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0:47:06

人教版高三政治科学思维常识选修4专题二第三节恰当运用简单判断同步训练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甲和乙是同案犯”与“甲和乙是盗窃犯”这两个命题(  )<br />A.都是关系命题<br />B.前者是关系命题,后者不是关系命题<br />C.都不是关系命题<br />D.前者不是关系命题,后者是关系命题</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考查关系命题的判断。</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任何判断都必须用语句表达。下列语句中,不能够准确表达判断的是(  )<br />A.苏轼是伟大的诗人<br />B.飞机<br />C.天空格外的蓝,白云格外的白<br />D.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数</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注意本题关键词“不能够”准确表达判断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判断是事物情况的反映。要形成一个恰当的判断,需具备的条件有(  ) ①要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 ②要运用内涵明确、外延确定的概念构成判断 ③恰当搭配和使用概念的主项、谓项、量项和联项 ④全称判断不得用作特称判断<br />A.①②③<br />B.①②④<br />C.①③④<br />D.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判断的基本内涵。</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直言判断划分中,不需要量项的是(  )<br />A.全称判断<br />B.特称判断<br />C.肯定判断<br />D.单称判断</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本题考查直言判断的相关知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判断的形式结构看,“曹操与曹植不是兄弟”是(  ) ①简单判断 ②关系判断 ③性质判断 ④联言判断<br />A.①<br />B.①②<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判断的形式结构的角度,分析问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中,属于偶传递关系的是(  ) ①全同关系 ②矛盾关系 ③交叉关系 ④反对关系<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①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考查概念的外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王芳比周玉大两岁,周玉比王艳大两岁”这个关系判断为(  )<br />A.传递关系<br />B.反传递关系<br />C.偶传递关系<br />D.偶对称关系</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考查关系判断的基础知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了”这个判断是(  )<br />①肯定判断 ②否定判断 ③特称判断 ④单称判断<br />A.①③<br />B.②④<br />C.①④<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 句子中没有否定,因此是肯定判断,特称判断是指反映某类事物中至少有一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如“有些同学是三好学生”、“有的学科不是必修课”。我国 的环境污染是一类事物中的一个,因此属于特称判断。</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些中学生是共青团员”对这个判断表述正确的是(  ) ①“有些”是量项 ②“中学生”是主项 ③“是”是谓项<br />④“是”是联项 ⑤“共青团员”是谓项 ⑥“共青团员”是主项<br />A.①②④⑤<br />B.①②③⑥<br />C.①②③⑤<br />D.①②④⑥</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③明显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br />A.这个判断正确地断定了认识对象的关系<br />B.“吸烟”和“患肺癌”有必然的条件关系<br />C.这个判断中概念搭配不当<br />D.这个概念对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断定不准确</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B、C的判断是错误的,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所有的大学生是学生”和“有的学生是大学”这两个判断中,谓项都是(&#xa0;&#xa0;&#xa0; )<br />A.都是周延的<br />B.都是不周延的<br />C.既有周延的,也有不周延的<br />D.不能区分</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重要本题问的是谓项的共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对判断认识正确的是&#xa0; (&#xa0;&#xa0;&#xa0;&#xa0;&#xa0; ) ①要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br />②在概念、质量、关系(包括条件关系)的把握上必须明确、准确<br />③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的标准,将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的<br />④有所断定和有真有假是判断的逻辑特征。<br />A.①②③<br />B.②③④<br />C.①②③④<br />D.①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判断认识的相关知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判断的“质”,判断的“量”认识正确的(&#xa0;&#xa0;&#xa0;&#xa0;&#xa0;&#xa0; ) ①判断的质是指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br />②判断的量是指判断对对象的数量范围的断定<br />③直言判断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共有六种判断形式<br />④“质”是“量”, “量”是“质”,“质”和“量”是一样的。<br />A.①②③<br />B.②④<br />C.②③④<br />D.①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考查判断的“质”,判断的“量”认识正确的即可,④明显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不属于判断的是(&#xa0;&#xa0;&#xa0; )<br />A.美日联合军演矛头直指中国<br />B.“桑迪”飓风强袭美国,造成严重的损失<br />C.为什么老百姓日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br />D.温家宝:房产商应流淌着道德的血液</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判断是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的思维形式。对认识多想有所判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C没有出现这一基本特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月亮绕着地球转,月亮与地球之间相距三十八万公里,这是(&#xa0;&#xa0;&#xa0; )<br />A.