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卷
题型:探究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p><p>2016年9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满1000天,已召开27次会议,审议了162份文件。“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跟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改革不断释放的红利,正悄然影响着你我的生活。</p><p> 材料一 截至今年8月,全国31省份均在公立医院开展了医药价格改革,在取消药品加成的同时,有升有降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推动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而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6年要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一系列医改举措正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今年5月,贵州省排调镇排晒村村民李安彬13岁的儿子患上了“肾病综合征”。9月,帮扶干部杨再烨主动联系李安彬,带领他进行大病救助的报销,住院总金额为76291元,救助后个人支付金额仅为8466元,救助比例80%。李安彬的经历是经济发展溢出效应的一个缩影,在中国,从每个人身上都能读出一个真实的民生状况,都能读出一个真实的中国经济。 </p><p>材料二 我们正在享受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一大波红利。作为改革的“先手棋”,简政放权 “含金量”十足。2016年,简政放权的力度比往年更是只增不减。政府转型离不开简政放权,行政审批改革是突破口。有了行政许可,就有了权力寻租的空间,也就有了公职人员“变质”的可能。通过减少审批事项,不仅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还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同时,在制约政府的权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建立公信力等方面起到正向推动作用。 </p><p>(1)结合材料一,从“劳动者、分配、财政”的角度简要分析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全覆盖的经济意义。 </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转型离不开简政放权,行政审批改革是突破口”的依据。</p><p> </p></div></div>
<div><p>【答案】(1) (劳动者角度)①劳动者具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大病保险全面覆盖,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分配角度)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③大病保险全面覆盖,有利于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有利于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财政角度)④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大病保险全面覆盖,有利于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p><p>(2) ①政府具有履行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通过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有利于完善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型政府。②通过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点,激发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③政府的工作原则是对人民负责。通过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有利于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④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提高政府的权威。⑤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通过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每点3分,任答四点即可)</p><p>【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从“劳动者、分配、财政”的角度简要分析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全覆盖的经济意义,本题的知识范围是从“劳动者、分配、财政”的角度,问题指向是简要分析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全覆盖的经济意义,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分别从劳动者、分配、财政这三个角度来分析说明:从劳动者角度可结合材料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的角度来回答;从分配角度可结合材料从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等方面来回答;从财政角度,可结合材料从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角度来回答。</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转型离不开简政放权,行政审批改革是突破口”的依据,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政府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是说明“政府转型离不开简政放权,行政审批改革是突破口”的依据,属于原因、依据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的、政府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等角度来分析说明。</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由于韩国当局不顾中方一再劝告,不惜损害中国战略安全利益,强行推动“萨德”入韩,中韩关系正面临建交以来前所未有的紧张局面。中韩双方前所未有的紧张局面表明( )</p><p>①国家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 </p><p>②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差别和对立 </p><p>③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的共同利益 </p><p>④两国在世界形势认识和对外政策上没有共同利益</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中韩双方前所未有的紧张局面表明中韩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差别和对立,也表明国家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③说法错误;中韩在世界形势认识和对外政策上有共同利益,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p>材料一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 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二十四节气”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彰显着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p><p>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p><p>材料三 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任重道远,将根据保护计划,实施系列保护措施,让更多的国家、社区、群体和个人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活动,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换发出新的活力。</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的理解。</p><p>(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p><p>(3)“二十四节气”的成功申遗只是对其保护的阶段性成果,对它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弘扬应是全体中国人长期、艰巨、共同的任务。请你为“二十四节气”的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利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ff]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优秀文化,指导着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二十四节气”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它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③中国“ 二十四节气”列人人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地位作用的深亥彳认识、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它来自对祖国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祖国文化自身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p>(2)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二十四节气”是基于中国农业社会的客观实际探索而形成的。②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有指导作用。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二十四节气”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人民生活的体现。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十四节气”是基于实践又经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⑤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二十四节气”对推动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相关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p><p>(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对“二十四节气”进行批判继承;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坚持在实践中对“二十四节气”进行创新;让二十四节气走进课堂,挖掘其科学价值和文化意蕴;把“二十四节气”的理念应用到养生保健之中;开展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民俗节庆活动;将“二十四节气”文化制作成微电影、舞台剧等对外进行宣传。</p><p>【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的理解,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谈谈你对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的理解,属于理解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文化的力量、文化遗产、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等角度来分析说明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来表明这一选择的正确性。</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等角度来组织答案即可。</p><p>(3)“二十四节气”的成功申遗只是对其保护的阶段性成果,对它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弘扬应是全体中国人长期、艰巨、共同的任务。本题请考生为“二十四节气”的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利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考生要注意围绕“二十四节气”的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利用这一主题,提出两条建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色列科学家制造了一个能够捕捉声音的声学黑洞,并用一根长长的管子作为“时间边界”,用于束缚“声音粒子”——“声子”,他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声子都是一对相互关联的声子中的一个,因此证实了“霍金辐射”效应。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p><p>①人们在实践中认识真理、发现真理 </p><p>②实践的需要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p><p>③认识能够指导实践获得预期的结果 </p><p>④实践的发展推动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考查真理与认识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主旨。题干中,以色列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霍金辐射”效应,这表明人们在实践中认识真理、发现真理,实践的发展推动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故①④正确;题肢②表述错误,实践是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题肢③表述错误,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获得预期的结果。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成群的蚂蚁中,大部分蚂蚁很勤劳,寻找、搬运食物争先恐后,少数蚂蚁却东张西望不干活。当食物来源断绝或蚁窝被破坏时,那些勤快的蚂蚁一筹莫展。“懒蚂蚁”则“挺身而出”,带领众伙伴向它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这就是所谓的“懒蚂蚁效应”。“懒蚂蚁效应”给企业经营的启示是:</p><p>①重视职工整体素质的提升,激发职工劳动积极性</p><p>②重视提升职工的智能化操作水平,提高劳动效率</p><p>③重视市场研究和市场开拓,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p><p>④制定正确发展战略,牢牢把握企业未来发展方向</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企业经营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大部分蚂蚁很勤劳”、“少数蚂蚁不干活”、“一筹莫展”、“懒蚂蚁效应”等关键语。①②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细尾鹩莺妈妈会对幼鸟传授“语音密码”,从而有效避免杜鹃幼鸟侵占鸟巢。当细尾鹩莺幼鸟还未破壳而出时,它们就开始学习妈妈的一种独特叫声,一旦孵化出壳,幼鸟必须在求食声中包含着这种“语音密码”,成年细尾鹩莺才会对它们喂食。这表明( )</p><p>①细尾鹩莺具有适应性,能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p><p>②细尾鹩莺具有能动性,能够创造出独特的“语音密码”</p><p>③细尾鹩莺与杜鹃幼鸟的矛盾推动了“语音密码”的产生</p><p>④细尾鹩莺对“语音密码”的习得是其产生意识的体现</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细尾鹩莺妈妈会对幼鸟传授“语音密码”,从而有效避免杜鹃幼鸟侵占鸟巢,这既表明细尾鹩莺与杜鹃幼鸟的矛盾推动了“语音密码”的产生,也体现了细尾鹩莺具有适应性,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动物的适应性是一种本能活动,而不具有能动性,②说法错误;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动物不能产生意识,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