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0:47:38

备考年高考政治易错题集08 文化的作用与发展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2016 年5 月12 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材料体现了( )<br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r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br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br />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借“文化交易”来发展经济,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A项正确,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B的说法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C项不选,文化有正误之分,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br />A.鲜明的民族性<br />B.相对的稳定性<br />C.时代的先进性<br />D.强大的包容性</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不变,仍被人们所运用,这说明了传统文化的“稳定性”,“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体现了“礼”的基本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性”特征,故材料整体是想体现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B项正确;ACD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国的家庭教育历来注重门楣家风,留下了“岳母刺字”“孔融让梨”等无数家风故事。今天,我们仍要重视家风建设,是因为(  )<br />①良好家风对人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良好家风的具体内涵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消逝 ③良好家风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④良好家风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br />A.①③<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家风”侧重于父母言行教育对孩子道德品质修养的影响,故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良好家风的具体内涵会随着时代变迁而有所变化;家风主要影响道德修养,③中“提供智力支持”说法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民族的“家”文化使人们对“家”有着强烈的热爱眷恋,“孝”文化使人们把赡养老人为之尽孝看作人生之大事。在我国90%的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是自己最中意的养老方式。由此可见(  )<br />①“家”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传统文化具有顺应变动性<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①“家”文化源远流长,不符题意;④传统文化具有顺应变动性,材料没有体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与印度的文化交流,今年是中国“印度旅游年”,中印双方将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在文化、艺术、遗产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在中印文化交流中我们应(  )<br />A.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提升文化实力&#xa0;&#xa0;&#xa0;<br />B.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认同印度文化&#xa0;&#xa0;&#xa0;<br />C.加强交流 兼收并蓄 吸收各国文化&#xa0;&#xa0;&#xa0;<br />D.文化共享 积极创新 舍弃传统文化</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B项“认同印度文化”,说法错误,应该是认同本民族文化;C项“吸收各国文化”,应为各国优秀文化;D项错误,不能舍弃传统文化。资*源%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出口的最好最妙的文化产品”。迄今为止,全球已有123个国家设立了465所孔子学院,注册学员达85万人。孔子学院在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如果请你以此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可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br />A.文化平等 尊重差异 文化趋同<br />B.文化传承 文化融合 文化霸权<br />C.色彩斑斓 文化借鉴 文化渗透<br />D.文化平等 求同存异 文化自信</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本题考查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中国利用孔子学院这一平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是遵循文化平等原则,坚持求同存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D项符合题意;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并不会导致文化趋同,也不体现文化霸权,更不会进行文化渗透,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潇湘雨》《荷花亭》等中国歌曲深受人们喜爱。歌曲创作者将意境隽永的古诗词融入到现代旋律中来,让人们在聆听歌曲时深深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这说明(  )<br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br />②传统文化是现代歌曲发展的主要源头<br />③文化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br />④文化创新能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③④<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作用。材料中古诗词古为今用,说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也说明文化创新能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①④符合题意,现代歌曲发展的主要源头是社会实践,②错误;优秀文化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③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著名的设计大师路易吉·克拉尼说:“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是宝贵的创意资源,我们都要予以敬畏、珍惜。”他提醒说,如果一味把西方的标准当作自己的标准,会令中国设计师部分地丧失主体意识。只要对自己的文化保持充分自信,就能设计出大胆、新奇、令世界惊讶的作品。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  )<br />A.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反对外来文化<br />B.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并注入时代精神<br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br />D.促进文化交流借鉴融合</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考查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材料强调要重视对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继承,B项符合题意;A项中反对外来文化的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及文化交流融合的问题,C、D两项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br />①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br />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r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br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br />A.②③<br />B.①②<br />C.①③<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说明了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故③符合题意,入选;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说明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故②符合题意,入选,①④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这说明(  )<br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br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br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历久弥新<br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好的文艺作品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④正确。②说法错误,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③与材料主旨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成为人们的常备装备,利用各类电子终端阅读电子书已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但对于一些真正爱书的人来说,在读有意义的书时还是愿意选择纸质版。他们认为,读纸质书才能让人享受慢慢思考的乐趣。这说明(  )<br />①纸质书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br />②电子传媒将取代印刷媒体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r />③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br />④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br />A.①④<br />B.②④<br />C.①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备种不同的传媒方式都能促进文化的传播,不能说纸质书更能促进文化传播,①错误,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看旧传媒的消失,②错误;“手机、平板电脑等成为人们的常备装备,利用各类电子终端阅读电子书已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③符合题意,无论是大众传媒还是纸质书都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播,④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同意将中国大运河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不同于古建筑、古遗址的申遗,它是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对这类项目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尚属首次。