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海南省高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M国2011年货币供应量为15万亿元,同期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br />(1)假设该国货币供需均衡且货币价值稳定,那么,可推算出M国当年货币流通速度为( )<br />A.0.5次/年<br />B.1次/年<br />C.2次/年<br />D.3次/年<br />(2)若M国货币流通速度加快20%,国内生产扩大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特价水平的变化大致是( )<br />A.下降10%<br />B.上升10%<br />C.上升30%<br />D.上升50%</p></div></div>
<div><p>【答案】<br />(1)C<br />(2)B<br />【解析】(1)假设该国货币供需均衡且货币价值稳定,则意味着货币流通量与供应量相等。依据货币流通公式,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量=30÷15=2次/年。故本题答案为C. (2)M国2011年货币供应量为15万亿元,同期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假设货币的供需平衡,那么货币的流通速度=30÷15=2次/年;若M国货币流通速度加快20%,国内生产扩大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30×(1+10%)÷【2×(1+20%)】=13.75万亿元,M国2011年货币供应量为15万亿元,该国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13.75万亿元,则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现象,物价上升的变化率=(15﹣13.75)÷13.75≈10%;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br />(1)据统计,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44.9万户,占比高达99.3%:从业人员7056万人,占比77.9%:上缴税金1.5万亿元,占比54.3%。由此可以看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可以( )<br />①扩大消费需要<br />②增加财政收入<br />③降低恩格尔系数<br />④提供就业岗位<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②④<br />D.③④<br />(2)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一些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政府对比高度关注,为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政府可采取的经济措施有( )<br />①减免企业税收<br />②降低贷款利率<br />③提供信用贷款<br />④增加财政专项资金<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r />(1)C<br />(2)B<br />【解析】(1)依据题目信息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吸纳就业和上缴税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占有极大的比重。①选项和发展中小企业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排除;③选项的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与居民消费有关,发展中小企业与此无关,排除;②④切中题意,中小企业发展可以带动财政收入和就业岗位,正确;故选择C. (2)政府对经济的发展起宏观调控的作用可通过经济手段如税收、财政等措施进行调控经济发展。所以本题面对困境政府可采取的经济措施有①减免企业税收、④增加财政专项资金。②降低贷款利率、③提供信用贷款是银行所采取的措施。而银行是企业不是政府部门。故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本题选B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1年末,我国开始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试点行业选择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在税种上,营业税、增值税分别属于( )<br />A.流转税、流转税<br />B.流转税、行为税<br />C.流转税、财产税<br />D.所得税、流转税</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其中流转税是以商品交换中的交易额和劳务收入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例如,以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增值税,按营业额征收的营业税等,都属于流转税,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地区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过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户增收。<br />(1)此过程中,①通过分工和协作,提高了农业生产率②形成产业局部垄断,提高了农产品价格③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扩大了农产品需要④发挥规模经营的优势,降低了生产成本( )<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br />(2)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产业链条表明( )<br />①人们可以在初中基础上建立新的联系<br />②人为联系是人的能动活动的产物,是主观的<br />③人们建立人为联系的活动都 是有条件的<br />④人为联系的本质在于改变事物的原有属性<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r />(1)B<br />(2)D<br />【解析】(1)①农业产业化经营之所以能促进农户增收,是因为产业化经营分工更细,强化合作,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可见①项正确;②增加了农民收入,并未形成市场垄断,故②项错误;③产业化经营是从生产、流通环节进行分工与协作,拓宽农产品的流通渠道,扩大了农产品的供给,但不会扩大需求,故③项舍去;④产业化实行一体化经营,降低了生产成本,发挥了规模经营的优势④正确。故选:B. (2)联系的客观性:①观点错误,无论是人为联系还是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③观点错误,人为联系也不能改变事物的根本属性,题干说许多地区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过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户增收,说明人们可以在实践基础上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故②④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990~2009年,中国GDP和股票指数的年复合增长率平均值分12.9%、11.4%。累计涨幅分别为87%、92%,这表明( )<br />A.股市是经济发展的引领者<br />B.股市是实体经济的孵化器<br />C.股市是经济风险的避风港<br />D.股市是经济变化的晴雨表</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股市可以反映经济变化的情况,而不是引领经济的发展,A错误;<br />“实体经济”是用于描述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邮电业等产业部门),“虚拟经济”则是用于描述以票券方式持有权益并交易权益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主要指金融业),可见股票市场属于虚拟经济系统,B错误;<br />股票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因此股市不可能规避经济风险,C错误;<br />材料阐述中国的GDP与股票指数的年复合增长率,说明股市的变化反映了国家经济的变化,故D项正确。<br />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国高档商品的消费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据统计,2011年我国高档商品的销售总额超过百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30%,远高于同期全球增长率,我国高档商品的消费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br />A.消费者预期未来高档商品价格将趋于上涨<br />B.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攀比和从众心理<br />C.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br />D.居民消费已由生存资料消费向享受资料消费转变</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题目要求是寻找我国高档商品的消费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那么根据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消费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即选项C符合题意;<br />消费者的预期未来收入会影响居民消费,商品的价格也是影响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不是根本原因。