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0:46:34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灵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政治开学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为支持尼泊尔抗震救灾,中国政府决定向其提供2000万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包括帐篷、毛毯、发电机等。这些物资以包机方式发运尼泊尔灾区。从商品含义的角度看,上述救灾物资( )<br />A.不是商品,因为不是劳动产品<br />B.是商品,因为满足了灾民需要<br />C.不是商品,因为没有用于交换<br />D.是商品,因为它具有使用价值</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知识。<br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凡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为支持尼泊尔抗震救灾,中国政府决定向其提供2 000万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上述救灾物资不是商品,因为没有用于交换。C正确且适合题意;<br />上述救灾物资是劳动产品,A说法错误;<br />B D判断错误,故排除。<br />所以答案是:C。</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当天,不少商家推出购满××元商品返还××元购物券的活动,很多消费者为了获得购物券想方设法凑足购买对应满额商品。狂欢之后,一些消费者发现“凑单”购买的许多商品是自己不需要的。这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br />A.是求异心理引发的,不值得提倡<br />B.是攀比心理引发的,并不可取<br />C.违背了适度消费原则<br />D.违背了理性消费原则</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心理的知识。<br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的特点具有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材料中“一些消费者发现“凑单”购买许多商品是自己不需要的”是受从众心理影响的体现,没有坚持理性消费原则,选D;<br />A和B强调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不选;<br />C与题意无关。<br />所以答案是:D。</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经济生活中,一种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会引起另一种现象的产生。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关系的有( )<br />①汽车的价格的下降,会使汽油的需求量增加<br />②水务公司供水价格提高,会使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幅减少<br />③合肥至北京的高铁开通,合肥飞北京航班的客流量可能下降<br />④重大节假口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导致居民消费以享受型为主<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知识。<br />在经济生活中,一种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会引起另一种现象的产生。当汽车的价格的下降,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增加,故也会使汽油的需求量增加,故①符合题意入选;<br />当合肥至北京的高铁开通后,人们乘坐高铁出行增加,那么乘坐飞机的相对会减少,故③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指出,从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各领域支出增速来看,教育支出同比增速最高,达到15.1%:社会保障和就业同比增长11.6%,排在第二位;城乡社区支出位居第三,增速为9.9%。这表明( )<br />①“看不见的手”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br />②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公共财政的应有之义<br />③国家运用经济手段缩小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br />④国家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经济运行质量<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宏观调控的知识。<br />材料体现的是“看的见的手”——国家的宏观调控促进了社会公平、人民生活的改善,不是“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促进社会公平,人民生活的改善,①不选;<br />材料体现了国家发挥财政的作用使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这表明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是公共财政的应有之义,②正确;<br />用于社会保障、城乡社区方面的财政支出增速较快,这表明国家运用经济手段缩小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③正确;<br />材料并没有体现出财政用于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方面,④不选。<br />所以答案是:C。</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社会生产过程必须有多种要素的参与,其中,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足( )<br />A.劳动者的素质<br />B.科学技术水平<br />C.企业家的才能<br />D.资本充盈程度</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力的知识。<br />生产力中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三个要素,其中劳动者是最活跃,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劳动者的素质。故A项入选;<br />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br />所以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我国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落实和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科技进步贡献率上升到56.2%,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上述做法旨在( )<br />①强化创新引领作用,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br />②推进新动能成长,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br />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机制<br />④推动需求侧改革,进一步增强发展的活力<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考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br />“我国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落实和完善‘双创’政策措施”旨在强化创新引领作用,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推进新动能成长,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br />选项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排除;<br />选项④不符合题意,材料属于供给侧改革,而不是需求侧改革,排除。<br />所以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月6日,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1美元对人民币从6.5169元变为6.5314元。这表明( )<br />①商品出口成本降低<br />②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升高<br />③海淘商品售价下跌<br />④赴美旅游消费支出增加<br />A.①③<br />B.②③<br />C.③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本题考查汇率的知识。<br />题目中,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1美元对人民币从6.5169元变为6.5314元。可以美元相对于人民币升值,故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升高,但是对于我国人们而言赴美旅游消费支出增加。故②④入选;<br />①选项错误,商品出口成本会增加;<br />③选项错误,海淘商品售价上涨。<br />所以答案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诗经·卫风·氓》中有“抱布贸丝’’的说法,对这种交易方式认识正确的有( )<br />①这是一种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br />②这是商品流通的一种具体方式<br />③在这种交换方式中不遵循等价交换原则<br />④在这种交换方式下不会出现通货膨胀<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③④<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有关知识。<br />“抱布贸丝”是一种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①正确;<br />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抱布贸丝”并不以货币作为媒介,不属于商品流通,②不选;<br />“抱布贸丝”也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③错误;<br />这种交易方式不以货币为媒介,故不会出现通货膨胀,④正确。<br />所以答案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这两种观点( )<br />①都回答了世界的本原问题<br />②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br />③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br />④前者是朴素唯物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br />A.③④<br />B.①④<br />C.①②<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br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源于活火,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了唯物主义;柏格森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即意识是世界本原,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所以二者都回答了世界的本原问题,同时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①②两项表述符合题意;<br />材料没有体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排除③④。<br />所以答案是:C。</p><p>&#xa0;</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灵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政治开学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