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1:26:32

四川省泸州高级中学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第九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首次推出“天然世界Natural World”天然产品展区,集中展示绿色、生态、健康的天然食品、饮料等,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有机蔬菜占据了展厅的重要位置,面对光鲜亮丽、没有污染的有机蔬菜,市民充满了矛盾之情,谁都想购买,然而由于其价格较高,不少市民望而却步。对此认识正确的是</p><p>①有机蔬菜“没有污染”的高品质决定了“其价格较高” </p><p>②“市民充满了矛盾之情”体现了商品基本属性之间的对立关系 </p><p>③“有机蔬菜占据了展厅的重要位置”说明了人们消费理念的变化 </p><p>④“不少市民望而却步”说明了家庭收入水平决定了消费水平</p><p>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市民的矛盾心理主要表现为从商品的使用价值上考虑,有机蔬菜品质高,谁都想购买,但从商品的价值上而言,由于其价格较高,不少市民望而却步,“市民充满矛盾之情”体现了商品基本属性之间的对立关系,②项符合题意;“有机蔬菜占据了展厅的重要位置”说明人们逐渐重视健康,增加了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体现了人们消费理念的变化,③项符合题意;价值决定价格,而不是使用价值决定价格,有机蔬菜的高品质属于使用价值,①项观点错误;“不少市民望而却步”说明了价格影响商品的需求量,没有体现家庭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生产决定消费,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497.25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350.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影响消费的因素</p></td><td style="width:124.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如何刺激消费</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7.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生</p><p>产</p></td><td style="width:332.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p></td><td style="width:12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生产力。</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7.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收</p><p>入</p></td><td style="width:332.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①当前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消费增长也较快。②未来收入预期:对未来收入预期看好,预支未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否则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③社会总体收入差距: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p></td><td style="width:12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调节社会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7.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物</p><p>价</p></td><td style="width:332.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p></td><td style="width:12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7.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宏</p><p>观</p><p>政</p><p>策</p></td><td style="width:332.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经济建设支出,增加税收,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p><p>货币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市场上货币供应量,刺激消费。紧缩的货币政策:通过提高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抑制消费。</p></td><td style="width:12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7.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观</p><p>念</p></td><td style="width:332.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消费心理:从众、求异、求实、攀比心理影响居民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p><p>消费观念: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p></td><td style="width:12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引导消费者形成正确的消费观。</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我国GDP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1.6%,比2015年提高1.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1.8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比2015年提高4.9个百分点。由此可推导出</p><p>①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有所减少</p><p>②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p><p>③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p><p>④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稳步推进</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通过题目的表述不能够得出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有所减少的结论,故排除①。②选项表述错误,通过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等数据不能推导出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根据题目的表述可以看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故③④入选。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实施以来,中央部委层面出台了102个配套文件,各个地方相继出台了926个配套文件,“1+N”体系已经基本形成。通过强强联合、专业化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优化,央企、国企保持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发展态势。国企改革旨在</p><p>①促进央企强强联合,提高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p><p>②推进资源整合,实现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p><p>③增强央企活力,不断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p><p>④完善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巩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企改革能够促进一部分央企强强联合,提高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是国企改革的目的,①不符合题意。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国企改革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③错误。国企改革能够推进资源整合,实现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完善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巩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②④符合题意。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逆回购,是中央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是中央银行主动借出资金,获取债券质押的交易,是中央银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是中央银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对逆回购开始实施时可能产生的影响,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p><p>A. 企业受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抛售所持有的国债以筹措资金</p><p>B. 