所以选项A表述不符合题目要求,不选;<br />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但不是根本原因,选项B不选;<br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结构会越来越完善,在满足生存资料消费的基础上增加对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所以选项D观点本身错误,不选;<br />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2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的刑事诉讼法在证据制度、强制措施等方面增加了有关“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的这一修改( )<br />A.体现了人民民主、司法独立的要求<br />B.构建了公民实现基本权利的法律体系<br />C.立足于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保护<br />D.体现了既惩治罪犯犯罪又保护了人权的法制精神</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在证据制度、强制措施等方面增加了有关‘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ABC均不符合题意,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ABC.<br />只有D正确且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景区利用当地著名佛教庙宇进行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出现了商业开发过度、管理不规范以及“僧人”摆地摊、占卦算命等问题,当地政府为此制定景区游览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方案,进行整改。<br />(1)当地政府对该景区的综合整治,履行的职能是( )<br />A.发展宗教事业<br />B.保护信教自由<br />C.进行市场监督<br />D.提供旅游产品<br />(2)规范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br />①能够拓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途径,发展文化生产力<br />②能够消除封建迷信活动,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br />③有利于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br />④有利于消除信教群众与非信教群众信仰上的区别<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r />(1)C<br />(2)B<br />【解析】(1)A观点错误,发展宗教事业不是政府的职能,故排除A;B观点错误,保护信教自由也不是政府的职能,故排除B;C符合题意,题干说的是对商业开发过度、管理不规范以及“僧人”摆地摊、占卦算命等问题进行综合整治,应属于经济职能中的市场监管,故C当选;D观点错误,政府是宏观调控,不能直接提供旅游产品,故排除D.故选:C. (2)规范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发展当地旅游文化经济,发展文化生产力,故①正确;材料强调旅游文化的发展,故②项中消除封建迷信活动是错误的,排除;规范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防止出现非法的宗教活动,体现了政府对宗教事务及宗教活动的管理,故③正确;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会消除群众信仰上的差别,故④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同时向个各地方、各部分书面征求意见,并召开座谈会、论证会,直接听取公众代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在综合考虑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审议和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的决定。这一法律修改( )<br />①合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要求<br />②表明全国人大拥有制定税法的最高权力<br />③完善了依法治国的制度安排<br />④保护了公众对全国人大的监督权<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③与题目无关;<br />全国人大享有最高监督权,④说法错误。<br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提高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成效,某省制度2009~2012年法治城市创建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在“权力行使得到规范”、“依法维护和保障公民合法权力”等发面提出了具体的考核评价标准,出台法治城市建设的考核八分,进一步( )<br />①提升市民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br />②提升了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br />③体现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要求<br />④细化了政府部门的权利与责任<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材料中的考核内容与标准是会对政府行为的,可见①项与题意无关;<br />②项说法错误,执政能力的主体是共产党,不是政府;<br />材料强调“权力的行使得到规范”等,体现了政府的依法行政水平提高的要求,故③项正确;<br />④项正确,考核内容与考核标准更为具体,也就明确细化了政府的权力与责任,便于人民群众的监督。<br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1年,党员干部“进村入企”,服务群众,“下基层”活动在全国各地深入展开,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与困难群众共结成帮扶对子2710万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313万件,这些做法( )<br />①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举措<br />②是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制度创新<br />③是党服务基层群众,巩固执政根基的现实途径<br />④体现了联系群众、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的要求<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党内民主是指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而材料侧重于党与群众的关系,①排除;<br />材料中的做法体现了党员干部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而不是接受群众监督,②排除;<br />“党员干部‘进村入企’,服务群众”“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抚对子”,体现了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巩固执政根基,③④正确。<br />故正确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棷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br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br />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br />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br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材料中黎族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①正确;<br />“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体现了黎族文化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正确;<br />③错误,文化的性质不是地理环境决定的;<br />④错误,黎族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优秀的黎族文化才是促进海南经济发展的动力;<br />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 )<br />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br />②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br />③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br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①符合题意,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拍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的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表明了当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使收集、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变革;<br />②说法错误,社会制度的更替决定并改变文化的性质;<br />③说法错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br />④符合题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br />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920年,有人在一个狼群中发现了两个女童,立即把她们送到当地的孤儿院,她们怕水、火和光,白天躲藏,夜间活动,每晚都像狼一颈长嚎,吃肉时不用手而是用牙齿撕开吃,对他人不感兴趣、没有感情。