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0:51:13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江苏省“卜三五”教育规划发展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是</p><p>A.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p><p>B.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p><p>C. 社会意识推动着社会发展</p><p>D. 社会历史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A项符合题意;题意强调的是反作用,B项错误;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C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公民之所以要依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是因为( )。</p><p>A. 我国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p><p>B. 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p><p>C. 能够切实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及自己的合法权益</p><p>D. 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公民之所以要依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是因为只有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才能够切实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及自己的合法权益。故C入选。A选项表述错误,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B选项主体是政府,与题意无关。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搜狐网开展了“网上游三孔”等活动,使网民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孔府、孔庙、孔林的文化底蕴,串联、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这体现了</p><p>①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局限传播文化</p><p>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文化创造、沟通的强大功能</p><p>③传统文化都有自己民族的色彩</p><p>④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互联网提升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此题考查大众传媒的相关知识。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搜狐网开展了“网上游三孔”等活动,使网民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孔府、孔庙、孔林的文化底蕴,串联、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这说明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局限传播文化,传统文化都有自己民族的色彩,故①③正确;现代信息技术方便了文化的传递、沟通、共享,但不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②错误;材料主要强调了纪念孔子、弘扬儒家文化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没有直接联系,④表述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巧用经济学理论,提高学习效率。假定你想最大化各门功课的知识量,但因时间有限,再加上学习不同功课的最后一分钟并不给你带来相同的知识量,因此,你不必在每门功课上花费相同时间,只需从各门功课上所获得的边际如识量相等即可。举例来说,假设同一时间内你从A学科中获得的边际知识量大于B学科,你就可以把学习时间从B学科转移到A学科上,直至花费在每门功课上的边际知识量都相等。不在每门功课上花费相同时间的学习策略依据的经济学理论是</p><p>A. 价值规律</p><p>B. 流动性偏好</p><p>C. 边际效用递减理论</p><p>D.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学常识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理论。根据该理论,材料中对学习时间的安排强调不必在每门功课上花费相同时间,只需从各门功课上所获得的边际如识量相等即可。符合该理论,C题肢入选。边际消费倾向说的是消费是随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的,但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因此,D不选。AB与题意无关,因此,正确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重视理论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了(    )</p><p>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p><p>A.①②③    &#xa0;B.②③④    &#xa0;C.①③④    &#xa0;D.①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所以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是 因为</p><p>①它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    </p><p>②它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 机理论</p><p>③它坚持把财富生产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p><p>④它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变革</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是 因为它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它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 机理论,它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变革。故①②④选项入选。③选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感情真,一口清!感情浅,舔一舔!”在国人深厚的酒文化影响下,坐在酒桌旁如果不喝酒,就好似失礼了。不过“查酒驾”后,各种饮料、豆浆及汤品成了酒桌上白酒的替代品,演绎出了“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的新酒桌文化。这说明 </p><p>①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p><p>②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p><p>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p><p>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p><p>A. 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并不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①不选;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制度的更替,②不选;“查酒驾”后,由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创造了“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的新酒桌文化,这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4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下列选项体现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意义  </p><p>①带动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供给侧改革发展</p><p>②带动相关产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p><p>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增加国际竞争力④推动中国企业所有制结构调整,打造中国品牌</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走出去”的条件越来越成熟,要求越来越迫切。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中国高铁走出去有利于带动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供给侧改革发展,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增加国际竞争力,①③适合题意;②④不是走出去的意义,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甲到朋友乙的家里做客,没有经过乙的同意,擅自打开乙的电脑,看乙的个人文件资料,其中涉及到乙的个人生活,和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甲的行为侵犯了乙的</p><p>A. 名誉权</p><p>B. 隐私权</p><p>C. 肖像权</p><p>D. 荣誉权</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甲的行为是在没有取得乙同意的情况下,偷看涉及到乙的个人生活和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侵犯了乙的隐私权。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材料一:《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赢得了中央领导人的赞誉和全国观众的喜爱。党和国家领导人刘云山曾寄语《感动中国》:“希望中央电视台进一步办好《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进一步办好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名牌栏目,让我们的媒体传播始终能够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p><p>十几年来,100多位“感动人物与群体”,集中展示了我国的“精神脊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集中诠释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真情与挚爱,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p><p>(1)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p><p>材料二  微公益:全民公益的造梦行动</p><p>中国正大步流星跨向公益新时代。只要有爱心,每个人都有机会投入公益,哪怕在社会底层,也能日行一善,比如随手清理路边的垃圾,比如给老弱病残让座,甚至,哪怕只是给迎面而来的路人一个微笑。每个人都有体温,每个人哪怕仅仅用体温都可以温暖同胞,温暖世界。这就叫微公益,也正是全民公益之精髓所在。它的要义倒还不是通常所称的好人好事,而是每个人都用爱心,用善意来创造价值,回报社会。不仅让世界充满爱,充满善,更让自己获得快乐和尊严。就此意义而言,所谓全民公益,微公益,毋宁说是微革命。它的意义不限于公益层面,更提供了变革社会的新方法、新范式。无须沉湎宏大叙事,无须空谈根本解决,无须凌空蹈虚,中国不是别的什么,中国更多是微观的,正如一位智者所称: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微公益,或者说微革命,就是点燃每个人的心灯,每个人心中的爱和善,用它们照亮中国,照出一个光明的新中国。</p><p>(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在我国开展微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始终坚持媒体推介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创造了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有益经验。②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感动中国人物”集中展示了我国的“精神脊梁”,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动中国人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感动中国人物”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使民族精神日益丰富和发展。 </p><p>(2)&#xa0;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开展微公益活动,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构建和谐社会。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开展微公益活动,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开展微公益活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发挥文化对人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开展微公益活动,有利于公民在实践中确定和选择正确的目标和行为。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开展微公益活动,有利于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⑤优秀的文化塑造人生。开展微公益活动,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解析】本题以《感动中国》、微公益为背景依托,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考查民族精神、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点。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解答本题时需要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从立足于社会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必须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在我国开展微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意义类主观题的回答一般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的句型表达。通常的“意义”包括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所以在审题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需要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本题考查的是文化意义,主要从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对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与综合国力等角度回答。</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