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一中届高三下学期二轮质量检测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换季打折销售是商品市场上常见的现象之一,换季打折销售通常会获得销售者和消费者皆大欢喜的效果。换季打折销售之所以能够取得双赢的原因在于</p><p>①遵循价值规律要求,实行等价交换基本原则</p><p>②体现了价格与供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p><p>③有利于销售者及时回笼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p><p>④较好地满足了消费者节约资金、改善生活的需要</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换季打折销售,价格低于价值,①不符合题意。</p><p>②:换季打折销售,体现出价格对供求的影响,没有体现供求对价格的影响,②不符合题意。</p><p>③:换季打折销售减少旧产品的囤积,并利用回笼资金购入新产品进行销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③正确。</p><p>④:换季打折销售节约了消费者的消费成本,消费者可以将节约的资金用于其他消费,改善生活,④正确。</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下图为商品M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图(P为价格,时间为t)。据如图,下列关于该商品及其价格变动原因的经济学判断中,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2/08/e1f7314e/SYS201905020846333533412605_ST/SYS201905020846333533412605_ST.001.png" width="279" height="14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E-G,国际市场原油涨价,国内天然气供不应求。</p><p>②F-H,购置税优惠取消,小排量汽车供过于求。</p><p>③G-I,调控政策趋紧,部分地区商品房供过于求。</p><p>④H-J,为保护环境,政府关停部分小厂,水泥供应趋紧。</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选项中原油和天然气互为替代品,原油价格上涨,需求下降,其替代商品天然气需求上涨,国内天然气供不应求,价格应持续上涨,而图中E-G区间商品价格先涨后跌,①项判断错误;购置税优惠取消,小排量汽车需求下降,供过于求,价格下跌,F-H区间价格持续下跌,符合题意,②项判断正确;调控政策趋紧,商品房需求下降,供过于求,价格应持续下跌,而图中G-I区间商品价格先跌后涨, ③项判断错误;政府关停部分小厂,水泥产量下跌,供应趋紧,供不应求,价格上涨,H-I区间价格上涨,④项判断正确。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洗衣、扫地乃至煮饭烧菜,全部交给机器人打理,这种以前只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场景,正在人们的身边真实上演。从扫地机器人热卖到机器人餐厅遍地开花,机器人迈入寻常百姓家已经不再遥远,局部领域甚至已经实现。“机器人迈入寻常百姓家不再遥远”的判断主要是基于()</p><p>①广泛使用机器人将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p><p>②对机器人的巨大潜在需求会刺激产业的快速发展</p><p>③技术进步能使机器人功能不断完善和价格降低</p><p>④用享受资料消费取代生存资料消费是经济发展的趋势</p><p>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生产方式的变革。④选项错误,不能用享受资料消费取代生存资料消费。题目中,以前只在科幻电影中才能看到的场景现在在人们的身边真实上演,从扫地机器人热卖到机器人餐厅遍地开花,机器人迈入寻常百姓家已经不再遥远,局部领域甚至已经实现,这一判断是基于对机器人的巨大潜在需求会刺激产业的快速发展,技术进步能使机器人功能不断完善和价格降低;故②③选项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以来,我国政府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惠民政策频出,惠及广大中低收入群众以及社会各个方面。惠民政策在让老百姓有“获得感”的同时,也在为经济结构调整做着准备。下列对上述惠民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传导路径分析正确的是( )</p><p>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收入预期→服务、旅游等消费增加→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p><p>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居民储蓄意愿增强→经济建设投资增加→制造业加快发展 </p><p>③发展教育、体育事业→劳动者素质提高→降低发展对物质资源的依赖→经济发展质量提高 </p><p>④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社会总需求扩大→拉动经济高速增长→国民经济总量增加</p><p>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③:从惠民政策看,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有利于稳定居民收入预期,提升消费信心,从而是服务、旅游等消费增加,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占比增加;发展教育体育事业,有利于提高劳动者身心素质,使经济发展转而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科技进步上来,降低发展对物质资源的依赖,促进经济发展质量提高,①③符合题意。</p><p>②: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未来收入预期向好,则居民储蓄意愿降低,而不是增强,②错误。</p><p>④:加强体育文化设施建设,有效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但不能拉动经济的高速增长,④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制造2025》指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制造业综合实力将进入世界强国前列。下列有利于助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措施有( )</p><p>①企业兼并重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企业规模效应</p><p>②政府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企业增加研发投入</p><p>③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升圾——倒逼企业产品升级</p><p>④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企业产品供给</p><p>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提高企业规模效应不等于做大做强企业,与助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无关,故①不符合题意;扩大企业产品供给与助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无关,故④不符合题意;通过政府减税降费,能减轻企业负担,这有助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这能助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故②正确;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增加居民收入,能够促进消费升圾,而消费反作用生产,从而能够倒逼企业产品升级,进而助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故③正确。