“狼孩”现象佐证了( )<br />①人的感情交流方式取决于其有目的意识活动<br />②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其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生活<br />③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生活能力都是能改变的<br />④人在社会活动中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和情感<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人的感情交流方式取决于社会生活实践,而不是纯主观的意识活动,①错误;<br />从小生活在狼群中的女童虽然拥有人脑,但由于长期脱离社会生活而养成了和狼一样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这说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其生活方式,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才会通过人的实践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产生意识,这说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其精神文化生活,②正确;<br />一般来说,人的先天条件是天生的,具有客观性,人是无法改变的,③错误。<br />脱离了社会实践的狼孩,“对他人不感兴趣、没有感情”,说明人只有在社会活动中才能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和情感,④正确;<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因为( )<br />①人民群众是精神文化的财富的创造者<br />②文化发展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br />③文化发展决定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br />④精神文化需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物质力量<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①符合题意,“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精神文化的财富的创造者;<br />②符合题意,“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启示我们文化发展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br />③说法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物质生活水平决定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br />④说法错误,精神文化需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现实物质力量。<br />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说,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br />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br />②人的有目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历史发展<br />③人与社会的矛盾决定并改变社会的性质和面貌<br />④我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计划和有目的,因此,人的有目的意识活动会影响社会历史发展,②中“引领”的说法错误;<br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和社会的矛盾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③错误。<br />排除②③。<br />故选:B</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有人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发挥优点,而不是克服缺点。”<br />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指示对此加以辨析。</p></div></div>
<div><p>【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优点与缺点是对立统一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发挥优点有利于扬长避短,取得成功,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观点具有合理性。②不克服缺点,就不能真正发挥优点并取得成功。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观点具有片面性。<br />综上所述,此观点是片面的。<br />【解析】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优点与缺点是对立统一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发挥优点有利于扬长避短,取得成功,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观点具有合理性。②不克服缺点,就不能真正发挥优点并取得成功。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观点具有片面性。<br />综上所述,此观点是片面的。</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br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br />材料一:2008年以来,包括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二十国集团(G20)日益成为继八国集团(G8,由美、日等发达国家组成)之后全球重要的经济合作平台,在国际经济治理机制中,发展中国家更加平等地与发达国家对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2010年发展中国家的GDP占全球的45%。<br />材料二:根据2008年的改革方案,发展中国家在IMF(187个成员国)中的投票权比例从40.5%上升为42.1%,发达国家则相应地由59.5%下降为57.9%。其中,投票权居前10位的国家中有4个发展中国家,他们的投票权合计占14.18%,中国的投票权为3.65%,居第六位,美国的投票权为16.74%,居第一位且拥有对重大决策的否决权。<br />(1)根据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概括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并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br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应如何应对材料所反映的国际形势变化。</p></div></div>