一个性质判断<br />B.一个关系判断<br />C.两个性质判断<br />D.两个关系判断</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月亮绕着地球转,是关系判断。月亮与地球之间相距三十八万公里,也是关系判断。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判断中,属于直言判断的是(&#xa0;&#xa0;&#xa0; ) ①高二四班有些学生不是团员<br />②张三比李四大四岁,李四比王五大五岁<br />③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br />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br />A.①②③<br />B.②③④<br />C.①②④<br />D.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①③④属于直言判断(性质判断),②属于关系判断。</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中学高三(1)班举行了关于公民政治参与的主题交流活动。王敏说:我对政府工作提出过批评建议;张宇说:我参加过居民委员会的选举;李林说:我找过人大代表反映过交通问题;刘浩说:我参加过出租车价格调整的听证会。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可以判断 ①王敏发现了政府没有合理行政&#xa0;&#xa0; ②张宇依法直接行使了民主权利<br />③李林参与的是基层的民主管理&#xa0;&#xa0; ④刘浩参与政府的民主决策过程<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①是错误的判断,③是在行使监督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传递性角度可以划分为是(  ) ①传递关系&#xa0;&#xa0; ②反传递关系&#xa0; ③偶传递关系&#xa0;&#xa0; ④递进关系<br />A.①②③<br />B.①②③<br />C.②③④<br />D.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④递进关系明显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系判断从结构上来讲,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xa0;&#xa0; )。<br />①主项&#xa0;&#xa0;&#xa0; ②量项&#xa0;&#xa0;&#xa0;&#xa0; ③ 关系&#xa0;&#xa0; ④关系项 <br /><br />A.①②③<br />B.①③④<br />C.②③④<br />D.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关系判断从结构上来讲,有三个要素,所以②③④是正确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一个猎人,买来几条猎狗,他规定凡是能够在打猎中捉到兔子的,就可以得到几根骨头,捉不到的就没有饭吃。于是猎狗们纷纷去努力追兔子,过了一段时间,问题出现了,捉到大兔子和捉到小兔子得到的骨头差不多,猎狗们发现了这个窍门,专门去捉小兔子。猎人经过思考后,决定采用新的分配方法,即每过一段时间就统计一次猎狗捉到兔子的总重量,并按照重量来决定猎狗一段时间内的待遇,于是猎狗们捉到兔子的数量和重量又都增加了。以上材料的寓意说明(&#xa0;&#xa0;&#xa0;&#xa0; ) ①公平为效率提供持久动力&#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 ②效率为公平奠定必要基础<br />③公平是追求效率的社会条件&#xa0;&#xa0;&#xa0;&#xa0;&#xa0;&#xa0;&#xa0; ④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br />A.①<br />B.①②<br />C.①②③<br />D.①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公平与效率的关系①②③④都对。</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 小华在作文中写道:“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我们不能辜负这段美好时光。” 材料二 小明告诉爷爷:“公园里有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样子很特别。”<br />材料三 一位读者致函某报社:“批评该报,有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br />请纠正上述材料中的不当之处。</p></div></div>
<div><p>【答案】(1)材料一的不当之处在于“中学生”与“重要阶段”是判断的主项与谓项关系搭配不当,应该说:中学阶段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2)材料二的不当之处在于“仙人掌”“也不是植物”这是把概念的种属关系误认为全异关系,可以改为“也不是树木”。(3)材料三的不当之处在于量项“有些”的误用,应该改为“所有”<br />【解析】本题是基础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人请客,见主客迟迟未到,便焦急地说:“唉,该来的没来。”来陪客的人一听,有的坐不住走了。见主客还未到,又有陪客走了,他更着急,脱口而出:“不该走的走了。”话音刚落,所有的客人都走了。此人傻了:“我错在哪儿了?”此人请客失败,问题出在哪里?你能纠正他的错误吗?</p></div></div>
<div><p>【答案】(1)此人请客失败,问题出在他在请客时没有运用好关系判断的量项,犯了主项与谓项搭配不当的错误,结果造成了别人的误解,致使请客失败。(2)此人可以说:“有的该来的没来”和“有的不该走的走了”。<br />【解析】运用关系判断解决实际问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试指出下列逻辑判断是否含有逻辑错误。一、甲队胜乙队,乙队胜丙队,则甲队胜丙队。二、甲地距乙地很近,但乙地距甲地很远。</p></div></div>
<div><p>【答案】(1)这组判断有逻辑错误。其错误在于把“……胜……”这种偶传递关系当成了传递关系。(2)在这对关系判断中,关系词“……地距……很近”是一个表示对称关系的词项,所以,由“甲地距乙地很近”可得知“乙地距甲地也很近”。而题中却说“乙地距甲地很远”,这里包含前后矛盾、逻辑关系混乱的逻辑错误。<br />【解析】运用判断解决实际问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偶传递关系的角度,分别分析下列关系,判断属于何种关系 陈爽与周玉是同龄人,周玉与李倩是同龄人;<br />王芳比周玉大两岁,周玉比王艳大两岁;<br />陈爽与周玉是朋友,周玉与李倩是朋友。</p></div></div>
<div><p>【答案】(1)陈爽与周玉是同龄人,周玉与李倩是同龄人,可知陈爽与李倩也是同龄人,这种关系是传递关系。(2)王芳比周玉大两岁,周玉比王艳大两岁,可知王芳比王艳大四岁,而不是两岁,这种关系是反传递关系。(3)陈爽与周玉是朋友,周玉与李倩是朋友,可知陈爽与李倩可能是朋友,也可能不是朋友,这种关系是偶传递关系。<br />【解析】本题重点把握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偶传递关系。</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位老人与一个猎人是朋友。一天,猎人送给他一只野兔,老人当即将兔子做成美味,招待猎人。几天后,有五六个人找上门来,自称是送兔子猎人的朋友。老人便拿出剩下的兔子汤,招待了他们。没过几天,又来了八九个人,自称是猎人的朋友的朋友。面对一帮无赖,老人端上一盆洗碗水让他们喝,说:“既然是送兔子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就应该喝兔子汤的汤!” 从传递性角度看,那些无赖使用的是什么关系?老人的智慧表现在哪儿?</p></div></div>
<div><p>【答案】那些无赖将朋友这种偶传递关系,强化传递关系。老人的智慧表现在:用反传递关系对付那些无赖不当的传递关系。<br />【解析】本题考查传递关系的相关知识。</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高三政治科学思维常识选修4专题二第三节恰当运用简单判断同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