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下列内容属于协商民主的有</p><p>①公民受邀参加某地政府举行的自来水价格改革听证会</p><p>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p><p>③某市政协就提案办理情况与承办单位进行协商交流 </p><p>④中共中央向国家机关推荐重要领导干部</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和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协商民主与选举(票决)民主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始终要体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一现代民主精神,并把它作为民主和法治的重要内容,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共同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协商民主的渠道主要有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因此,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代行立法权的体现,④是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作用的表现,都不属于协商民主,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2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对宪法宣誓制度相关规定作出适当修改,其中包括宪法宣誓誓词,同时规定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我国进一步完善宪法宣誓制度,意在( )</p><p>①尊崇宪法地位,强化全民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 </p><p>②推进依宪治国,为社会主义法治提供最根本的保证 </p><p>③维护宪法权威,促进公职人员依法行使公权力</p><p>④强化宪法监督,保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③: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对宪法宣誓制度做出修订,进一步完善宪法宣誓制度,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尊崇宪法地位,维护宪法权威,强化全民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促进公职人员依法行使公权力,①③符合题意。</p><p>②: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而不是依宪治国,②错误。</p><p>④:进一步完善宪法宣誓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公职人员更好履行职责,依法行使职权,而不是保障国家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④不合题意。</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中国提出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表明( )</p><p>①中国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导者和推动者 </p><p>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p><p>③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p><p>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契合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被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这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契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②④符合题意。</p><p>①:中国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并没有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导者,①错误。</p><p>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③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形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既有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又有国际化的现代风格,体现了以运动员为中心和冬季运动拼搏疾驰的形象。这一设计理念( )</p><p>①彰显了中华文化以其独特魅力包容吸收外来一切文化成果 </p><p>②证明了汉字已成为当前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手段 </p><p>③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规律也有其独特个性特征 </p><p>④体现了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的继承发展与创新</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③④:北京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形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既有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又有国际化的现代风格,体现了以运动员为中心和冬季运动拼搏疾驰的形象。这一设计理念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的继承发展与创新,③④符合题意。</p><p>①:中华文化只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和有益成分,不是一切成果,①错误。</p><p>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大众传媒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手段,②错误。</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L市通过媒体宣传、文艺表演、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方式,连续开展了四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在全市掀起了尊崇和学习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该市的做法( )</p><p>①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影响 </p><p>②有利于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p><p>③借助了大众传媒开展文化传播活动 </p><p>④使学习道德模范活动成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③:通过媒体宣传、文艺表演、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方式,连续开展了四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在全市掀起了尊崇和学习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这是借助大众传媒开展文化传播活动,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影响,有利于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①③符合题意。</p><p>②:本题强调大众传媒的重要性,没有涉及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排除②。</p><p>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④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认为“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p><p>①前者正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p><p>②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p><p>③二者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p><p>④二者的观点在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二者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前者属于朴素唯物主义,后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②③项符合题意;前者主张物质决定意识,但并没有正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朴素唯物主义是有局限性的,①项说法错误;二者的观点在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不体现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电梯发明以来的160多年里,除了斜坡式上下运行的自动扶梯,就是采用缆绳牵引厢体垂直运动的升降梯。德国工程公司设计了一套叫“Multi”的电梯,该电梯大胆去掉了繁琐的缆绳,取而代之的是类似于磁悬浮列车和超级高铁的线性电机,其可以在摩天大楼里上下左右随意穿梭。