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0:58:37

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5月1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品质革命”。品质革命是指品种结构、产品品质、品牌培育等方面的改革。</p><p>材料一    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2015年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了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并开展执法检查。在2017年的两会上,食品安全仍然是人大代表讨论的热点话题。从农产品安全到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非法添加剂,从执法部门严查严惩到推动社会共治,从完善食品安全制度到加强对从业者的教育......代表们谈现状、摆问题、提对策,对于食品安全这一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话题开展了深入讨论。</p><p>材料二  中国制造业发展至今,人口红利、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逐渐消退,迈入了产业的调整期。据专家估算,我国制造业每年因质量问题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700多亿元,中国创造业30多年高速发展中形成了低质“存量”、高质“缺量”的供需格局,无证企业生产假冒伪略产品等,依然是行业的现状。质次价低的产品对市场冲击较大,出现很多消费者出国“扫货”,或者在网上找代购境外采购,这些情况都在呼唤着“品质革命”的到来。品质革命要通过需求侧倒逼供给侧改革,提振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要用消费品质量标准的提升,倒逼“中国制造”全产业链升级。</p><p>(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大及人大代表应如何为食品安全提供支持。</p><p>(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大力推动品质革命对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的影响。</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食品安全法》,为食品安全提供法律保障。②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并开展执法检查,行使监督权,保障了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③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应行使提案权,针对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议案并上交人代会,为完善食品安全制度建言献策。④人大代表应行使质询权,对于政府有关部门没有监管好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推动政府等机关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其他言之成理的观点可酌情给分)</p><p>(2)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①推动品质革命有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②有助于解决经济供需结构不匹配的深层次矛盾,用需求侧倒逼供给侧改革,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在更广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③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中国制造全产业链升级。④有助于优化产品结构,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解决低质 “存量”、高质“缺量”的问题。</p><p>对消费的影响:⑤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高品质产品,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与生活质量;⑥为扩大高品质产品消费创造动力。</p><p>【解析】本题以《食品安全法》的修订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人大的职权、人大代表的职责等知识点的把握。试题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考查人大及人大代表应如何为食品安全提供支持,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有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食品安全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p><p>(2)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大力推动品质革命对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的影响,属于意义类试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对消费的影响: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与生活质量、扩大高品质产品消费创造动力。</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制作了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以“先辈的旗帜”为主题,选取“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四节课,邀青多位亲历长征的老红军参与节目,讲述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10月21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长征精神是我们革命和建设时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在任何时期都要永远保持的初心。</p><p>讲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一定要做到“真、正、实”,让年轻人全方位了解长征,对于打着各种幌子歪曲甚至抹黑长征精神的错误和虚假的观点,要坚决予以驳斥和澄清。由于当时条件非常艰苦,红军一直在行军和战斗,因此许多档案资料没有保存下来,这给了解和还原长征的整个历史过程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且长征发生年代久远,现在的生活环境与当时又有很大的差异,一些年轻人难免对长征有模糊的认识。网上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趁虚而入,用杜撰、断章取义等方式歪曲历史事实,抹黑革命先烈,否定长征和长征精神,企图将年轻人的思想引入误区。</p><p>(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阐析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任何时期都要永远保持的初心。</p><p>(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驳斥有些人否定长征和长征精神的错误观点。</p><p>(3)请你为学校设计两条弘扬长征精神的宣传标语。</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体现。长征精神是长征胜利会师的精神动力和保证,也将推动中共在新征程中继续前进。②长征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共产党在任何时期都要保持的初心③长征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将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④长征精神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的宝贵资源,有利于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鼓舞全国人民更加奋发图强。(如果从长征精神与先进文化角度作答也可给分。)</p><p>(2)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讲述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要做到“真、正、实”;②实践决定认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由于长征条件非常艰苦,现在的生活环境与当时又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要积极参加实践获取对长征精神的真理性的认识③人们的认识受不同立场、观点等条件的限制。网上一些别有用心、歪曲历史事实,试图将年轻人的思想导入误区是受到其错误立场、观点的影响,我们对长征和长征精神要坚持正确认识的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p><p>(3)①弘扬长征精神,实现民族复兴  ②传承优良传统,弘扬长征精神③传承红色基因,凝聚中国力量。④弘扬长征精神,争做文明学生。</p><p>【解析】本题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弘扬长征精神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点出了要弘扬长征精神、坚持真理这一主题。试题从《文化生活》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实践与认识、认识的反复性等知识点,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任何时期都要永远保持的初心,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深深的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故本题可以从文化的力量、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文化自觉和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等角度思考回答。</p><p>(2)本题考查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驳斥有些人否定长征和长征精神的错误观点。解答时首先明确认识论主要包括:实践及其特征、实践决定认识、真理及其属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驳斥有些人否定长征和长征精神的错误观点。</p><p>(3)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宣传标语宣传正面积极的理念,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倡导性原则。设计既要有听觉冲击力,更要有心灵震撼力,能让人易懂、易记、难忘,不能啰唆、含糊,应避免用长句、拗口之语。在整体上,设计要符合简洁、精练、健康的原则。回答时围绕“弘扬长征精神”进行设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7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实践证明,城市治理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关键是要让群众参与,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努力形成城市综合管理法治化新格局。这表明(    )</p><p>①城市治理需要共治共管、共建共享</p><p>②要发挥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主体意识</p><p>③城市治理要发挥公民对社会治理的法制监督</p><p>④城市治理是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生动实践</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用排除法来做。让群众参与,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努力形成城市综合管理法治化新格局。这表明要发挥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主体意识,促进共治共管、共建共享,①②适合题意;公民对社会治理的监督是民主监督,③是错误的;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国家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以持续稳健的农业保险助力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再保险是指保险公司为分散风险,通过订立再保险合同,将已承保的农业保险业务风险,以分保的形式转移给其他保险公司,实现风险在更大的范围内分散。国家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旨在(  )</p><p>①提高农业风险的可保性和偿付能力</p><p>②分散农业保险中的风险,保障保险业务的稳定性</p><p>③促进保险公司扩大业务范围,确保利润的提高</p><p>④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国家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有利于提高农业风险的可保性和偿付能力,从而降低风险,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①④项符合题意;国家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不是为了帮助保险公司扩大业务范围,保障保险业务的稳定性,确保保险利润的提高。而是化解农业生产风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②③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火星科学家认为古代火星上有液态水流动,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太阳热度的不断降低,火星是如何保持水不冻结还是液态水呢? 研究者认为是较厚的二氧化碳层帮助古代火星表面保温。但是2017年的最新探测数据表明,大约35亿年前,火星上的二氧化碳稀少,不足以提供足够的温室效应来解冻水冰。材料表明</p><p>①追求真理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过程  ②新的认识往往需要推翻原有的真理</p><p>③认识的不断发展决定着实践要不断深入  ④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2017年的最新探测数据表明,大约35亿年前,火星上的二氧化碳稀少,不足以提供足够的温室效应来解冻水冰。这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①④适合题意;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②是错误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2016年12月初报告起草在总理的主持下进行,之后进入讨论、修改、审议程序,中间经过了多次修改,其中公众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建言献策,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四次会议,对报告进行审议讨论。这表明(    )</p><p>①党依法执政要通过民主执政保证实施</p><p>②中国共产党执掌并统一行使国家权力</p><p>③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p><p>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①是错误的。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说明党坚持依法执政,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同时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③④适合题意。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出代表组成人大行使国家权力,②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这是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教师支月英的颁奖词。其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     )</p><p>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p><p>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p><p>③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p><p>④把坚守相助作为人生的价值标准与追求</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①②适合题意;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③是不科学的,排除;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