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年高考政治易错题集11 唯物辩证法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2漫画启示我们办事情要(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9/96538f74/SYS201707191917025314531663_ST/SYS201707191917025314531663_ST.001.jpeg" width="196" height="258" alt="图片_x0020_53"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不断解放思想<br />B.树立全局观念<br />C.重视部分的作用<br />D.发挥主观能动性</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 从漫面上来看,一只猴子坐在一个长凳子上要去接同伴从树上送下来的果子,这时因为它的重力集中到一头,凳子另一头高高翘起,马上凳子就翻了。结合漫画的题目“只顾一头”,可以看出猴子只顾一头,不顾另一头,没有树立全局观念,A、C、D在本漫画中都没有体现,故正确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来到了澳大利亚,放养了从欧洲带来的24只兔子以供打猎。由于澳洲大陆自然环境适宜,又无鹰、狐狸等天敌,兔子大量繁殖扩散,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农业和畜牧业蒙受了巨大损失。澳大利亚人先后使用猎杀、布网、堵洞、修篱笆等方法控制兔灾,但效果有限。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采纳生物学家建议,用生物方法控制兔灾,取得了显著效果。“澳大利亚兔灾”表明( )<br />①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只有人力才能改变<br />②事物的联系是不断变化的,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br />③自在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br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没有确定的界限<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联系具有条件性,它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只有人力才能改变的说法绝对,①不选;由欧洲到澳洲,由原来环境适宜到后来对环境造成破坏,兔子与环境的联系在不断发生变化,这说明联系依时间和地点为转移,②正确,通过生物方法控制兔灾,说明自在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③正确;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有确定界限的,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自我、亲人、友情、健( )<br />康、蓝天、梦想……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这表明( )<br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征 ②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④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题中材料“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看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题中材料“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说明人们多方面的思索,反映了社会问题的多样性,强调的是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①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②表述错误,不能人选;社会心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源自社会存在,④表述错误,不能人选。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智能手机“核”战再次升级,由“四核之争”升级至“八核大战”。有专家指出,八核手( )<br />机是拼硬件规格孕育的“怪胎”。如果硬件之间不协调、软件优化不到位,单纯提高CPU核心数不但不能提高手机性能,还会带来发热量过大、电池持续时间短等问题。这说明( )$来<br />①搞好部分就能带动整体的发展 ②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 ③要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处理问题 ④科学思维方法决定事物的发展<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③④<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题中材料“如果硬件之间不协调、软件优化不到位,单纯提高CPU核心数不但不能提高手机性<br />能,还会带来发热量过大、电池持续时间短等问题”,说明脱离了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单纯追求某一硬件的升级,不但不会提高整体的性能,反而会影响系统功能的发挥。由此可见,②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中的表述过于绝对,故不能入选;科学思维方法属于主观的范畴,不能起决定作用,故④表述错误,不能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就“双11”促销抛出了“狮羊论”。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商业生态系统对于传统商业生态系统将会开展一次革命性的颠覆,“就像狮子吃掉森林里的羊,这是生态的规律……新经济模式已经有点狮子的味道”。下列诗句与“狮羊论”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 )<br />①冬霜茅枯无情去,春风草青百花开<br />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br />③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br />④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①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①②符合题意;③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④体现了新事物的出现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的,均与题意不符。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化工企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大、种类多、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一直是该行业亟待解决的环保难题。只要我们制定合理的治理规划,积极探索科学的处理方法,化工企业危险废物是可以有效处理的。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br />①量变和质变互为前提,相互制约<br />②事物的质变是量变发展的必然结果<br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r />④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①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从题干可知,化工企业危险废物处理一直是亟待解决的环保难题,原因是处理技术还不成熟,说明新事物的产生、成长、发展是一个艰难的过程,④正确,化工企业危险.废物处理艰难,但如果制定合理的治理规划,积极探索科学的处理方法是可以有效清理的,说明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③正确;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①错误;②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反腐方针一直是坚持标本兼治,但并未收到既治标又治本的功效。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决定采取先治标后治本的新反腐策略。在坚持标本兼治的前提下,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以治标促治本,为治本赢得时间。这一新思路体现了( )<br />①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本题材料中“党的新反腐策略,在坚持标本兼治的前提下,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以治标促治本,为治本赢得时间”,既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也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由此可见,③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并未涉及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①不符合材料主旨,不能入选;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②表述错误,不能人选。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这幅漫画“我们常常考虑的是树荫,但却不知树木才是根本”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9/96538f74/SYS201707191917030531487530_ST/SYS201707191917030531487530_ST.001.jpeg" width="418" height="179" alt="_x0000_i1028"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①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r />②解决矛盾要善于抓住重点<br />③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r />④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br />A.