<div><p>【答案】<br />(1)</p><p>①特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发展中国家相对崛起;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②影响:把世界各国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了经济合作与发展;加剧了全球经济不稳定,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p><p><br />(2)</p><p>①积极利用了G20和IMF等国际经济治理机制,广泛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②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加强同发达国家的战略对话,深化合作;③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为建立和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p><p><br />【解析】第(1)问:①特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发展中国家相对崛起;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②影响:把世界各国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了经济合作与发展;加剧了全球经济不稳定,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br />第(2)问:①积极利用了G20和IMF等国际经济治理机制,广泛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②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加强同发达国家的战略对话,深化合作;③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为建立和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br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br />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br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各地竞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的现象。<br />(2)材料表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br />(3)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角度,就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出两条建议。</p></div></div>
<div><p>【答案】<br />(1)</p><p>①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利于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加剧了对文化资源的争夺;③一些地方文化创新力弱,发展文化产业的办法不多。</p><p><br />(2)</p><p>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从而取得成功。②脱离实际,靠虚构历史文化名人等来搞文化旅游,无视客观规律的制约,不可能取得成功。</p><p><br />(3)</p><p>①发掘历史文化资源蕴含的民族精神,打造优秀旅游文化产品;②坚持保护优先,防止破坏性开发。</p><p><br />【解析】(1)①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利于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加剧了对文化资源的争夺;③一些地方文化创新力弱,发展文化产业的办法不多。(2)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从而取得成功。②脱离实际,靠虚构历史文化名人等来搞文化旅游,无视客观规律的制约,不可能取得成功。(3)①发掘历史文化资源蕴含的民族精神,打造优秀旅游文化产品;②坚持保护优先,防止破坏性开发。<br />【考点分析】<br />第(1)问:本题是评价类试题,坚持“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基本逻辑回答。①首先回答各地竞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这种现象的性质。对的谈意义,即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经济,有利于发展文化生产力,错误的谈危害,造成文化市场上令人忧虑的现象;②其次回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即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地方缺乏文化创新能力,往往脱离实践发展文化产业是没有生命力的;③最后如何解决这种现象带来的问题,政府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地方要立足实践进行文化创新与发展。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对“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的观点进行分析说明,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看到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考生可以从首先从规律的客观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要尊重规律。然后可以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分析说明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规律。最后可以从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有机的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第(3)问:本题属于措施类解答题。回答本题,第一要注意,角度是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第二是围绕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旅游文化产业来提建议。可以从传承优秀中华文化中的精华角度回答,也可以从创新角度回答等。</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br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艰辛的探索过程,结合经济学常识,在①﹣④处填上恰当的内容。</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104.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时间</p></td><td style="width:160.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会议</p></td><td style="width:229.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论断</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982年</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党的十二大</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984年</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我国社会经济是①   </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987年</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党的十三大</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我国经济体制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992年</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党的十四大</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②   </p></td></tr></table><p>上表反映了我国以③   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确立这一导向是为了发挥④   。</p></div></div>
<div><p>【答案】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或有计划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或市场化);市场在资源配中的决定性作用<br />【解析】①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或有计划商品经济)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市场(或市场化)④市场在资源配中的决定性作用<br />(作答的各项内容顺序不能颠倒,否则不得分)</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br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br />为挽救一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一位高三学生于2012年4月专程来到北京捐献造血干细胞。“功课落下可以补,生命只有一次”,他先救人、再补课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人们,网友亲切称他为最美中学生,称赞他在道德的高考中得了满分。<br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道德与伦理知识说明道德榜样为什么具有巨大力量。</p></div></div>
<div><p>【答案】①道德榜样容易使人产生认同感。该同学的行为体现了先进道德的要求,深深感动了人们。②道德榜样的高尚品质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增强奋发向上的动力。该同学的行为能够使人们在感动之余,自觉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br />【解析】①道德榜样容易使人产生认同感。该同学的行为体现了先进道德的要求,深深感动了人们。②道德榜样的高尚品质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增强奋发向上的动力。该同学的行为能够使人们在感动之余,自觉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