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1:00:03

届江西南昌第十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连水蒸气也不沾的新型纳米材料。在工业上该材料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比如,可用来提高发电厂换热器的冷凝换热性能,还可防止机翼结冰和结霜造成的安全事故等。这一开发佐证了</p><p>①实践能力建立在认识能力提高的基础上    </p><p>②科学实验深化了人类认识的广度和深度</p><p>③研究开发要摆脱自然材料客观属性的制约  </p><p>④“思维的眼睛”可以逐步解开自然界之谜</p><p>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新型纳米材料的开发,说明了科学实验深化了人类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体现了“思维的眼睛”可以逐步解开自然界之谜,②④说法符合题意。①说法不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③中摆脱自然材料客观属性制约的说法不对。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8月1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工作。依据决定要求,我国将在全国小学高年级、初中开设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课,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在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教材和课堂教学。这一决定的理论依据是</p><p>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p><p>②变革上层建筑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p><p>③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发展起重要作用              </p><p>④生产关系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p><p>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依据《决定》要求不同阶段开设不同教材和课堂教学,说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①说法正确。题干中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教材和课堂教学,说明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发展起重要作用,③说法正确。②中“就能”的说法太绝对。④本身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从过去的“自行车王国”变身为现在的“汽车生产王国”,而且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消费国。汽车的更新换代、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出现将迎来中国式的汽车消费高峰。这表明</p><p>A.生产是消费的动力和最终目的                   </p><p>B.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p><p>C.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相关产业                  </p><p>D.消费方式调节生产方式的转变</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题干中汽车的更新换代、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出现将迎来中国式的汽车消费高峰,体现了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B说法符合题意。A说法不对,颠倒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最终目的。C、D均不符合题意,题干没体现消费热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消费方式调节生产方式的转变。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宇航局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在8月28日确认了一颗岩质行星,距离我们仅21光年,被命名为HD 219134b。它位于仙后座方向的黑暗天空中,全球的科学家试图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比如大气中是否存在支持生命的物质等。材料所反映的哲学依据</p><p>A.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p><p>B.高科技手段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p><p>C.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p><p>D.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题干中美国宇航局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确认了一颗岩质行星,全球的科学家试图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体现了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说法符合题意。B说法不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的基础。C说法不对,颠倒了创新意识与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关系。D说法太绝对。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8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安倍晋三宣称战后出生的日本人不必肩负“谢罪的宿命”,回避日本对中国及其他受害国的侵略和殖民行为。安倍晋三的言行</p><p>①忽视了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                    </p><p>②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p><p>③阻碍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p><p>④扰乱了已形成的国际新秩序</p><p>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①说法不对,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题干中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称战后出生的日本人不必肩负“谢罪的宿命”,回避日本对中国及其他受害国的侵略和殖民行为的言论,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阻碍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②③符合题意。④说法不对,国际新秩序尚未形成。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1年到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情况分别是9.2%,7.8%,7.7%,7.4%,6.9%。面对这种经济变化趋势,国家采取的经济政策,合理的有</p><p>①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刺激消费→经济发展</p><p>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投资增加→刺激经济增长</p><p>③下调企业所得税起征点→企业税负减轻→生产扩大→经济发展</p><p>④减少公共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结构改善→生产扩大→推动经济发展</p><p>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2011年到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下降,国家应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投资增加、刺激我国经济增长,①②说法合理。下调企业所得税起征点会使企业税负加重,③说法不对。④不符合题意,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增支减税。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届江西南昌第十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