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广东中山高三5月高考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反映了近年来中国居民境外旅游消费以及增长率的情况,从图中可以推断出我国(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f76afdc9/SYS201707192046259788874866_ST/SYS201707192046259788874866_ST.001.jpeg" width="471" height="195" alt="_x0000_i1025"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①人民币对美元总体呈升值的趋势 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br />③中等收入群体在不断扩大 ④高端消费品生产成本过高<br />A.①③<br />B.②④<br />C.①④<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本题以图表的形式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及归纳方面的能力。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通过中国境外旅游消费以及增长率可以看出,中等收入群体在不断扩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②③适合题意;图表中不能体现人民币升值和高端消费品生产成本过高,排除①④,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2016年5月1日起,“营改增”全面落地实施,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全面实施营改增旨在( )<br />①合理确定增值税分享比例,调动中央和地方积极性 ②优化税制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br />③直接降低企业税费成本,缓解出口经营压力 ④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资源配置方向<br />A.②④<br />B.③④<br />C.①③<br />D.①②</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全面实施营改增旨在优化税制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②④适合题意;①不是这样做的目的,排除;③中的“直接降低企业税费成本”是错误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且正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有所养”正成为越来越迫切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政府可以( )<br />①规定企业在提供养老产品和服务保障的责任 ②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培育养老服务市场<br />③健全社会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 ④出资购买社会养老服务,统筹安排家庭养老<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为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政府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培育养老服务市场,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健全社会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②③适合题意;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①是错误的;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不会出资购买社会养老服务,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韩自贸协定于2015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双方超九成产品有望进入零关税。由于中韩双方出口产品相似,而我国的产品总体仍处在产业链较低端,大规模进口会对国内同类产品产生冲击。这就要求我国企业( )<br />①加快创新步伐,扩大产品出口 ②应用世贸规则,保护合法权益<br />③利用市场倒逼机制,推动企业转型 ④培育本国品牌,增加产品竞争力<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①④<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由于中韩双方出口产品相似,而我国的产品总体仍处在产业链较低端,大规模进口会对国内同类产品产生冲击”可以看出,我国企业要利用市场倒逼机制,推动企业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本国品牌,增加产品竞争力,③④适合题意;①中的“扩大产品出口”不适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br />(1)从政治生活看,“容错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br />①是健全行政行为,建设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br />②为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提供了法律保障<br />③进一步明确了政府的职权范围和权力界限 <br />④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①④<br />D.②③<br />(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意义重大。要让“容错”成为改革创新的“护身符”与“发动机”,我们应该有的哲学思考是( )<br />①坚持两点论,既要鼓励改革创新又要敢于包容各种错误<br />②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要在“容错”过程中及时“纠错”<br />③坚持共性与个性统一,坚持民主集中,反对拍脑袋决策<br />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明确“容错”的界限、级别和对象<br />A.②④<br />B.③④<br />C.①③<br />D.①②</p></div></div>
<div><p>【答案】<br />(1)C<br />(2)A<br />【解析】(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政府职能的实施必须体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容错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建立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①④适合题意;②③材料没有体现,##}除;故本题答案选C。(2)让“容错”成为改革创新的“护身符”与“发动机”要求我们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要在“容错”过程中及时“纠错”,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明确“容错”的界限、级别和对象,②④适合题意;①中的“包容各种错误”是错误的;③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米兰世博会首次以食物为主题,并谋求2050年为全球多达90亿人口解决食物需要。农业和食品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这也与中国人自古就认为的“民以食为天”不谋而合。这说明了( )<br />①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随时代发展日趋融合 ②世博会是不同民族间文化相互交融的大舞台<br />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④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br />A.  ①③<br />B.②④<br />C.①④<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米兰世博会首次以食物为主题,这也与中国人自古就认为的“民以食为天”不谋而合。这说明文化具有多样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不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世博会是不同民族间文化相互交融的大舞台 , ②④适合题意;①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爱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广义相对论,就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爱因斯坦本人认为引力波太弱而无法被探测。100年后,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成功探测到来自一个双黑洞并合事件的引力波。这反映了( )<br />①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我们认识和利用引力波的可靠保证<br />②人们对引力波的认识水平和程度带有社会历史性特征<br />③引力波的存在和发现是文明进步和现代科技发展的结果<br />④引力波的发现再次印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r />A.①③<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引力波的发现印证了思维能够正确的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同时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②④适合题意;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可靠保证,①是错误的;引力波的存在是客观的,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多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还是变冷一直存在争议,但在技术发展和各项数据的支撑下,气候变暖并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已经形成共识。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150多个参会国达成新协定,把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2℃之内。