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0:46:13

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政治部分)(新课标Ⅰ)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下列计入中国GDP的产品或劳务是( )<br />A.北京厨师为家人做了一顿丰盛晚餐<br />B.上海商人购买的一件精美的清代瓷器<br />C.中国某企业在纽约工厂生产的汽车玻璃<br />D.外国某企业在武汉工厂生产的空调和冰箱</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学的基本概念GDP的涵义。非常基础也非常简单。抓住材料关键词“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A不属于生产,B购买的清代瓷器属于文物买卖,不属于生产的最终产品,C不属于在国内的行为,D虽然是外国企业,因为GDP是以国界为范围计算产品和劳务的,所以符合题意,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对“十三五”脱贫攻坚作出了全面部署。根据材料回答问题。<br />(1)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br />①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br />②发挥了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br />③优先维护了贫困人口的政治经济权利<br />④是完善农村基层群众性组织的重要举措<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br />(2)2016年9月,某省探索发行易地扶贫搬迁债券,用于弥补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资金缺口。该债券首期额度5亿元,社会资本认购高达35亿元。以发行债券方式支持扶贫,可以( )<br />A.扩大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br />B.减少政府扶贫资金的支出<br />C.拓宽扶贫资金的筹措渠道<br />D.促进扶贫资金的精准运用</p></div></div>
<div><p>【答案】<br />(1)A<br />(2)C<br />【解析】(1)本题考查脱贫扶贫的意义。精准扶贫是共同富裕的表现,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与题意不符,扶贫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不体现政治权利;④这不属于基层民主的范畴,也不是农村基层群众性组织的内容。答案选A。<br />(2)本题考查对国债的认识。政府发行债券是为了弥补国家资金缺口,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加上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财政收入的增幅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对于民生的财政支出,我们仍然是每年都在增加。这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材料中的做法就是为了拓宽资金筹集的渠道。其它项说法不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2015年12月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要求,各国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继续带头减排,并对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协定坚持了发达估计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原则,这一原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br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了事物的性质<br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br />③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br />④只有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结,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析】先看设问的限定是唯物辩证法,选项都是矛盾的观点。通过材料,把握关键词是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原则。共同是矛盾的普遍性,也是矛盾的共性;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矛盾的特殊性,也是矛盾的个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也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联结关系。①②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br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br />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br />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br />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能用直接经验去检验间接经验,②说法错误。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材料中没有体现,③和题意不符。①是材料中直接的,很明显能体现出来的,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利用佐证了( )<br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br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br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br />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观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但是联系也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我们不能消除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③说法错误,取决于颠倒了二者的关系,④说法正确,我们把握了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能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br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br />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br />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br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关键是对材料我们要有整体而全面的了解。①说法正确,材料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体现了这一点;②说法错误,主观的创新意识不能作为实践的出发点;③说法错误,我们认识事物的顺序应该是先个别,再到一般,在回到个别,也就是由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顺序;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 />我国是一个消费品制造大国,也是消费大国。<br />目前,我国生产的消费品中,家电、塑料、五金、食品、陶瓷等行业1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家电、制鞋、棉纺、服装等产能占全球的50%以上。<br />据统计,2005~2014年我国境外消费年均增长25.2%,是同期国内社会消费总额增速的2倍。2016年我国出境人次达1.35亿,境外消费达2600多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用于购买服装、化妆品、箱包、奶粉、手表等商品。2016年中国奢侈品消费超过1100亿美元,其中76%的消费发生在境外。<br />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14分)</p></div></div>
<div><p>【答案】我国消费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生产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采用先进工艺和高的质量标准,提高消费品质量;加大高端消费品研发投入,优化消费品供给结构;加强品牌培育和推广,提升自主品牌的价值;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br />【解析】从材料看,我国消费出现了生产和消费不半衡的现象,国内生产的商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供给侧出现了问题。企业应该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依据市场规则,调整生产结构,进行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应对这些问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br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有关公职人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br />2016年10约12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界立法会新当选议员的宣誓仪式上,个别候任议员在宣誓时擅自篡改誓词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应该重新安排宣誓的争议,并由此影响立法会的正常运作。<br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就相关公职人员“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作如下解释:宣誓是该条所列公职人员的法定条件和必经程序;宣誓必须符合法定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宣誓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监誓人面前进行。<br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p></div></div>
<div><p>【答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解释基本法的权力。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根本利益,遏制“港独”;维护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尊严;维护“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法治秩序。<br />【解析】全国人大解释法律是因为全国人大具有立法权,是我国的立法机关。对这法律解释的意义在于体现了国家的管辖权,是民主集中制的要求,是维护国家统一、坚持党的领导的要求。本题回答的时候要侧重从两个方面,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什么能解释,二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法律的重要意义。</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br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仅仅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首饰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br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10分)<br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2分)<br />(3)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p></div></div>
<div><p>【答案】<br />(1)</p><p>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p><p><br />(2)</p><p>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树立人民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p><p><br />(3)</p><p>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p><p><br />【解析】(1)《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在于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文化,立足实践,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创新。(2)此题考察范围是社会历史主体,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角度作答。(3)学校可以通过演讲、辩论、宣传节目等方式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政治部分)(新课标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