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第八中学届高三年上学期第11周质量检测文综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杠杆化是指通过借债进行投资运营,以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适度的杠杆对经济有益,但如果杠杆率过高,债务增长过快,反而会拖累经济发展。去杠杆是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下列有利于去杠杆的传导措施是</p><p>①债权转为股权——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一一降低企业成本一一提高经济效益</p><p>②企业依法破产一一实施企业破产结算一一取消企业债务一一降低资产负债率</p><p>③发展股权融资一一完善股权资本市场一一拓宽融资渠道一一引导储蓄转为股本投资</p><p>④推动兼并重组一一扩大优势企业规模一一提高资源利用率一一有效化解过剩产能</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杠杆化是指通过借债进行投资运营,以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故债权转为股权,有利于减轻企业债务负担,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①适合题意;实施企业破产结算,取消企业债务的做法是错误的,排除②;发展股权融资,完善股权资本市场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储蓄转为股本投资,对促进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③适合题意;</p><p>兼并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不是通过借债进行投资运营,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家政策具有叠加效应、联动效应和乘数效应。政府财政投资乘数效应是指政府财政投资支出的每1元,通过市场可以形成大于1元的对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政府财政投资乘数效应的传导途径应是</p><p>①消费需求增加,扩大内需 </p><p>②企业扩大生产,就业增多</p><p>③劳动者收入增加,购买力提高 </p><p>④政府投资增加,形成需求</p><p>A. ①一②一③一④ B. ③一②一①一④ C. ④一①一③一② D. ④一②一③一①</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是传导型试题,要明确变量之间的关系。政府财政投资乘数效应首先表现为政府投资增加,形成新需求,此时企业扩大生产,就业增多;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者获得报酬,有了生活来源;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此时消费需求增加,扩大内需,故正确的传导顺序为④→②→③→①,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成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宁夏西吉县园红军长征胜利会师而名扬天下。如今,该县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西芹种植和牛羊养殖等特色产业,改变了以农耕为主的单一业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建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落实精准扶贫,对少数特困农户实施社会保障兜底。</p><p>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西吉县的精准扶贫措施从哪些方面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p><p> </p></div></div>
<div><p>【答案】①从实际出发,发展特色农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p><p>②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十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对农业的角度)</p><p>③创建多种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所有制角度)</p><p>④对特困农户实施社会保障兜底,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公平、民生角度)</p><p>【解析】本题以西吉县的精准扶贫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财政的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知识,设问指向西吉县的精准扶贫措施从哪些方面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发展特色产业”“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实施社会保障兜底”,调动运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财政的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p><p>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保障 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城乡百姓正在拥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 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 富的精神文化生活。</p><p>(1)结合材料一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原因。</p><p>材料二:2017 年 10 月 2 日开始,《人民日报》开辟“一图说五年”专栏,以图文展示百姓生活的喜 人变化。其中 10 月 4 日“老百姓的腰包更鼓了”一图如下:</p><p>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0/28b6a2c2/SYS201801022049252373337966_ST/SYS201801022049252373337966_ST.001.png" width="452" height="26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p>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 长,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消费水平和质量持续提高,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为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2)概括材料二中“一图说五年”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 “老百姓腰包更鼓”的原因。</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使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的作用。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由党的宗旨决定的。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有利于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2)经济信息:图表明2013年到2016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实际增速都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特别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人均GDP增速。我国居民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占比有所下降,转移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占比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差距持续缩小。</p><p>原因:①生产决定分配,经济发展是收入增加的基础,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居民收入增长要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012年以来,各级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措并举,从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着手,全力为居民增收注入新动力。④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消费水平和质量持续提高,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发展。</p><p>【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地位的理解,考查经济生活中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等知识的理解。</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用政治生活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原因。回答本题要注意设问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指向为原因,并且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考生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等知识分析即可。</p><p>(2)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要求考生分析“一图说五年”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第二问要求回答老百姓腰包更鼓”的原因。回答第一位,要求仔细阅读图中的信息,并且要注意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第二问需要考生发散思维。考生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消费水平和质量持续提高”等,一一分析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