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博雅计划届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请阅读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p><p>亚历山大·格申克龙在《经济落后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在总结德国、意大利等国经济追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对的经济落后并非像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仅仅是一种劣势,它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从而可以变成一种优势。因为在落后的国家中,在其实际的经济活动状态及发展障碍与这种发展本身所固有的高期望值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张’关系,这种紧张关系成为推动工业化发展的力量。”</p><p>请结合材料和所学并联系中国发展实际谈谈对此的理解。</p></div></div>
<div><p>【答案】材料中亚历山大·格申克龙所揭示的是“后发优势”,即后起国家在推动工业化方面拥有着先发国家不存在的特殊有利条件,这种有利条件是与其经济的相对落后性共生的,是来自于落后本身的优势。其包含以下四个层次的含义:第一,“替代性”的广泛存在。由于缺乏某些工业化的前提条件,后起国家能够也必须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有别于先进国家的不同发展道路和不同发展模式。第二,后起国家可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设备和资金,以节约科研费用和时间,快速培养本国人才,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推进工业化进程;同时,引进资金以解决后起国家工业化中资本严重短缺的问题。第三,后起国家可以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吸取其失败的教训,避免或少走弯路,采取优化的赶超战略,从而较快进入较高的工业化阶段。第四,后起国家的相对落后会造成社会的紧张状态,从而激起国民要求工业化的强烈愿望,以致形成一种社会压力。</p><p>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在追求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过程中,便充分利用了后发经济的优势,结合自身国情特点制定了不同于先进国家的发展战略,以改革开放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工业化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和设备,向先进国家学习发展经验,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推动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同时,中国社会强烈的发展需求也推动着中国不断革新,快速实现工业化。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充分地利用了其“后发优势”。</p><p>【解析】</p><p>本题要求请结合材料和所学并联系中国发展实际谈谈对此的理解。</p><p>本题所考察的内容是“后发优势”理论。回答时需阐明后发优势理论的定义及具体发生作用的机制,即所包含的层次。同时,更应注意结合中国发展实际进行说明,尤其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战略鲜明地体现了此理论,考生应当就此进行充分的分析。可从后起国家能够也必须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有别于先进国家的不同发展道路和不同发展模式;后起国家可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设备和资金以解决自身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后起国家可以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吸取其失败的教训,避免或少走弯路;后起国家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激起国民要求工业化的强烈愿望;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其“后发优势”等方面进行理解。</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请阅读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p><p>货币贮藏中的蓄水池,对于流通中的货币来说,既是排水渠,又是引水渠。</p><p>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货币贮藏中的蓄水池对货币流通面言既是排水渠,又是引水渠。</p></div></div>
<div><p>【答案】此则材料揭示了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对货币流通的调节作用。当流通中的所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部分货币就会暂时退出流通领域贮藏起来,即货币贮藏成为流通领域的排水渠。当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贮藏的货币就会减少,以补充流通中对货币的需要,即货币贮藏成为流通领域的引水渠。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的这种调节作用是自发进行的。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货币的发行量。</p><p>【解析】</p><p>本题要求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货币贮藏中的蓄水池对货币流通而言既是排水渠,又是引水渠。</p><p>从材料可以看出,货币作为贮藏手段时对货币流通具有调节作用。而此种调节作用分为两种情况,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其调节是自动的;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则需中央银行调节。本题回答的层次应当包含两个层面,首先应当解释为何是排水渠,为何是引水渠。其次分别回答在两种情况下其调节是如何发生作用的。</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请阅读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p><p>芝诺问他的学生:“一支射出的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p><p>“那还用说,当然是动的。”</p><p>“确实是这样,在每个人的眼里它都是动的。可是,这支箭在每一个瞬间里都有它的位置吗?”</p><p>“有的,老师。”</p><p>“在这一瞬间里,它占据的空间和它的体积一样吗?”</p><p>“有确定的位置,又占据着和自身体积一样大小的空间。”</p><p>“那么。在这一瞬间里,这支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p><p>“不动的,老师”</p><p>“这一瞬间是不动的,那么其他瞬间呢?”</p><p>“也是不动的.老师”</p><p>“所以,射出去的箭是不动的?”</p><p>请利用你所学的哲学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p></div></div>
<div><p>【答案】“飞矢不动”的观点只承认静止,但却否认运动,陷入了形而上学的静止论,没有正确认识到运动和静止之间的辩证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在芝诺看来,飞矢在每一瞬间总是在某一点上,因而是不动的。若说它在运动,则势必承认它在某一瞬间不在某一点上,而这是自相矛盾的。其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飞箭在某一瞬间既在这一点上又不在这一点上,使得飞箭产生了前进的趋势。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否认相对静止存在的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和否认绝对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的错误。飞矢不动的观点正是陷入了形而上学不变论的错误。</p><p>【解析】</p><p>本题要求利用你所学的哲学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p><p>此则材料所说的就是著名的飞矢不动悖论。在这则材料中其认为箭的运动是静止的。在芝诺看来,飞矢实际上在每一瞬间总是在某一点上,因而是不动的。若说它在运动,则势必承认它在某一瞬间不在某一点上,而这是自相矛盾的。其错误在于,没有看到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的,运动意味着某一事物既在这个地方同时又不在这个地方。也就是说,飞箭在某一瞬间既在这一点上又不在这一点上,使得飞箭产生了前进的趋势。因此芝诺的观点陷入了形而上学的静止论,是片面的。因此我们应当运用所学的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此则材料。</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阅读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p><p>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强调政府应当尽量减少干预,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解决问题,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但是往往在许多场合下,市场机制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如在二手车买卖市场中,二手车的买方通常只知道二手车的质量有高低之分,但是具体却不知道哪个二手车质量高.哪个二手车质量低。而卖方则对二手车的实际情况了如指掌,此时其便可欺骗买方,故意抬价或以次充好。再如,化工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而将工厂废水不加处理而排入下水道、河流,造成环境污染,给其他企业生产、附近居民生活带来危害。</p><p>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我们可以看到市场有时是无效率的,需要政府进行干预。请你结合材料分析政府干预市场的必要性。</p></div></div>