商业银行预计存款准备金率将立即上调,增加大宗放贷交易</p><p>C. 居民受到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开始抢购黄金和耐用消费品</p><p>D. 实施巨额逆回购当日,货币和股票市场的资金紧张压力减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逆回购是中央银行主动借出资金,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故逆回购时,中央向市场投放的货币量增加,货币和股票市场的资金紧张压力减轻,故D符合题意。中央银行的逆回购是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不会引发通货膨胀,故A、C与题意不符。逆回购的实施与存款准备金率没有直接关系,故B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0月4日,在云南香格里拉的上空,地球发生了一次小行星撞击事件。据当地新闻报道,当晚一颗疑似掉落的“陨石”划破了漆黑的夜空。随后,丽江、大理、香格里拉等地的网友刷屏称,他们疑似目睹了一颗巨型“陨星”照亮夜空的奇观。这次撞击事件证明了</p><p>A.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p><p>B. 自然界的运动是有条件、有规律的</p><p>C.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p><p>D. 自在事物的联系可以人为加以改造</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小行星撞击地球,体现物质是不赖于人的意识,网友目睹体现能被反映,C符合。A的表达是错误的。B的表达是错误的,这里规律性也不强。D项跟题干无关,未讲到联系。</p><p>此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相关知识。在云南香格里拉的上空发生的小行星撞击地理事件表明世界是客观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C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未涉及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排除;自然界的运动是无条件的,B项说法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随心所欲的改造联系,D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要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稳步前进,不断创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步前进,不断创新”体现了:</p><p>①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的有机统一</p><p>②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p><p>③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p><p>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稳步前进”体现相对静止和科学态度,“不断创新”体现了绝对运动和革命热情,①④ 符合题干。②本身表达是错误的,③只强调了“稳步前进”的一面,未分析不断创新,不全面。</p><p>此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要在改革开放 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稳步前进,不断创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体现了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的有机统一、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①④正确;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②说法错误;运动是事物存在条件,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抑制性神经元可以通过抑制其他神经元以及平衡兴奋性神经元,来确保人类对于外界各类刺激给予适当的神经反应,选择性地开启或过滤相关信息,这是我国科学家对人脑怎样过滤无关信息的解密。这进一步佐证了</p><p>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p><p>②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p><p>③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不能分割    </p><p>④思维是存在的固有属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③选项表述错误,思维不能脱离存在,但是存在可以不依赖与思维。④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题目中,我国科学家通过对人脑的研究证明了抑制性神经元可以通过抑制其他神经元以及平衡兴奋性神经元,来确保人类对于外界各类刺激给予适当的神经反应,说明了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也证明了我们可以认识我们自身,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①②入选。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命离不开阳光和空气吗?这可不一定。近日,“蛟龙”号圆满完成载人深潜精细调查任务,发现了27处海底“黑烟囱”和黑暗生态系统。海洋深处缺乏阳光,几乎无氧,没有光合作用,却依然存在许多生物种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深海生态系统。这启示我们</p><p>A. 人们的日常观念与客观真理总是存在较大的差异</p><p>B. 科研工作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的现实性</p><p>C. 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改变自然生态规律</p><p>D. 科技的进步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发展</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人们的日常观念与客观真理并不是总存在较大的差异,A项不选;认识活动没有直接现实性,B项不选;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改变自然生态规律,C项不选;利用“蛟龙”号的深潜调查人们取得了对“生命能否离开阳光和空气”的新的认识,这说明科技的进步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认识的发展,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三五”期间,我国要以侧重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用认识论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p><p>①真理的获得必须以谬误的纠正为基础</p><p>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p><p>③实践是在认识的指导下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p><p>④人的认识源自实践最终要转化为实践</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论的相关知识。真理的获得并不是以谬误的纠正为基础的,故排除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要最终用于指导实践,不是要转化为实践,故④错误。②③选项表述与题意相符。故B入选。</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8年我国将加快推进城乡住房制度改革,政府将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p><p>当前,居住用地供应单一,导致土地市场供给紧张,商品房价格高企,保障类、长租型住房供应不足,居民住房需求缺口大。住房制度改革已在多地试点推行,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农村,还将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以盘活农村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p><p>某市东埠头村自然资源丰富,周边分布有温泉、茶山,风景宜人。位于该村的A企业是一家生态茶厂,茶叶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95%以上,但近年来利润空间不断收窄,再加上解决职工住房需求压力大,导致制茶技术人员严重流失,使企业经营雪上加霜。</p><p>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并为A企业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p></div></div>
