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1月3日,中国建设银行在深圳举办了住房租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宣布携手招商、华润、万科、恒大等地产公司进军深圳住房租赁市场。签约仪式现场,建行深圳分行推出了全国首个个人住房租赁贷款产品——按居贷,租客可以通过长租的方式从房东获取房租折扣,从而降低租房成本,并且贷款利率优于同期个人住房贷款(对于那些想买商品房却买不起商品房的购房者而言是多了一个选择,是利好)。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下列对“按居贷”政策推出描述正确的是(P为价格,Q为需求量)</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3/10/8fb6cd25/SYS201904031001559548949041_ST/SYS201904031001559548949041_ST.001.png" width="327" height="10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①深圳租赁房的价格和需求量变化符合甲图</p><p>②对深圳商品房的需求变动影响符合甲图</p><p>③深圳租赁房的价格和需求量变化符合乙图</p><p>④对深圳商品房的需求变动影响符合乙图</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建行深圳分行推出了全国首个个人住房租赁贷款产品——“按居贷”,租客可以通过长租的方式从房东获取房租折扣,从而降低租房成本,并且贷款利率优于同期个人住房贷款,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深圳租赁房的价格会下降,需求量会增加,深圳租赁房的价格和需求量变化符合甲图,①正确且符合题意;排除③;深圳租赁房需求量增加,深圳商品房与租赁房是互为替代品,深圳商品房的需求在其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会减少,对深圳商品房的需求变动影响符合乙图,排除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悉,2017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3330亿元,同比增长7. 7%。从主要支出项目情况看:教育支出30259亿元,增长7. 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812亿元,增长16%;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4600亿元,增长9.3%;城乡社区支出21255亿元,增长15. 6%。这些支出</p><p>①促进了经济的平稳运行</p><p>②有利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括的向往</p><p>③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p><p>④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国家财政的作用。材料中的这些民生支出,有利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括的向往,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③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p>【点晴】财政的三个作用如何区分:</p><p>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凡是发挥财政的作用照顾弱势群体的,都是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p><p>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财政支出用于投入某些行业、某些地区,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就属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p><p>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凡是财政用于逆风向调节社会总需求的,都是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2017年1月1日起,中国调整部分商品的进出口关税,以进口暂定税率方式降低集成电路测试分选设备、飞机用液压作动器、热裂解炉等高技术含量商品的进口关税;降低金枪鱼、北极虾、蔓越橘等特色食品和治疗糖尿病所需阿卡波糖水合物的进口关税;取消氮肥、磷肥和天然石墨等商品的出口关税,适当降低三元复合肥、钢坯等商品的出口关税。对上述关税调整作用理解正确的是</p><p>①消除各种贸易壁垒,抵制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p><p>②引进国内亟需的先进设备,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p><p>③降低出口税负,提升国产商品出口竞争力,扩大贸易顺差</p><p>④丰富购物选择,更好地满足国民对医疗和健康的消费需求</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科学的宏观调控、征税和纳税。以进口暂定税率方式降低高技术含量商品的进口关税,有利于引进国内亟需的先进设备,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降低特色食品和治疗糖尿病所需药物的进口关税,有利于丰富购物选择,更好地满足国民对医疗和健康的消费需求,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错在“消除各种贸易壁垒”;降低出口税负,是为了提升国产商品出口竞争力,而不是为了扩大贸易顺差,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党的十九大决定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截止到2018年2月25日,全国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己全部完成组建。这一改革的意义在于</p><p>A. 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保障法律有效实施</p><p>B. 改进党内监督机制,加强党的作风建设</p><p>C. 加强对人大的监督,提高人大工作水平</p><p>D. 完善对公权力监督,提升国家治理能力</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全国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全部完成组建,意义重大。这有利于整合党和国家的监督资源,形成合力,完善对公权力的监督,提升国家治理能力,D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不是公民行使监督权,A项不合题意;监察委员会不是党内监督机构,B项不合题意;监察委员会的职责不是只监督人大及其工作,C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文字学家对“正” “直”两个字的甲骨文起源做 了如下解释:“正”的上半部代表目标,下半部是“止”,指人的脚,如果脚冲着目标走,走的就是正路。“直”的下半部是“目”,上半部是直线,表示人的目光是直的。“正”“直”二字合起来,就是目不斜视,奔向目标!这启示我们</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12/10/55f5062e/SYS201902121004378297316392_ST/SYS201902121004378297316392_ST.001.png" width="145" height="12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德是做人之本,要端正目标,践履笃行</p><p>B. 关注社会,就不至于在现实生活中迷失方向</p><p>C. 人生之旅,应勇往直前,不该踏上曲折的路</p><p>D. 夯实学识根基,就能在未来引领社会正气</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干中文字学家通过讲解“正”和“直”两个字的甲骨文起源,告诉人们要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塑造,时刻端正目标,践履笃行,树立崇高的思想道德观,做一个正直的人,A项符合题意;题干是通过对字形的讲解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与关注社会和夯实学识根基无关,B、D两项不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要端正目标,做正直的人,而不是夯实学识根基,而且只夯实学识根基,不一定就能在未来引领社会正气,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时代是思想之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实践中生成的,具有典型的内生性特质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逻辑及其本质特征。上述材料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p><p>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实践</p><p>② 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p><p>③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p><p>④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和推翻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实践中生成的,这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实践,①正确;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决定真理探索的过程性,②错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逻辑及其本质特征,这反映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③正确;已取得的真理性认识是不能推翻的,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和推翻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说法错误,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前,全球有9.5亿公顷盐碱地,中国有1亿公顷盐碱地,在这些土地上很多农作物很难存活。近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在盐碱地上获得丰收,亩产最高可达620.95公斤。