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18日至28日“黑五”期间,消费者“海淘”热情高涨,购买的商品遍布全球六大洲80多个国家,客单价超700元,人均消费近3000元,增长超200%,商品选购更偏向于代表品质的轻奢甚至高端品牌。这说明(   )</p><p>①受攀比心理支配,国内消费需求升级 </p><p>②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外贸结构更加优化</p><p>③跨境电商迎来机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p><p>④国内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趋势加强,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海淘”现象说明“国内消费需求升级”,但不能说明“受攀比心理支配”,且不属于利用外资方式,而是一种境外消费方式,排除①②。选项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产业界有一种说法: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目前,国际标准90%以上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占比仅1%。2016年4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以引领“中国制造”升级。李克强指出: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提供产品和服务标准是关键。提高产品和服务标准旨在(   )</p><p>①将降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成本,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p><p>②让标准带动质量,有助于重塑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任</p><p>③把工匠精神经过标准化呈现,推动国际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p><p>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制造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提供高标准支撑</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只要考查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提高产品和服务标准旨在让标准带动质量,有助于重塑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制造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提供高标准支撑,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降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成本,也未涉及工匠精神,故排除①③;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是第一个被纳入SDR篮子的新兴市场国家食币。人民币“入篮”将</p><p>①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高我国国际经济地位</p><p>②增强人民币购买力,化解世界性的金融风险</p><p>③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优化全球经济治理结构 </p><p>④开放我国资本市场,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入篮”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高我国国际经济地位,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优化全球经济治理结构,①③适合题意;人民币“入篮”不会增强人民币购买力,也不影响人民币汇率,②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个税改革将成税改最大看点。新一轮个税改革的方案将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税制,适时增加教育、房贷利息、养老等专项扣除项目,从而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负。新一轮个税改革旨在(   )</p><p>①完善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②调节过高收入,消除收入差距</p><p>③优化税种结构,避免重复征税 ④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p><p>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②选项中“消除收入差距”的表述错误,排除。③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新一轮个税改革旨在完善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故①④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截至2016年9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8.71亿人、6.98亿人、1.78亿人、2.16亿人、1.82亿人,比上一年有大幅度提高,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总参保率在97%以上,这是里程碑式的历史进步。可以看出(   )</p><p>①为缩小贫富差别,国家财政做出巨大努力 ②人们的收入水平有了质的提高</p><p>③效率与公平在社会中的展示 ④社会再分配的能量充分释放</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全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比上一年有大幅度提高,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数和参保率提高,说明为缩小贫富差别,国家财政做出巨大努力,社会再分配的能量充分释放,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从材料不能直接得出,排除;选项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p><p>材料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低收入农户收入倍 、增计划》指出:2014—2016年继续实施对文成、泰顺等12个重点欠发达县的特别扶持计划;切实保障低收入农户就业人员在工资、福利、养老、医疗、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法权益;适时调整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促进低收入农户劳动者提高工资水平;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要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完善分配制度,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p><p>结合材料,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有关知识,分析浙江省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的经济意义。</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提高低收入农户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消费总量。②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如果人们对未来收入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加大。提高低收入农户最低工资标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人们加大消费力度。</p><p>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有关知识,分析浙江省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的经济意义,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浙江省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的经济意义,属于意义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等角度来分析说明。</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国家发改委同国资委等部门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选择了7家企业或项目,开展第一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推进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这一改革(   )</p><p>①目的是增强试点国有企业资本的控制力 </p><p>②有利于完善国有垄断企业的组织形式</p><p>③有利于激发社会资本的活力和创造力 </p><p>④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本的市场竞争力</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2016年国家推进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这一改革有利于激发社会资本的活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场竞争力,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这一改革的目的是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①说法错误;这一改革有利于改善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有效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科学性,②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对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等增收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七大群体实施差别化增收激励政策,带动城乡居民实现总体增收。这一政策的积极作用是(   )</p><p>①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促进社会公平</p><p>②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推动消费升级</p><p>③使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p><p>④通过再分配机制激发创收创富内生动力</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收入分配。实施针对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等群体的差别化增收激励政策,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系,③与题意不符。材料体现的是初次分配,④与题意不符。故答案选A。</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