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0:56:38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届高三高考仿真模拟文综-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医学领域,一种革命悄然而至。长期以来以“心死亡”判定死亡的标准将被“脑死亡”取代。“脑死亡”不再仅 是一种理念,而是已经有了首次实践。当然,其中必然伴随着争议,但这毕竟是科学和理性的选择,是对人的生 命的最大尊重。从哲学上看,“脑死亡”取代“心死亡”成为判断死亡的标准表明</p><p>①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p><p>②正确认识的形成往往要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p><p>③没有实践的检验就不会有正确认识的产生</p><p>④理论是灰色的,过去的理论对实践没有指导价值</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从哲学上看,“脑死亡”取代“心死亡”成为判断死亡的标准表明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正确认识的形成往往要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故①②入选。③④选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方案》为做好农村改革进行了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方案》指出,深化农村改革,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p><p>①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p><p>②党审慎行使权力,坚持依法执政 </p><p>③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 </p><p>④政府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具体的职能。④选项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方案》指出,深化农村改革,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是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的体现。选D。</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50.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要求</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具体内容</p></td><td style="width:152.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如何区分</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50.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端正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一是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二是要求政府工作人员不能损害人民利益,违法失职行为要受到追究</p></td><td style="width:152.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工作态度讲的是出发点问题,即政府工作人员应当为“公”而不是为“私”</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50.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我们的政府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p></td><td style="width:152.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工作作风讲的是工作是否落实问题,是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还是讲求实效</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50.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p></td><td style="width:152.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工作方法讲的是怎样开展工作的问题,包括如何决策及如何执行</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198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开始实施。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社会的经济运行和公民财产状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制定一部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社会治理实践的要求的基础性、综合性的民事法典势在必行。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经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第一条开宗明义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典编纂的全过程,作为设计民事法典、倡导社会公德、弘扬传统美德、强化规则意识、增强道德约束、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的精神引领,使民事法典成为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的内在戒律和外在约束。 </p><p>(1)结合材料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原理,说明我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的理由。</p><p>(2)结合材料和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民法总则的编纂与实施过程的作用。</p><p>(3)民为邦本,法系根基。《民法总则》是民事的权利宣言,是指导我们生活的法律百科全书。请你为在校园宣传《民法总则》提两条合理化建议。</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②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发展而发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用来引领民事关系的协调和解决,是我国社会经济、民事关系的发展的客观要求。③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推动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必将推动我国的国家和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 </p><p> (2)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会引领民法总则的编纂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③文化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的社会主义道德准则,会约束和规范人们的民事行为,促使民法总则更好地发挥调整民事关系,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经济公序良俗的作用。 </p><p>②召开班会,让同学们了解《民法总则》。</p><p>③编成课本剧,通过生动的演出让同学们了解《民法总则》。</p><p>【解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开始实施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与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目在设计上尊重教材,查的是考生的获取信息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其意图在于了解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答案的组织能力。</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原理,说明我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的理由。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原理。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本题中,考生可以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民法总则的编纂与实施过程的作用。解答本题首先要求考生对所给的材料要进行充分解读,从材料的表述中提炼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故考生可以从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的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p><p>(3)本题要求考生为在校园宣传《民法总则》提两条合理化建议。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召开班会,让同学们了解《民法总则》或者编成课本剧,通过生动的演出让同学们了解《民法总则》。</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中国小商品城遭受电子商务巨大冲击。义乌人主动而为,捕捉发展的新机遇,开启了“线上线下融合”突围,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成为新丝路的“新起点”。由此可见</p><p>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贯通</p><p>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p><p>C.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赖</p><p>D. 矛盾的同一性往往寓于矛盾的斗争性之中</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可见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贯通,A当选;B不选,材料不涉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不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赖,属于无关选项;D不选,矛盾的同一性往往是寓于矛盾的斗争性之中的,说反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支持“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亚洲地区的互联互通,中国使用一部分外汇储备资金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该项战略有利于</p><p>①打破区域界限,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p><p>②盘活外汇储备,规避美元贬值风险</p><p>③提升开放水平,创新对外投资方式 </p><p>④扩大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为了支持“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亚洲地区的互联互通,中国使用一部分外汇储备资金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该项战略有利于盘活外汇储备,规避美元贬值风险,提升开放水平,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故②③入选。①④选项没有体现。排除。</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6年,某市政府安装了一个人工智能中枢——城市数据大脑。该城市数据大脑可以连接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数据资源,建立城市“神经网络”,把控城市运行和发展的全局,帮助城市“思考和决策”。