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政治科学思维常识选修4专题一第一节探究思维奥妙同步训练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而思维却可以帮助人们突破这一天然的界限。这种观点表明思维具有       (     )<br />A.概括性<br />B.能动性<br />C.间接性<br />D.预见性</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思维却可以帮助人们突破人的感官这一天然的界限。表明思维的间接性,故选C。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平时看到的树,总是有高或矮、直或曲、粗或细、阔叶或针叶、乔木或灌木、落叶或常青等个性特征。“树”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木质茎干植物。这反映出思维具有________特征       (    )<br />A.间接性<br />B.能动性<br />C.概括性<br />D.主观性</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树”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思维的概括性。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锯刀锯木,其温度在升高;火炉烧水,水温在升高;春夏秋冬,气温在变化。在这些现象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东西,即大量物质粒子的无规则运动。这说明( )<br />A.不同现象表现不同的本质<br />B.本质决定现象,本质相同,现象一定相同<br />C.不同的本质表现为不同的现象<br />D.现象是事物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现象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东西,即本质。A、B、C明显错误。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上述事实蕴涵的道理是(   ) ①人们可以认识和创造规律 ②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③思维的间接性和能动性可以帮助人们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世界 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的思维能动性的表现<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②③<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①是错误,排除,④与材料不符,排除。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上述材料还说明( ) ①创造性思维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       ②分析是唯一科学的思维方法<br />③只要解放思想,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④只有勤于思考、善于分析,才能有所创造<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②③<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②③明显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有胡子就算知识渊博,那么山羊也能讲课了”说明了( ) ①人的思维风格不同,表现出很多差异             ②人们可以直接感知到未知的事物 <br />③只看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不能获得一个正确的认识 ④如果感性材料虚假或片面,或加工制作失误,就容易导致认识上失真<br />A.①③④<br />B.②③④<br />C.①②③<br />D.①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②明显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是( )<br />A.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抽象思维是形象思维的必然结果<br />B.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分属思维过程的初级、高级阶段<br />C.离开了抽象思维的形象思维是不完整的思维<br />D.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各有其独特的功用,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A、B、C明显错误。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有一次,日本的营销人员在一家饭店观察到“老外”饮茶,由于欧洲人的鼻子较大,当茶水少于半杯时,鼻子便碰到杯沿上,若想喝完茶水,必须仰起脖子,既不方便,也有失欧洲人的绅士风度,日本营销人员回国后,研制生产了“斜口杯”,风靡了欧洲市场。这表现思维创新( )<br />A.是人们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br />B.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简单反映<br />C.泛指所有思维都具有的能动性<br />D.不能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只能运用非常规的方法</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日本的营销人员观察到“老外”饮茶的事情,研制生产了“斜口杯”充分体现了人们思维活动在实践中进行的。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就在这块取》讽刺了有些人金钱至上的人生观。这是属于( )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08/39c6918d/SYS201702110823546516590337_ST/SYS201702110823546516590337_ST.001.jpeg" width="100" height="1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抽象思维<br />B.形象思维<br />C.个体思维<br />D.群体思维</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从漫画取 “这块”不能选出正确答案。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br />A.感性认识对于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r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br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br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发展,人们的消费观、价值观、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表明(   )<br />A.人们的思想观念决定着社会的发展<br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br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br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发展, 人们的消费观、价值观、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是错误的,B、C没有体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第十一届全运会吉祥物“泰山童子”,创作灵感来源于充满文化、自然内涵和动人传说的“五岳之首”——泰山,以拟人化的泰山石赋予吉祥的寓意。这说明(     )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08/39c6918d/SYS201702110823548153718898_ST/SYS201702110823548153718898_ST.001.png" width="162" height="15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艺术作品是对原型审美的虚假反映<br />③意识来源于艺术家的创意 ④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br /><br /><br />A.①②④<br />B.①③④<br />C.②③④<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②③明显错误的,排除。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要改变漫画《失地农民的困惑》中出现的现象,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保护土地,这说明(      )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08/39c6918d/SYS201702110823548868944641_ST/SYS201702110823548868944641_ST.001.jpeg" width="130" height="1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br />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br />C.正确的意识能够决定自然的进程<br />D.发挥意识能动性就能认识客观规律</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漫画说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应选B项。ACD三项本身都不对,A项错在“改变”,C项错在“决定”,D项夸大了意识能动性作用,应排除。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比尔盖茨说:“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br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r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br />C.正确意识具有决定作用<br />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是引文类试题,要正确理解材料的哲学寓意。本小题主要考查的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材料中的创意指的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创意的"裂变效应"体现了意识具有能动 作用,A、D说法正确,但与题目无关,C的说法是错误的。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中属于意识现象的有(     ) ①刺激感应性②自然科学③宪法④鹦鹉学舌⑤“十二五”规划⑥和平与发展⑦紫外线<br />A.②③⑤<br />B.①②③④<br />C.④⑥⑦<br />D.