①③<br />B.②④<br />C.②③<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①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颠倒了主客观的关系;③不符题意,漫画未反映发展问题。漫画文字“我们常常考虑的是树荫,但却不知树木才是根本”,强调了抓重点的重要性,而品格、名声的比喻启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重要性。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在谈到“制度自信”问题时说“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这主要表明( )<br />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有明确的界限<br />②真理都是具体的,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br />③发展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r />④辩证的否定是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br />A.②④<br />B.①③<br />C.①②<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习近平在谈到“制度自信”问题时说“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这主要表明真理都是具体的,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①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③观点错误,排除。因此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民族要发展,就必须回顾我们的文化传统,反本开新。反本,就是必须对我们的哲学源头有深刻的把握,了解得越深入,才会越有面对新世纪的强大生命力;开新,一方面必须对我们的传统哲学作出新的合乎时代的新解释,另一方面又要利用我们传统哲学的资源来对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创造出新的哲学理论。对“反本开新”的正确理解是( )<br />①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反本”是“开新”的基础 ②“反本开新”是实现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根本途径 ③“反本开新”的实质是“扬弃” ④“反本”就是否定过去,“开新”就是肯定现在<br />A.①③<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反本开新”就是要坚持辩证的否定,在反本的基础上开新,在吸收旧事物有利因素的基础上实现事物的发展,①③说法正确;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②说法错误;④违背了辩证的否定观的要求,说法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互联网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阅读报刊、购物,并能在网上和相隔千里的网友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这说明( )<br />A.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br />B.人们可以任意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br />C.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br />D.事物的联系复杂多样,人们无法具体把握</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事物之间有直接联系,但有的事物之间仅有间接联系,A项错误;B项说法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D项说法否认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事物的联系。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地区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过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户增收。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产业链条表明( )<br />①人们可以在实践基础上建立新的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的能动活动的产物,是主观的 ③人们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的活动都是有条件的<br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的本质在于改变事物的原有属性<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产业涟条表明人们可以在实践基础上建立新的联系,也说明人们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的活动都是有条件的,①③应选。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②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事物的原有属性,④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口钟,无论敲哪一边,它总是整体作响。人们只知道钟声洪亮、悠长,从来都不在意敲的是哪一边。经常被敲的那一边就不服气,它总想告诉世人,主人敲的是我,是我在响。为了证明这一点,在一个晚上它努力挣破了钟体,让其他钟片都落在地上,只有它仍悬挂着,它想让人们听到它的声音。但它没有想到,单独的钟片,无论如何敲打,也敲不出洪亮的声音。这则寓言说明( )<br />①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br />②部分离不开整体,但整体可以离开部分 ③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④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钟声洪亮、悠长是钟作为整体才具有的功能,经常被敲的那一边挣破钟体,让其他钟片都落在地上,钟就不具有原来的功能了,故①④正确。整体也离不开部分,②错误,材料未体现关键部分的作用,③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此诗的寓意是( )<br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 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 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①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说明新事物的成长需要建立在旧事物的基础上,需要人们的热情扶持,④符合题意;“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说明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①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这首诗反映的哲理是( )<br />A.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r />B.新陈代谢是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原因<br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r />D.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体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符合题意,排除A、D。新陈代谢是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规律,B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这说明( )<br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事物都处于相互转化之中 ③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④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①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也说明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①③正确。②错误,④不符合题意,均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这句哈佛图书馆训言体现了( )<br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同一性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br />③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 ④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r />A.②③<br />B.①②<br />C.③④<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①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哈佛图书馆训言强调,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故入选。