<div><p>【答案】市场作为配置社会资源的有力机制,在大部分情况下能够有效率地分配资源,使整体经济实现一般平衡。但是正如材料中所指明的,市场不是完美的,在许多情况下,会产生</p><p>“市场失灵”的情况。“市场失灵”是指在充分尊重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市场仍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和正常发挥作用的现象。</p><p>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p><p>垄断使产品的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并阻碍了竞争,从而使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外部性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消费过程中,对其他主体造成的影响,而该主体并没有因为这种影响而对其他主体进行赔偿。材料中工厂排污的例子就是负外部性的体现。</p><p>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其无法避免“搭便车”的情况,因而造成市场失灵。</p><p>信息不对称是交易一方掌握交易另一方所不能观测或无法验证的信息或行动。材料中二手车买卖的例子揭示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p><p>为了克服市场失灵的状况,优化资源配置,需要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控。政府对市场失灵的纠正,包括以下措施:第一,为了消除垄断的影响,政府可以采用反垄断政策。针对不同形式的垄断,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组或处罚等手段。政府也当运用法律手段反对不正当竞争。第二,通过税收和补贴等手段,或将相关企业合并以消除外部性。第三,由政府承担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产品,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等。第四,政府可通过建立市场准入机制、产品责任机制、建立生产信息机制等措施减少信息不对称。</p><p>【解析】</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政府干预市场的必要性。</p><p>本则材料可以大致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材料开头引出自由放任主义经济学者对市场的观点,认为市场是完美的。而后话锋一转,直接指出市场的不完美性,即市场的无效率。联系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此材料所考察的知识点是“市场失灵”;第二部分材料举出了两个案例。第一个二手车买卖市场的例子中,由于买方和卖方之间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买方的利益受损,此案例揭示了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信息不对称。第二个案例中,企业逐利行为伤害了公众的利益。在此案例中外部性问题导致了市场失灵;第三部分,材料指明市场需要政府进行干预。根据材料的结构,我们的回答也应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指明“市场失灵”使得市场难以合理配置资源;第二,阐述出现市场失灵的原因,并结合材料进行说明;第三,说明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措施。</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请阅读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p><p>下表为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所公布的中国经济发展数据:</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5/08/1f2667fa/SYS201905250835066818321488_ST/SYS201905250835066818321488_ST.001.png" width="554" height="25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各国综合国力评估,几个主要国家的综合国力排名如下:</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5/08/1f2667fa/SYS201905250835066818321488_ST/SYS201905250835066818321488_ST.002.png" width="554" height="25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请结合所学及以上表格,谈谈你对中国崛起的看法。</p></div></div>
<div><p>【答案】表1揭示了2011年至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其体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在2011年到2015年经济规模仍保持中高速增长速度,同时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具体地,表1解释了下述国情:第一,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仍保持着中高度的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2011年到2015年,中国的GDP仍保持着7%以上的增速,人均GDP从36018元增长至49351元,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亦不断提高。第二,中国国民经济增速放缓,说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有所下降,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红利降低,这也是中国未来需解决的问题及应对的挑战。从上表中可看出,从2011年到2015年,中国的GDP增长率从9.5%下降至7.4%;人均GDP增长率从8.8%下降至6.3%。第三,中国三大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其在GDP中所占比重持续上升并于2015年超越第二产业成为GDP占比最高的产业。这说明中国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消费不断升级。</p><p>表2为综合国力排名,其揭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力,从其得分和排名,可看出中国的综合国力与美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经济规模体量大和经济增速并不代表中国国情国力的全貌,中国仍应当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全球国际竞争力,实现全方面崛起。</p><p>【解析】</p><p>请结合所学及以上表格,谈谈你对中国崛起的看法。</p><p>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社会在2011年到2015年经济规模仍保持中高速增长速度,同时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可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亦不断提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红利降低,中国面临需解决的问题及挑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说明中国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消费不断升级等方面,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加以分析。</p><p>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的综合国力与美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以此说明经济规模体量大和经济增速并不代表中国国情国力的全貌,中国仍然是发展中的大国,应当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全球国际竞争力,实现全方面崛起。</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