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0:56:39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下学期高考前模拟(一)文综-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9月14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公共精神的本质就是要求公民从主观意志到实际行动上都要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这其中所承载的公共关怀更为重要。”公共精神的树立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公民意识的体现,也是最好的民主演练。可见,培育和弘扬公共精神</p><p>①可以提高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p><p>②推动了广大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广泛参与,体现当家作主</p><p>③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扩大民主管理</p><p>④利于公民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意识,引领社会风尚</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①正确,“公共精神的本质就是要求公民从主观意志到实际行动上都要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说明培育和弘扬公共精神可以提高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②错误,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而不是公民;③错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是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④正确,“公共精神的本质就是要求公民从主观意志到实际行动上都要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说明培育和弘扬公共精神利于公民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意识,引领社会风尚.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2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是指将企业登记时依次申请,分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改为一次申请、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一个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这一改革</p><p>①有利于政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p><p>②提升政府行政效能,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p><p>③便利企业注册,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p><p>④提高经济运行的速度,加快资金向市场的投放</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国家宏观调控。①正确,加快推进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有助于部门之间的协调,更好地发挥政府的监管效能,使政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②错误,这一改革不能减低企业的经营成本;③正确,加快推进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减少行政审批,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引导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④不符合题意,加快推进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与提高经济运行的速度,加快资金向市场的投放无关。故答案为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p><p>    2016年11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座谈会,研究部署相关工作。</p><p>  材料一放与管相辅相成,有效的管就可以更多的放,管得好才能放得活。要围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实行相关部门联合监管,避免重复检查、增加企业负担。加快建立完善失信惩戒制度,增强随机抽查威慑力。“放管服”改革在推动政府职能重塑中释放出巨大红利,透明、便利、公平的整体创业环境正在普遍形成,对新动能成长、就业扩大、结构升级的重要支撑作用日益显现。</p><p>  材料二“放管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关键所在。针对目前改革中仍存在的不到位、不配套、不衔接等问题,必须进一步转变理念,持之以恒进行政府自我革命,以壮士断腕精神把“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用政府自身一时的痛换来人民长远的利。</p><p>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政府“放管服”改革对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企业如何抓住改革发展机遇。</p><p>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政府怎样把“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方向推进?</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放管服”改革有利于理顺政府与企业关系,促使企业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调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减轻企业负担,利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作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p><p>②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据市场环境,科学配置生产要素;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形成竞争优势;企业诚信经营,树立规则意识,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以推动科技创新。</p><p>(2)①积极履行政府职能,优化公共管理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③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简政放权,提高实效;④完善政府各项监管服务制度,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自觉接受监督。</p><p>【解析】本题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座谈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市场与宏观调控、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等知识点的把握。试题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考查经济知识,设问指向政府“放管服”改革对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企业如何抓住改革发展机遇,属于意义类和措施类试题。“放管服”改革的意义主要从理顺政府与企业关系,促使企业调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减轻企业负担;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考查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可以从正确的经营战略、自主创新和科学管理、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等角度分析回答。</p><p>(2)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知识点,设问指向政府怎样把“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方向推进,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政治生活的主体政府,然后构建关于主体的知识体系:政府的性质及职能、宗旨和原则、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接受制约和监督;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明清时期皇帝为“演试亲耕”划出的一块土地恰好“一亩三分”,后来“一亩三分地”被人们引申为“自己的小地盘”之意。有人指出: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各个地区谁先跳出“一亩三分地”,谁就能加快创新发展,谁也就能更好地种好“一亩三分地”。这一观点</p><p>A. 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p><p>B. 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要求</p><p>C. 表明坚持联系观点就能推动是事物发展</p><p>D. 说明价值选择决定人的价值判断</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不选;“谁先跳出‘一亩三分地’,谁就能加快创新发展”这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要求,B项正确;“坚持联系的观点就能推动事物发展”观点绝对,③不选;“价值选择决定价值判断”观点错误,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材料一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二十四节气”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彰显着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p><p>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p><p>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的理解。</p><p>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p><p>  (3)针对“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事指导功能减弱的现状,请提出两条增强“二十四节气”指导功能的方法论建议。</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华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申遗不仅对研究中华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②“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申遗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③文化影响人,优秀文化塑造人,“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实践活动、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推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作用;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相匹配,挖掘“二十四节气”丰富文化资源,对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p><p>(2)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二十四节气”是基于中国农业社会的客观实际探索而形成的。②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有指导作用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二十四节气”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人民生活的体现。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十四节气”是基于实践又经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⑤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二十四节气”对推动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指导意义。</p><p>(3)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对“二十四节气”进行批判继承。②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坚持在实践中对“二十四节气”进行创新。</p><p>【解析】本题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作用、文化遗产的地位、文化对人的影响唯物论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的理解,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分析现实意义。</p><p>(2)本题考查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解答时首先明确唯物论主要包括: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等;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分析意义;解答时要按照世界观、方法论和材料分析顺序答题。</p><p>(3)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2月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说,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下列与“慎独慎微”哲学寓意相近的观点是</p><p>①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尚书》</p><p>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p><p>③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诗经·召南·采蘩》</p><p>④一人传虚,万人传实。——汉·王符《潜夫论·贤难》</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慎独慎微”强调了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所以要重视量的积累。“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强调了量变会引起质变的观点,①应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强调的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没有强调量变质变的相关观点,②不选;“被之僮僮,夙夜在公”强调从早到晚,忙于公务,没有体现量变质变思想,③不选;“一人传虚,万人传实”强调了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④应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行酒令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飞花令”就是古时候人们经常玩的一种行酒令游戏。2017年1月29日至2月7日连续在央视综合频道晚8点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则让改良版的“飞花令”又火了一把。这表明</p><p>①中华文化因其博大精深而具有包容性   </p><p>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能够在中华民族中产生强烈共鸣</p><p>③传统文化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中发展   </p><p>④改良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途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①不选;古时的“飞花令”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又火了一把,这说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能够在中华民族中产生强烈共鸣,②正确;《中国诗词大会》让改良版的“飞花令”又火了一把,这说明传统文化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中发展,③正确;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是亚洲形势错综复杂的一年,各类突发事件不断,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关系面临新的考验。我们坚持“结缘不结怨、结伴不结盟”,将亲诚惠容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巩固了与各国的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其原因在于</p><p>A. 维护了发展中国家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的优先发展权</p><p>B. 我国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p><p>C. 始终以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为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p><p>D. 坚持互利共赢,在国际交往中求同存异、积极寻求利益共同点</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发展中国家在当代国际社会中并没有优先发展权,A项不选;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并不是我国巩固了与各国的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关系的原因,B项不选;我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本国的根本利益,C项错误;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我国巩固了与各国的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关系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积极寻求各国利益的共同点,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三十二次会议上要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扑下身子,狠抓落实”。这句朴实的大白话,其实有很深的内涵。落实总书记这一号召,要求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p><p>①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态度,求真务实   </p><p>②正确行使决策权,相互协调,科学决策</p><p>③大兴调查研究之法,坚持群众路线     </p><p>④坚持党的领导,执政兴国</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扑下身子,狠抓落实”是强调领导干部要参加实践,求真务实,①正确;“扑下身子,狠抓落实”强调的是怎么执行,“正确行使决策权,科学决策”强调是如何决策,二者强调不同方面,②不选;“扑下身子,狠抓落实”要求政府领导干部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坚持走群众路线,③正确;政府领导干部是“行政”而不是“执政”,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下学期高考前模拟(一)文综-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