②④⑥</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找出正确答案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明(      )<br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br />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br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br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通读材料后,关注点落在"文化,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用哲学的语言来说应该这样理解(     )<br />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造<br />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br />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br />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艺术以客观现实为摹本,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艺术家的创作脱离不了客观现实。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br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计划<br />B.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br />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r />D.意识活动具有科学预见性</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知识点。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加入了自己的情感,故具有主动创造性。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经国务院批准,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煮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这表明(     ) ①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r />③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④正确的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①③ 明显错误,排除 。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的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08/39c6918d/SYS201702110823552102477430_ST/SYS201702110823552102477430_ST.001.png" width="200" height="14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br /><br />A.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br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r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地、有选择的<br />D.规律是客观的,人们要遵循规律、创新规律</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从漫画中不难看出,正确答案。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认为,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因此,在实践中必须获得科学思维,尽量避免任何错误。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p></div></div>
<div><p>【答案】(1)“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这句话正确揭示了实践与思维的辩证关系以及思维反作用的二重性,是正确的。因此,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获得正确的认识是必要的。(2)思维具有间接性。这种间接性也可能为感性材料的虚假或片面,或加工制作的失误,导致认识失真。因此,人们在对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只有经过不断纠正错误,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3)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思维,必须深入实践,切实把握基本事实,把握正确的思维形式,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正确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勇于并善于创新,自觉纠正错误,才能获得科学思维。<br />【解析】本题对思维的认识,只要回答条理清晰,即可。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吕氏春秋》中说,“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明,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包含着科学思维常识中的哪些道理?</p></div></div>
<div><p>【答案】(1)思维具有间接性特征。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2)现象与本质是联系的,理性认识不管多么抽象,归根到底都是对一定客体的正确或歪曲的反映,在客观事物中都有它的原型。(3)认识现象并不等于认识本质。要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造福人类,就必须透过现象,抓住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上升到抽象思维。<br />【解析】分析材料包含的科学思维常识的道理。同学们学会综合分析。 </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1画的是位少女,图2画的是位老妪,有人做过实验,让两组人分别看图1和图2,再共同看图3,结果出现不同效果。请根据材料回答: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08/39c6918d/SYS201702110823553495351841_ST/SYS201702110823553495351841_ST.001.jpeg" width="167" height="17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你在图3看到什么?<br />(2)为什么同样一幅图案,会读出多种含意?<br />(3)图形欣赏产生的不同效果表明科学思维常识什么道理?<br />(4)试一试,你能否将解读到的不同含意的画面同时呈现出来。</p></div></div>
<div><p>【答案】<br />(1)图3中既有少女的形象,也有老妪的形象。 <br />(2)思维具有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同思维的能动性相联系的。人们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不同,对被观察的对象加工就不同,形成的认识就不同。 <br />(3)思维受主观因素方式的制约。 <br />(4)不能。至多能在两种图像之间进行切换,说明思维加工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 <br />【解析】本题问题设置角度多,但是依据材料不难回答。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2010年2月10日,人民网载文指出,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和传播工具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人可以随时更方便地获取全国各地的天气预报信息,并且我们也发现如今的天气预报准确率越来越高。天气预报员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收集、整理信息进行思维决策的过程。对于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报员的结论又是各级领导对社会公众指导和进行防灾活动决策的前提,因此,预报员的预报结论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必须慎重地作出。这就要运用科学决策。科学的预报思维是预报员对于预报对象,运用专业知识,通过常规和非常规性分析,运用判断进行的综合思维。经过一系列程序化的思维,目的是减少预报工作中的随意性,弥补技术和经验的不足,以清晰的科学逻辑思维制作更接近于实况的天气预报 从科学思维的角度,谈谈如何理解当今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越来越高。</p></div></div>
<div><p>【答案】(1)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它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2)天气预报信息的作出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每个地方的气象台站都是根据本地的气候特征,结合实践经验,确定对某类天气的预报流程,这是科学预报的基础。(3)天气预报信息的作出,就是凭借过去积累下的经验和历史资料,再加上对现实天气资料的跟踪分析,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找出天气变化的规律,然后对天气变化的发展趋势作出更进一步的准确预报。<br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进一步理解当今的天气预报信息是如何体现思维的科学性的。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垃圾围城成为各国关注的问题。在垃圾围城的恐怖阴影下,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在“垃圾反恐”中,公众参与是解决垃圾问题的动力。“垃圾反恐”不仅促进了公民意识的表达,也是公民意识的考验。请围绕“变废为宝”这一主题,展示自己对垃圾处理的现象,并运用想象方式的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对自己的想象加以说明。</p></div></div>
<div><p>【答案】①展示一个固绕主题的想象。(想象内容略)②a.把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并按照有意想象的要求,找出不同对象之问的关联,给抽象思维的对象建立富有创造性的新形象。b.通过提出“假如”式问题,将与事实相反的情况作为事物发展的一种条件,仿照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推测事物可能发展的前景。<br />【解析】要求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说明 </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