2016年9月,该城市数据大脑首期“迎战”交通拥堵。数以百亿计的城市交通管理数据被集中输入城市大脑,在一个虚拟的数字城市中构建算法模型,计算出更“聪明”的交通疏导方案,有效的缓解了该市的交通拥堵状态。目前,该城市数据大脑广泛运用于该市的交通运输、医疗保健、文化教育、电商零售、仓储物流、智能导购、客户服务等各个行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p><p>(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城市数据大脑的使用对该市政府履职行为的影响。</p><p>(2)结合材料和生产与消费的知识,分析说明大数据是如何影响这座城市的经济活动。</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政府履职行为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原理分要求;每点一分,共三分。)</p><p>②城市数据大脑提供的城市数据信息,为该市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了该市政府决策能力和水平。</p><p>③能帮助政府为市民及时提供必要的管理与服务,协调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政府的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和水平。</p><p>④依据数据大脑提供的民意反馈,政府能有效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履职的监督,不断改进和完善政府的履职行为。</p><p>(2) ①    影响消费:数据成为新的消费对象,它提供的信息将拓展人们的消费需求,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提高人们的消费质量和水平,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p><p>②影响生产:人们对数据消费的需求,能带动着与数据相关的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提高劳动力的质量。</p><p>【解析】本题以某市政府安装了一个人工智能中枢——城市数据大脑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总体来看设置比较科学,体现了重点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城市数据大脑的使用对该市政府履职行为的影响。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解析试题。这类题的思维特点是从一般性、规律性的结论去推知与其相关的、特殊的、个别的对象。首先考查的是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要求考生能再现这些知识点;其次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分析出这些观点;最后要求考生能分析出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能够运用材料印证观点。故本题考生着重可以从政府履职的决策、执行、监督三个方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作答即可。</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生产与消费的知识,分析说明大数据是如何影响这座城市的经济活动。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生产与消费的知识。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解析试题,解答这类题目,一是联系课本寻答案,二是联系材料寻答案,三是落实主体寻答案。就本题而言考生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着重可以从消费与生产两个角度进行展开表述即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开发老年产品,培育养老产业集群。国务院这一措施</p><p>①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p><p>②能促进老年产品升级换代</p><p>③其依据是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    </p><p>④其依据是消费能引导生产调整和升级</p><p>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国家积极开发老年产品,培育养老产业集群,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①与题意不符;开发老年产品,有利于促进老年产品升级换代,②正确;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开发老年产品,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④正确,③与题意不符。该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立法,是制定公共规则的最高形式。近年来,北京市人大尝试“立法前论证”,采取座谈会、公开征求意见、听证会等多种形式,针对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立法思路等问题,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这一尝试</p><p>①使人民成为立法主体,法律更符合人民利益</p><p>②是人大改进立法工作,加强自身建设的体现</p><p>③能够进一步完善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机制</p><p>④有利于加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p><p>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天津市人大采取座谈会、公开征求意见、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这有利于在立法过程中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法律法规更能体现人民的利益,有利于改进立法工作,促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故②③正确;人大是立法的主体,而不是公民,故①错误,④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5年,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已进入收官之年。营改增三年累计减税3746亿元,给超过95%的试点纳税人带来税负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表明,营改增</p><p>A. 可以促进社会公平</p><p>B. 使国家的税收总收入有所减少</p><p>C. 属扩张性财政政策</p><p>D. 可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偷税</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营改增三年累计减税3746亿元,给超过95%的试点纳税人带来税负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表明,营改增属扩张性财政政策。故C入选。A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B选项错误,不一定会使国家的税收总收入减少。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央行将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并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2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据此,某商业银行将一年期存款利率上浮到顶,贷款利率与央行基准利率持平。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假如该银行一年期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分别为120亿元和100亿元,存贷款利率调整后该银行的利润与调整前相比大约</p><p>A. 增加了32%    B. 增加了37%    C. 减少了32%    D. 减少了37%</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根据题目中的表述,某商业银行将一年期存款利率上浮到顶,贷款利率与央行基准利率持平,在不考虑其他情况下,该商业银行的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100×5.6%×1-120×2.75%×1.2×1= 5.6-3.96=1.64,而存款利率没有上浮到顶时,利润为100×(5.6%+0.4%)×1-120×(2.75%+0.25%)×1=2.4,故计算得出,(1.64-2.4)÷2.4=32%,该银行的利润与调整前相比大约减少了32%。故C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针对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的热播,一位学者评论说: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并融入理想志趣的,因此,纵使千百年后再读,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选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这表明</p><p>①精神生活具有相对独立性,中华经典诗词能契合不同时代人们的内心</p><p>②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中华经典诗词能使读者得到精神滋养</p><p>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旌性,中华经典诗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情怀</p><p>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同时代的人们对诗词意蕴的感悟是相同的。</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塑造人生。诗词子所以“纵使千百年后再读,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是因为精神生活具有相对独立性,中华经典诗词能契合不同时代人们的内心,体现了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中华经典诗词能使读者得到精神滋养,选A;③不选,因为文学艺术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情怀,而不仅仅是诗词;④不选,因为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不代表不同时代的人们对诗词意蕴的感悟是相同的,而应该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2月1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的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告诫领导干部要严格自律,注重防范被利益集团“围猎”,坚持公正用权、谨慎用权、依法用权,坚持交往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领导干部防范被利益集团“围猎”</p><p>①要密切联系群众,避免与利益集团相接触</p><p>②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取向,不谋求个人利益</p><p>③要注重细节、防微杜渐,不触碰纪律红线</p><p>④要不忘初心、坚定信心,坚守内心的法度</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做到公正用权、谨慎用权、依法用权,坚持交往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需要注重细节、防微杜渐,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关系;要不忘初心、坚定信息,坚守内心的法度,因为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故选D;①“避免与利益集团相接触”表述错误;②错误,个人的正当利益也是要谋求的。</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届高三高考仿真模拟文综-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