人类对气候问题的认识( )<br />A.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r />B.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循环过程<br />C.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r />D.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C是错误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B是错误的;人类对气候问题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适合题意。</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 />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br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据统计,2015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创下近年来最大降幅,节能降耗成效显著;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问题的比重由2011年的13%提高到2015年的17.9%;新技术的运用不仅促进了新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传统产业的改造;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依托,嘀嘀打车等为代表的共享经济蓬勃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br />材料二 某省根据《意见》精神,把科技创新为前提的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本省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现代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引导企业建立“资源节约—产品生态—工艺和谐”的生态创新管理系统,实现企业生产活动全过程节约化、生态化控制,积极构建“政府推动、市场拉动、政产学研联动”的生态科技创新体系。<br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重视科技创新的依据并谈谈科技创新是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br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当地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如何作为的。</p></div></div>
<div><p>【答案】<br />(1)</p><p>依据: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p><p>做法:①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能源与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促进生态文明建设。②通过科技创新,优化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③通过科技创新,开发利用新材料、新工艺,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促进新经济发展。</p><p>④通过科技创新,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促使人们更好地践行生态文明理念。</p><p><br />(2)</p><p>①当地政府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了民主集中制,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又结合本地实际。</p><p>②当地政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进行宏观调控,引导企业积极构建生态创新管理系统; 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现代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p><p>③当地政府坚持党的领导,进行科学、民主决策,积极构建生态科技创新体系,引导当地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共同发展。</p><p><br />【解析】(1)本题由两小问组成,考查经济生活的知识,第一问指向我国重视科技创新的依据,可以从大力发展生产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指向科技创新是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中推进科技创新所采取的措施,并从中找出相应的经济生活依据。通过题中材料“节能降耗”“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共享经济蓬勃发展”可以看出,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能源与资源的利用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知识,设问指向当地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如何作为的,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政府的知识主要包括:性质和职能、宗旨和原则、依法行政、审慎用权,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接受制约和监督;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细化分析。</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 />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br />近年来,戏曲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戏曲主题仍然是“才子佳人,王侯将相”,严重偏离了青少年的文化需求。<br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创排了《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用戏曲演绎中华美德故事。让观众伴随艺术进入到中华美德的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艺术境界。其中《木兰从军》传递的是花木兰骁勇善战、孝老爱亲的故事;《岳母刺字》则讲述了岳母训教岳飞要以国家为重的故事;《带着妹妹上学》讲述了当代青年洪战辉面对家庭重负孝老爱亲、自强不息的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年轻女孩徐秀娟爱岗敬业,不惜牺牲生命救助丹顶鹤的故事……<br />目前,该系列剧演出过百场,以青少年儿童为主体的观众逾3万人,受到了青少年的喜爱和追捧,而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学生在创作和演出中也提升了艺术素养和水平。<br />(1)有专家指出,《中华美德故事汇》戏曲系列实现了立德树人和文化传承的有机统一。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br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分析说明人民群众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br />(3)假如某校即将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为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请你拟写两条宣传语。</p></div></div>
<div><p>【答案】<br />(1)</p><p>该活动让青少年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丰富了精神世界,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弘扬了中华美德,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p><p>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戏曲的内容,为戏曲的传承培养了人才,扩大了戏曲在青少年群体的影响力,促进了传统戏曲的继承和发展。</p><p><br />(2)</p><p>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中华美德主人翁的故事为戏曲创作提供了素材,是文艺创作的基础,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师生通过收集素材,创排戏曲等方式,直接创造了道德建设的精神财富。</p><p><br />(3)</p><p>品校园生活,尝戏曲文化;走进戏曲,感受戏曲的魅力;重温时代经典,畅想戏曲之声。</p><p>(针对题干要求,宣传标语的主题是“戏剧进校园”,所以标语要有目的性,另外作为标语还要具有宣传性。要符合这两点内容即可。)</p><p><br />【解析】(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中华美德故事汇》戏曲系列实现了立德树人和文化传承的有机统一的合理性。回答合理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回答。解答时把握立德树人和文化传承,调动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文化的交流传播等有关知识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设问指向人民群众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然后结合材料分析人民群众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着重强调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宣传标语有着广告设计宣传理念的属性,它宣传正面积极的理念,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倡导性原则。宣传标语设计既要有听觉冲击力,更要有心灵震撼力,能让人易懂、易记、难忘,不能啰唆、含糊,应避免用长句、拗口之语。在整体上,设计要符合简洁、精练、健康的原则。回答时围绕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进行设计。</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