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②说法错误;③与材料无关,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经过多年实践,我国已形成两大区域战略:一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二为主体功能区战略。在这两大区域战略的框架内,各地根据本地发展基础、禀赋特点、功能定位等编制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准后予以实施。这体现了( )<br />①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br />②矛盾的斗争性存在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br />③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解决矛盾的关键<br />④在实践中形成的战略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④错误,战略属于意识范畴,不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各地在两大区域战略的框架内依据本地特点编制发展规划,体现了①③;②本身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已经完成了9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的污染源解析工作。其中,北京、南京、上海的首要污染来源分别是机动车、燃煤和流动源。因此,各地科学治理大气污染应当( )<br />①把握主要矛盾,重点治理首要污染源 ②把握矛盾普遍性,部署统一治污方案 ③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着重抓住主流 ④把握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北京、南京、上海的首要污染来源分别是机动车、燃煤和流动源,体现了要抓主要矛盾的观点,①符合题意;统一治污违背了矛盾特殊性原理,排除②;材料没有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舍去③;各地污染源不同,治污应从本地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位哲学家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是( )<br />A.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r />B.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r />C.不同事物拥有不同的矛盾<br />D.感受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就不同</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人在饥饿时,生存是主要矛盾,发展是次要矛盾;饥饿问题解决后,发展问题就上升为主要矛盾,A正确。B、C、D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观念的态度是复杂的:他既看吸取,以至坚持,又不断质疑,揭示其负面,及时发出警戒。在认同与质疑的往返、旋进中将自己的思考逐渐推向深入。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br />①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br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br />③辩证的否定是对既往的否定,对现在的肯定<br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和外部力量的统一<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③错误,辩证的否定不是简单地对现在的肯定和对既往的否定,④错误,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而不是外部力量的否定,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既吸取又质疑,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①入选;在认同与质疑的往返、旋进中将自己的思考逐渐推向深入”说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②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城市的魅力,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克隆”,而在于立足城市的历史积淀,保护文化遗产,挖掘人文资源,注入开放、包容、鲜活的时代元素。这一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br />①任何事物都处在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中<br />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br />③事物是发展的,不要重复别人做的事情<br />④事物在批判与继承、学习与创新中发展<br />A.①④<br />B.①②<br />C.③④<br />D.①③</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城市发展要立足于城市的历史积淀,体现了任何事物都处在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中,①符合题意。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城市发展也要注入时代元素,这说明事物在批判与继承、学习与创新中发展,④说法正确。②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③说法明显错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 />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为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br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是如何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p></div></div>
<div><p>【答案】①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对立统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我们党既看到我国法治建设的主要成就、又看到存在的问题,既坚持了两点又抓住了重点和主流。②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针对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相应措施,对具体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br />【解析】第一步审读设问,明确知识范围是对立统一观点,题型是措施类主观题。第二步审读材料,抓有效信息: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和问题;针对问题采取对应措施。这些信息对应的知识点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 />目前国内科研体制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通过行政化管理和市场化导向,把攀登科学高峰这样一个在其他国家一般由小的科研群体、甚至个人完成的工作变成了人海战术。行政的管理,导致了科研环境缺乏一个催生科学创新思维的温床,不能为原创性基础研究留下足够的空间。而市场导向,或者说借鉴了新公共管理思想的简单化的产学研一体的导向,导致了对原创性基础研究的投入严重不足,以及科学界的功利性行为。李约瑟研究发现:中国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执世界科技发展之牛耳,只是近代以后才开始落后于西方的。这就是李约瑟之谜(也称李约瑟问题)。<br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培养创新意识以解李约瑟之谜。<br />(2)结合材料,就科技创新拟订两条励志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20个字以内。</p></div></div>
<div><p>【答案】<br />(1)</p><p>①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自觉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中国要破解李约瑟之谜,就要改革国内科研体制,为培养创新意识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要加大对原创性基础研究的投入,破除科学界的功利性行为。②创新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要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这样才能培养出中国本土的能荣膺“诺贝尔奖”的科学人才。</p><p><br />(2)</p><p>答案需结合材料,从提供创新环境和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围绕科技创新拟订,符合题目要求即可。</p><p><br />【解析】第(1)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培养创新意识以解李约瑟之谜,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首先要明确本题考查的是树立创新意识的要求,然后从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第(2)问考生作答时只要结合材料,从提供创新环境和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围绕科技创新拟订即可,但要符合题目要求。</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