“海水稻”将荒地变为良田佐证了</p><p>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p><p>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p><p>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需要的多样性</p><p>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p><p>A. ①②</p><p>B. ①④</p><p>C. ②③</p><p>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海水稻”将荒地变为良田佐证了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①正确;“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观点错误,②不选;人类需要的多样性并不决定事物联系的多样性,③不选;“海水稻”将荒地变为良田佐证了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一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p><p>①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②把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③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p><p>④坚持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p><p>A. ①②</p><p>B. ②③</p><p>C. ①④</p><p>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我们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是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不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这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体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故这一论断包含了把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的方法论要求,②正确;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没有变、基本国情没有变、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这坚持了矛盾的特殊性,故这一论断坚持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③正确;坚持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也是农产品进口大国。一方面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2003-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从43070万吨增至62144万吨,增长44.3%,粮食产量“十二连增”,其中,小麦、花生、茶叶、棉花,烟草,油菜,柑桔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粮食进口量也在不断增长。粮食进口量从2003年的2283万吨增至2015年的12477万吨,增长446.5%。由此导致许多本土农产品卖不出去,库存量不断增长。</p><p>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指出,从现在到二0二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p><p>(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农业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我国农民应如何应对?</p><p>(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加以阐述。</p></div></div>
<div><p>【答案】(1)突出问题:○我国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农业生产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农民根据市场需求优化种植结构;</p><p>应对措施:农民应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p><p>○农民应进行规模化种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p><p>○农民应树立品牌意识,创自主品牌(23</p><p>分);○农民应绿产品色生产,健康生产,提高健康</p><p>○农民应采用市场需求优化种植结构。</p><p>(2)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整体目标,各方面的工作都必须服从于服务于这个目标。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全国小康关键在农村,全国人民小康关键在农民,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p><p>【解析】本题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从材料分析,我国农业供给存在着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农民还需根据市场需求优化种植结构等问题。针对这些突出问题,考生可从我国农民应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应进行规模化种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应树立品牌意识,创自主品牌;应采用市场需求优化种植结构等角度进行说明。</p><p>(2)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整体目标,各方面的工作都必须服从于服务于这个目标;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全国小康关键在农村,全国人民小康关键在农民,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等角度进行说明。</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四泉,家中一切安好.勿念。这个月生活费已经邮出。细末(节约)点用,切莫贪玩”这是《见字如面》节目上嘉宾朗读的1982年湖南一个在县城读书的中学生收到的家书。</p><p>如涓涓山泉,沁人心脾,引发共鸣的,何止是《见字如面》。同样被誉为“综艺清流”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也以高而不冷的文化格调、温暖厚重的人文情怀,接连赢得超高口碑。典雅文化与大众娱乐的碰撞,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更是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我们需要这样的文化格调和温暖厚重的人文情怀来提醒我们“从哪里来”,更用行动作出:“到哪里去”的回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当今时代,如何用传统的文化形式,来跨越时空的长河,即便历经岁月冲刷,却依旧能散发光泽、触动人心?</p><p>但也有学者指出,虽然观众可以通过这些节目获取到一些知识,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但看电视毕竟代替不了阅读。想要真正了解传统文化的风味,还需要观众通过阅读经典,自己去琢磨。再出色的文化类综艺,也不是拯救文化焦虑的解药。</p><p>(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几档文化综艺节目能“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集体回望”的认识。</p><p>(2)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该学者的观点。</p><p>(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意义。</p></div></div>
<div><p>【答案】(1)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或: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们对传统文化集体回望反映了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p><p>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体现在人们主动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并有计划的开展多种活动进行传承。</p><p>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凝聚各族人民积极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p>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华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2)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人们在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尽相同的认识,由此产生分歧是正常现象。</p><p>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通过批评,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p><p>(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p><p>(3)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可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凝聚各族人民积极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p><p>②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公民综合素质。</p><p>③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p><p>④有利于展现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p>【解析】本题以《见字如面》等几档“高而不冷”的文化综艺节目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们对传统文化集体回望反映了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们主动对传统文化集体回望,并有计划的开展多种活动进行传承;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优秀传统文化能凝聚各族人民积极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华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等角度进行说明。</p><p>(2)回答本题,考生可从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主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尽相同的认识,由此产生分歧是正常现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通过批评使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这有利于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等角度进行说明。</p><p>(3)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意义,考生可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可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有利于展现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角度进行说明。</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