“Multi”电梯的发明给我们的启示是要</p><p>①敢于质疑和探索,善于利用客观条件</p><p>②善于思考和创新,具有革命批判精神</p><p>③勤于实践和创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p><p>④勇于拼搏和超越,突破主客观因素限制</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不选;该电梯“大胆去掉了繁琐的缆绳,取而代之的是类似于磁悬浮列车和超级高铁的线性电机”并取得了成功,这启示我们要善于思考和创新,具有革命批判精神,②正确;“Multi”电梯的发明启示我们要勤于实践和创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③正确;“突破客观因素限制”观点错误,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于1986年制定了民法通则,并先后出台一系列民事单行法律。在新的历史时期,为适应信息时代、高科技时代、共享经济时代的社会需求,我国又启动了民法典的编纂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体现的哲理有( )</p><p>①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p><p>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p><p>③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是同步的 </p><p>④上层建筑适合先进经济基础能促进生产力发展</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④:为回应信息时代、高科技时代、共享经济时代的社会需求,我们又启动了民法典的编纂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法律以及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属于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②④符合题意。</p><p>①:法律的调整没有体现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②不合题意。</p><p>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并不是同步的,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③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恩格斯在《(共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上述论断说明的认识论道理有:</p><p>①认识的真理性依主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p><p>②认识的真理性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p><p>③真理性认识能够经受住不断发展着的实践的检验</p><p>④真理性认识只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发展</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真理的相关知识。①选项表述错误,认识的真理性不会因为主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②选项错误,真理是具体的,受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不管最近25年来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说明了真理性认识能够经受住不断发展着的实践的检验,③入选。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说明了真理性认识只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发展,④入选。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描述中,符合该国政治体制运作规则的是</p><p>A. 法国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总统和内阁集体辞职</p><p>B. 法国议会通过一项重大外交政策,交由总理内阁实施</p><p>C. 英国首相宣布解散议会,提前举行议会大选</p><p>D. 英国脱欧进程中的重大决议由英国首相决定</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英法政体的知识。法国是半总统制国家,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如果国民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总理须向总统提出政府辞职,A错误。根据法国总统的权力,法国总统在国防和外交事务上具有决定性作用,总统的施政重点是国防外交,总理的施政重点是内政经济,B错误。在英国,首相只承担“礼仪性职责”,是虚位君主,议会是权力中心,故C正确,D错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某班同学以“新形势下怎样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议题进行探究学习。下面是同学们搜集整理的材料:</p><p>材料一 下图是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发展的部分数据</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22/00/a83b4a15/SYS202007220037537554882438_ST/SYS202007220037537554882438_ST.001.png" width="504" height="14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注: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0年要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p><p>材料二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苏浙皖各有所长,因此,要强化分工合作、错位发展,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加快覆盖城乡的公路、电力、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联通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的基础设施网络;走“科创+产业”道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进一步扩大制造业、服务业、农业领域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协同开放合作水平。如果说,曾经的区域竞争更多体现为一种锦标赛模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就是要消除同质化竞争,做强各自差异化的长板,真正实现“1+3>4”。</p><p>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p><p>(1)根据材料一判断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并分析政府应如何通过财政政策的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p><p>(2)结合材料二,分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p></div></div>
<div><p>【答案】(1)①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表明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p><p>②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p><p>(2)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尊重市场规律,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为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新动力,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深化对外开放,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p><p>【解析】</p><p>本题以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发展的部分数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经济是》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图文转化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p><p>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一判断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并分析政府应如何通过财政政策的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试题分为两步,第一步,判断基本态势,考生认真研读图表,图中两个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三大产业增长情况,考生抓取关键数据,注意时间节点,纵横对比,说明情况: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表明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第二步,分析财政作用,考生结合时政资料和教材知识分析作答,考生可以从减税降费、财政支出结构、经济提质增效、压缩性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保障等方面回答。