讲堂”……努力形成“看有景、听有声、读有文”的廉政文化建设新局面。</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说明该市是如何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p></div></div>
<div><p>【答案】(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该市廉政文化建设立足于反腐倡廉实践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出了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p><p>(2)文化传承与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该市充实完善一批儒家崇廉尚勤思想基地廉政景观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p><p>(3)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动漫影片的拍摄就充分发挥了科学技术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p><p>(4)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建成一批“廉政道德讲堂”,发挥了教育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p><p>【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说明该市是如何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据本题设问可知,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切入点是材料中该市进行文化建设的措施,题型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转化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来组织答案:该市廉政文化建设立足于反腐倡廉实践的新要求,探索出了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可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角度来分析说明;该市充实完善一批儒家崇廉尚勤思想基地廉政景观,可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角度来分析说明;配合动漫公司等完成一部儒家勤廉题材的廉政动漫影片,可从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角度来分析说明;建成一批“廉洁道德讲堂”,可从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角度来分析说明。</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近日在黄山市“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上,歙砚传承人以“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为主题,开展了歙砚传统技艺大赛,让参观者穿越时空,领略到歙砚的石质之美,赞叹于制砚传承人的艺术构思和高超技艺。非遗不是文物,而在现代社会被活态传承着,承接于前人、展示于当代、流传于后世。从徽墨到歙砚,从徽菜到徽戏,从砖雕到木雕,黄山市倡导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充分调动当代社会的创意、创新、创业,找到能与过去关联的器物、味道和情感,全方位激活徽州文化、唤醒乡愁。黄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路海燕这样阐释:“这样推动文物资源由静态保护向活态利用升级,努力实现保护与利用互促共进、良性循环,让珍贵的徽州文化留下来、活起来。”</p><p>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p><p>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回答如何实现徽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p></div></div>
<div><p>【答案】(1)深刻挖掘和认识中徽州文化的当代价值,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p>(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徽墨、歙砚等文化产业,促进徽州文化与当地经济的协调发展。</p><p>(3)既要重视对徽州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又要为徽州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推动传统徽州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p><p>(4)组织开展有关徽州文化的交流展示活动,满足人民需求,扩大徽州文化的影响力。</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如何实现徽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意设问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两个关键词,强调推动徽州文化创新发</p><p>展。徽州文化包括徽州传统文化和徽州区域文化,推动徽州文化发展的主体包括政府,人民群众。从传承文化角度看,要对徽州文化推陈出新,注入时代精神,要较强文化交流,提高影响力;从政府角度看,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从徽州群众看,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开展文化活动,满足群众需要;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