我国积极申请并保护、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是因为(  )<br />①大运河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保护它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大运河是我国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br />③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财富,必须先继承后发展 ④大运河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br />A.②④<br />B.①③<br />C.③④<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说法错误;③中“必须先继承后发展”的表述有误;②④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村落,作为我国乡村文化的载体,孕育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了中国悠久文化的历史和脉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见证人。当我们毁灭村落时,也许会毁灭埋在下面的文化脊梁和精神家园。这警示我们(  )<br />①必须保护一切村落文化<br />②先继承再发展传统文化<br />③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br />④要树立文化自觉,保护本民族优秀文化<br />A.①③<br />B.①②<br />C.③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①中“一切”说法绝对;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之分,②观点错误;③④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建筑格调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如我国北方颇具华丽气质的封闭式四合院,开敞的苗族吊脚楼,秀丽的傣族竹楼和黄土高原的窑洞,蒙古族的蒙古包,这些姿质各异的建筑,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建筑文化,给人以强烈的感性冲击。由此可见(  )<br />①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民族建筑的多样性<br />②建筑是一种凝固的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建筑是民族的文化记录,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应给予保护<br />A.①②③<br />B.①③④<br />C.②③④<br />D.①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各具特色的传统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应该继承发扬,②③④符合题意。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①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农民画家老李创作的新闻漫画,直面现实,针砭时弊,褒扬正义,既保留了传统民间艺术的拙朴,又融入了中国现代漫画的幽默。材料说明,文化创新要(  )<br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br />③发挥教育的功能 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③④<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直面现实,针硬时弊”,体现了立足于社会实践,既保留了传统民间艺术的拙朴,又融入了中国现代漫画的幽默;体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①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教育的作用,③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云仙乡大芦山彝族青菜节、思茅港镇傣族泼水节、倚象镇云盘山苗族花山节等民族节日各具特色,庆祝这些民族节日(  )<br />①可以集中展示民族文化<br />②能够集中表达民族情感<br />③是书写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br />④是展示民族文化成就的标志<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①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②正确;汉字是书写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④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通过台湾诗人席慕蓉的《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br />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留存于民族心中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源泉 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①正确,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②错误;通过诗歌表达思乡之情体现了③,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要批判继承,且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也应该因时而变,④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那山、那水、那人——广西壮族文化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开幕,共展出广西壮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170余件(套),展现了广西壮族数千年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居住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节庆文化等。这说明(  )<br />①各民族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br />②中华各民族文化相互分割、存在差异<br />③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br />④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相互交融、渐趋一致<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①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材料体现了广西壮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①③符合题意,当选;②错在“相互分割”上,没有看到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共性;④中“渐趋一致”说法错误。</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经全球化发展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相互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 />材料一 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法国名著《茶花女》、英国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也征服了中国观众和读者;改编自我国爱情名著《牡丹亭》的同名舞剧在纽约上演,鲜明的中国风韵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br />材料二 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是多彩的,文化是多样的。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 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人类文化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br />(1)请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简要概述材料一所包含的道理。<br />(2)阅读材料,说明我国在国际交往中应如何实现文化的交流互鉴。</p></div></div>
<div><p>【答案】<br />(1)</p><p>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都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③文化多样性与共性的统一,使得文化交流既有可能,又有必要。</p><p><br />(2)</p><p>要尊重文化多样性。认同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充分发挥我们的文化优势,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博采众长。</p><p><br />【解析】第(1)问的知识限定为文化多样性。材料中美国有《泰坦尼克号》,法国有《茶花女》、英国有《罗密欧和朱丽叶》中国有《牡丹亭》这些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它们都是关于爱情的,也赢得了他国观众和读者的喜爱,这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借鉴。据此理论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第(2)问实质上是考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草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承认文化的多样性,还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据此,组织答案即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创作是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能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在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一部好的作品应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要认真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用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br />结合材料,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文艺创作者的启示。</p></div></div>
<div><p>【答案】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艺工作者,就要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br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文艺作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文艺工作者进行文化创作提供了深厚的实践基础。<br />③文化创新要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为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提供了宝贵资源,文艺创作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br />④在文化创作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既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同时也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br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材料对文艺创作的启示。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考生解答本题时需要回顾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材料体现的原理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主要体现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原理。</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备考年高考政治易错题集08 文化的作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