</p><p>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分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考生可从材料提取信息提炼答案要点。①材料信息:“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苏浙皖各有所长,因此,要强化分工合作、错位发展,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提炼答案要点: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②材料信息:“加快覆盖城乡的公路、电力、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联通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的基础设施网络”,提炼答案要点:尊重市场规律,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③材料信息:“走“科创+产业”道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提炼答案要点:推动产业升级,为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新动力,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④材料信息:“进一步扩大制造业、服务业、农业领域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协同开放合作水平”,提炼答案要点:深化对外开放,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我省人大常委会响应中央号召,决定把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作为2019年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和全社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各项决策部署。为了搞好本次执法检查,省人大常委会邀请了 100 多位专家参与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用更加客观、中立的视角去评价法律实施情况。</p><p>结合材料,分析我省人大常委会落实中共中央部署,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査的政治生活依据,并阐述邀请专家参与检查以及引入第三方评估的意义。</p></div></div>
<div><p>【答案】依据: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接受党的领导,自觉贯彻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决策部署。</p><p>②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有监督政府和监督法律贯彻实施情况的权力。</p><p>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其他国家机关要对人大负责,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p><p>意义:①有利于集中专家智慧,弥补人大机关专业性不足的缺陷,增强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提高监督工作的实际效果。</p><p>②有利于排除部门利益的干扰,增强监督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提高人大监督工作的实际效能。</p><p>【解析】</p><p>本题以某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为背景材料,考查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丶调动和运用知识丶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我省人大常委会落实中共中央部署,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的政治生活依据,并阐述邀请专家参与检查以及引入第三方评估的意义。</p><p>从材料可以看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接受党的领导,自觉贯彻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决策部署,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p><p>可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有监督政府和监督法律贯彻实施情况的权力、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等方面,分析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的政治生活依据。</p><p>并从增强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提高监督工作的实际效果、增强监督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提高人大监督工作的实际效能等方面,阐述邀请专家参与检查以及引入第三方评估的意义。</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p><p>2018 年 12月 22日,因修筑美墨边境墙的资金问题,再次引发了特朗普和民主党领导的众议院的拉锯战,导致美国政府关门 35 天,约四分之一联邦政府机构“停摆”,约 80万联邦政府雇员被迫无薪工作或被强制休假。</p><p>国会提出约 14 亿美元的价格购买 55 英里长的“围墙”。特朗普勉强接受了这笔钱,签署了协议。随后,特朗普动用总统特权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试图绕过国会,为边境墙项目获得资金。但美国约 20 个州、人权组织等提出诉讼,称紧急状态违反了宪法。</p><p>多轮诉讼与反诉讼之后,美国当地时间 2019年7月26日,美国最高法院作出判决,允许特朗普政府从国防部经费中拨款 25 亿美元,用于修建边境墙。</p><p>结合材料,说明美国三权分立的本质及其消极作用。</p></div></div>
<div><p>【答案】(1)美国三权为立实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部权力分配的一种机制,它有效地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的统治。(2)美国三权分立的消极作用有:三大权力机关之间互相扯皮,导致效率低下;(2)三权分立的原则难以在政治实践中真正贯彻。</p><p>【解析】</p><p>本题以美墨边境墙的资金问题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以美国内部对美墨边境墙的资金的政见不同为材料,从《国家与国际组织》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欧伙伴关系的认知和中法两国政治体制的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研读材料、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说明美国三权分立的本质及其消极作用。知识的考查具体而明确,考生可先回顾三权分立的本质、三权分立的消极作用的相关知识,关于三权分立的本质、三权分立的消极作用,教材有明确而具体的阐释,根据自己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书写作答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交换:各自把自己的给对方。</p><p>——《汉语大词典》</p><p>交换的历史由来已久,《诗经·卫风》中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记载了古老的物物交换。每个人有不同的技能和禀赋每一块土地有各自的特色和资源,交换就从这种多样性而来,稻作地区的人们用粮食换取来自草原的马,东方的丝绸绢帛换取来自西方的钟表。在驼铃悠扬的古丝绸之路上,伴随着货物交换的还有阿拉伯数字、青花瓷技艺和茶文化。“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思维碰撞中“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比交换后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p><p>在全球化时代,交换愈加频繁便捷,红酒、纺织品、汽车、机械装备等数以万计的货物在各国海关进出,国际媒体间定期交换报道内容,国家首脑会晤交换对国际事务的意见……</p><p>实物、信息、知识和思想的交换每天都在发生,从哲学角度阐述,交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p><p> </p><p>15.