<div><p>【答案】积极作用:促进房地产市场供求平衡,稳定住房价格,保障居民住房需求;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盘活农村土地市场,实现农村闲置用地优化配置。</p><p>建议: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打造集茶叶销售、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旅游基地,拓宽增收渠道;统一购买或租赁闲置农房,缓解住房压力。</p><p>【解析】</p><p>本题以城乡住房制度改革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我国的分配制度、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资源优化配置等相关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本题设置两个小问,这两个小问都需要全面准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分析。</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并为A企业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本题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属于宏观考查。第一个小问,要求分析当前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需要准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当前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土地市场供给紧张,商品房价格高,居民住房需求缺口大”分析得出促进房地产市场供求平衡,稳定住房价格,保障居民住房需求;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体现了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增加农民收入;“还将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以盘活农村闲置农房和宅基地”体现了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盘活农村土地市场,实现农村闲置用地优化配置。第二个小问为A企业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首先从材料中找出A企业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根据问题归纳解决的措施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人工智能加健身领域,AI 时代升级健身体验。</p><p>伴随着“2022 相约北京”,冬奥正式进入“北京时间”,奥运圣火的激情正掀起一场充满科技元素、现代气息的健身热潮。</p><p>某知名健身连锁品牌与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打造的融合人工智能视觉识别技术及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全息互动系统,将场馆物联、全息技术、AI 视觉识别技术整合应用到健身馆,让会员在运动过程中可以享受个性化定制场景,记录实时心率,接收运动报告,分享社交应用等人性化、多样化服务。打造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健身智能化产品,不断提升会员留存和转化,实现市场增量。</p><p>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人工智能+健身”的应用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p></div></div>
<div><p>【答案】经济效益:①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健身需求,提升健身体验,引领健康消费观念,为健身消费创造动力。(个人消费)②可以提供更好的运动产品和服务,提高健身房的市场占有率,塑造科技健身、时尚健身的品牌和形象,培育竞争优势,增加利润。(企业发展)③促进科技创新,带动人工智能+健身相关产业发展,刺激健身消费,引导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产业发展)</p><p>社会效益:提升居民身体素质,引导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宣传北京奥运的科技、人文和现代的理念,推动全民健身,构建健康中国。</p><p>【解析】</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人工智能+健身”的应用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人工智能+健身”的应用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属于材料分析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分别分析“人工智能+健身”的应用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人工智能+健身”的应用带来的经济效益可结合材料从“人工智能+健身”的应用对个人消费、企业发展、产业发展的意义角度来回答;分析“人工智能+健身”的应用带来的社会效益,可从提升居民身体素质,引导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和推动全民健身,构建健康中国等角度来回答。</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人类一直在寻找治疗疟疾的有效方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带领她的团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靠简陋的设备,从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药方中筛选寻找抗疟疾有效提取物,都没有成功。后来他们从西晋葛洪“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中得到启发,利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经过191次试验,终于成功分离出抗疟疾有效成分青蒿素。如今依托人工化学合成技术,青蒿素已实现批量生产,上亿人因此而获救。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有人评价说,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让中国之蒿走向了世界。</p><p>材料二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对接,是在地面做了近百项试验,在多次的曲折之后,一次发射取得的成功,而且是最难的智能自动对接。空间站建成后,我国拟利用植物、微生物的培养来生产食物、空气和水,建造一个天上江南。嫦娥三号探月飞船及玉兔号小月球车为中国的探月之行开启了科学之灯。未来,中国要使人能到达深空的任何地方。</p><p>(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实践的特点的?</p><p>(2)结合材料二,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简评我国载人航天的探索</p><p>(3)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与我们观点相左的争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若你是争论的一方,就争论中如何坚持这一原则提两点建议</p></div></div>
<div><p>【答案】(1)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屠呦呦团队提提炼青蒿素所使用的设备、方法及技术手段都是客观的,其实践的过程及结果也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p><p>②实践具有能动性。屠呦呦带领她的团队利用青蒿素治疗疟说明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p><p>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通过团队合作成功提取青蒿素,说明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从古代青蒿治病到今天青蒿素的批量生产,说明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着的。</p><p>(2)①认识具有反复性。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成功对接是在多次试验和解决很多曲折问题的基础上取得的;②认识具有无限性。我国载人航天要解开的难题会越来越多,没有止境;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中国载人航天的实践、理论和技术水平是不断提高的;④载人航天的探索,正是我国航天人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追求真理的过程。</p><p>(3)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或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避免语言粗鲁、行为过急;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p><p>【解析】</p><p>本题以我国科技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考查实践的特点、认识的特点、真理的相关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本题共设置三个小问,知识限定明确,均属于小切口设问,难度较小,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进行分析即可。</p><p>(1)第一个小问要求分析材料中如何体现实践的特点的。知识限定明确,即实践的特点,包括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题型设置属于“体现类”主观题,需要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根据材料信息一一分析体现的实践的特点即可。</p><p>(2)第二个小问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简评我国载人航天的探索。本题知识范围明确,即“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题型设置属于“评析类”主观题,解答本题需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成功对接是在多次试验和解决很多曲折问题的基础上取得的”体现认识具有反复性;“我国载人航天要解开的难题会越来越多,没有止境”体现认识具有无限性;“中国载人航天的实践、理论和技术水平是不断提高的”体现认识具有上升性。最后归纳载人航天的探索,正是我国航天人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追求真理的过程。</p><p>(3)第三个小问要求就争论中如何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提两点建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难度较小。围绕坚持真理这一主题,写出两条建议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省泸州高级中学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