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0:59:42

届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   分享经济是一种互联网时代的租赁经济模式,即资源所有者将闲置的资源拿出来用相对较低的价格供需求者有偿使用。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全球最大规模的分享经济实践,分享经济高速起步。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2016年2月发布的我国首部分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近两年,我国分享经济领域从业人员年均增长速度在50%以上,参与分享经济活动总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分享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分享经济还将会引发深层次的社会分工与组织变革,涉及的领域之广、人员之多前所未有。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分享经济发展。</p><p>材料二 分享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分享经济平台上,供需双方都是陌生个体,存在信任风险;分享经济中的这种非传统雇佣劳动关系脱离了社会保障安全网,易发生劳动维权争议;分享经济行业门槛远低于传统行业,政府难以实施有效监管;分享经济平台所纳种税和税率,税法没有明确规定。对此,有专家指出,由于创新本来就是分享经济的基因,所以看待这类新兴的商业模式,迫切需要新思路、新办法、新规则,亟须构建新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p><p>(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分享经济的主要特征,并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国家支持分享经济发展的原因。</p><p>(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学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人大和政府该如何应对分享经济发展中的挑战。</p><p>&#xa0;</p></div></div>
<div><p>【答案】(1)特征:①利用闲置资源,实现共同分享。②就业容量大,大众参与广。③发展速度快、发展前景好。(6分,每小点2分。如答“发挥网络优势,创新经济模式”等亦可酌情给分)</p><p>原因:①节约资源能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社会财富充分涌流。③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④促进社会分工,推动经济增长。(8分,每小点2分。如答“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亦可酌情给分)</p><p>(2)①人大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2分)在应对分享经济发展中的挑战时,人大应加强税收、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2分)同时,开展执法检查,以保证这些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2分)②应对分享经济发展中的挑战,政府应坚持对人民负责,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2分)坚持依法行政,坚持科学民主依法构建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2分)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对分享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监管。(2分)</p><p>【解析】</p><p>试题分析:(1)设问中第一小问要求概括分享经济的主要特征,属于概括类的题型。学生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与关键词应不难得出: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从业人员增长速度50%以上,参与人数超过5亿人,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分享经济发展。第二问要求分析原因,属于原因类主观题,主要从促进资源有效充分利用、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组织答案,可以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提升便可得出第二问的原因。</p><p>(2)本体限定主体是人大和政府,要求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学知识,设问指向具体,说明人大和政府该如何做,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解答时应从两个角度分别说明,人大可以从地位、权力角度展开论述;政府角度应从原则、宗旨、职能、依法行政角度展开论述,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要答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不能罗列观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引用古语“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下列与“禁微则易,救末者难”所蕴含哲理相似的是(  )</p><p>①毫厘之差,或致弊于寰海 </p><p>②致治在于任贤,兴国在于务农 </p><p>③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p><p>④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p><p>A. ①②    B. ②③</p><p>C. ③④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禁微则易,救末者难”意思是说禁某事于开端容易,抢救在终结时就很困难,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故题肢①④正确;“致治在于任贤,兴国在于务农”体现了抓住主要矛盾,故排除题肢②;“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意思是指从古至今,管理百姓在于讲诚信,严守自己诺言比百两黄金还珍贵,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故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届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