“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作为传统茶具代表之一的紫砂壶,器型抱朴有虚静之态,装饰典雅有韵致,加之携刻于壶体表面寓意深远的题诗赋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从2014年中国APEC峰会,到2016年G20杭州峰会,再到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外事活动中,都能看到紫砂壶的身影。<br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2/10/73df88bf/SYS201904121008367222966178_ST/SYS201904121008367222966178_ST.001.png" width="313" height="16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 </p><p>阅读材料,谈谈紫砂壶的文化价值。(8分)</p><p>15.</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紫砂壶,器型抱朴有虚静之态,装饰典雅有韵致,加之镌刻于壶体表面寓意深远的题诗赋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意蕴。</p><p>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从2014年中国APEC峰会,到2016年G20杭州峰会,再到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外事活动中,紫砂壶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p><p>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紫砂壶作为中华传统茶艺文化的物质载体,其器型、装饰、雕刻无一不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p><p>15.【解析】此题以我国的茶器紫砂壶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设问要求谈谈紫砂壶的文化价值,属于体现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属宏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相关信息进行具体分析即可。根据材料信息“紫砂壶的器型与镌刻内容的寓意”“实用性与艺术性统一”“用于外事活动”,可以分别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多样性、中华文化的传播、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等角度具体阐释紫砂壶的文化价值。</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着眼于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文化自信”,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p><p>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和充足的底气。它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自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p><p>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更有坚定的行动和成果。目前,全球已有14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近年在校学习汉语的美国中小学生人数出现“爆炸性增长”,汉语成为美国中小学生学习的第四大外语课程。凝聚了千年智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度,不断吸引着世人追随的脚步。</p><p>近十几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和产业的长足发展,为我们的文化自信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中国主流电影的规模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年度总票房从10亿元左右发展到超过500亿元。2017年,总票房超过56亿元的《战狼Ⅱ》,将个人英勇战斗与国家撤侨行动相结合,通过“破坏性”创新——把主旋律置于商业大片的外衣之下,借鉴好莱坞电影商业模式,实现了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怀的融合,让观众看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实现了市场与口碑双丰收。</p><p>(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坚定文化自信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p><p>(2)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电影、《战狼Ⅱ》是如何实现市场与口碑双丰收的。</p></div></div>
<div><p>【答案】(1)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坚定文化自信,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持久与强劲的动力和精神支持。</p><p>②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在对外交流和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确保文化安全。</p><p>③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潮,凝聚共识。</p><p>④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化繁荣。</p><p>(2)①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思想观念。</p><p>②《战狼Ⅱ》着眼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把主旋律置于商业大片的外衣之下,在内容形式上积极创新。</p><p>③注重研究新情况,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p><p>④影片将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怀结合,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向世界传播中国主流价值观,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p><p>【解析】</p><p>本题以着眼于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政治责任感。</p><p>(1)本题设问指向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坚定文化自信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考查文化自信的知识。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解题的步骤是原理+意义。材料中强调“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自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说明坚定文化自信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持久与强劲的动力和精神支持,有利于在对外交流和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确保文化安全;“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把主旋律置于商业大片的外衣之下,借鉴好莱坞电影商业模式,实现了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怀的融合”,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化繁荣。</p><p>(2)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电影、《战狼Ⅱ》是如何实现市场与口碑双丰收的,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根据题目指定的知识范围,解题时,首先要回答辩证法的本质及要求;后通读材料,由材料中的“把主旋律置于商业大片的外衣之下,借鉴好莱坞电影商业模式,实现了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怀的融合”可知,能着眼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在内容形式上积极创新,也有利于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向世界传播中国主流价值观,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总之,注重研究新情况,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