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0:45:46

备考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9 走近国际社会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针对美媒太肆炒作中国在南海永兴岛部署防空系统,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在自己的领土上部署必要的国土防卫设施,与美国在夏威夷布防没有任何本质上的不同,希望美方不要在此问题上混淆是非。中国在南海永兴岛部署防空系统是主权国家在行使( )<br />A.独立权<br />B.自卫权<br />C.管辖权<br />D.平等权</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自卫权,自卫权指国家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自卫权包括的内容:一是防御,即国家使用自己的一切力量进行国防建设,如建立军队、建筑要塞等,以防外来的侵犯;二是自卫,即当国家受到外国武力攻击时,有权进行武力自卫。<br />题目中,我国在自己的领土上部署必要的国土防卫设施是主权国家在行使自卫权。<br />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9月4—5日,二十国集团(G20)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召开。杭州G20峰会上,中国充分理解二十国集团成员的关切,提出的创新、活力、联动、包容地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方案,指出了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得到与会成员的普遍赞同,最终推动达成了宏观政策协调、结构性改革、汇率政策等诸多共识。材料表明( )<br />①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br />②各国间的共同利益是达成共识的基础<br />③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 <br />④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中国方案获得赞同,取得共识,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各国间的共同利益是达成共识的基础,故②③符合题意,应选;<br />①说法错误,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复杂和曲折的过程,还没有形成,排除;<br />④说法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排除。<br />所以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联合国2016 年9 月9日就朝鲜再次进行核实验一事举行闭门磋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谴责朝鲜再次进行核试验,敦促朝鲜停止核计划,呼吁朝鲜顺应国际社会一致要求,逆转方向,致力于走无核化道路。这表明( )<br />①联合国是成员国以集体方式应对安全威胁的重要平台<br />②国际组织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br />③国际组织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对世界有重要影响<br />④联合国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br />A.①④<br />B.②③<br />C.①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联合国闭门磋商,呼吁朝鲜走无核化道路表明联合国是成员国以集体方式应对安全威胁的重要平台,①正确;<br />国际组织多种多样,不是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有重要作用,②不选;<br />联合国在维护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举动表明国际组织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对世界有重要影响,③正确;<br />材料只体现了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并没有体现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④不选。<br />所以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5月10日,美国“劳伦斯”号驱逐舰未经中国政府许可,非法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临近海域。中方有关部门依法对美方舰艇采取了监视、跟踪和警告措施。我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对相关海域的主权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中方坚决反对美方这一行为,我们也会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安全。美方这一系列行动加剧了地方紧张局势,是在搞军事化。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式,我国应该( )<br />①通过增强国家实力来左右国际关系的变化 <br />②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建立国际新秩序<br />③与发展中国家联盟,共同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 <br />④切实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增强国家力量<br />A.②③<br />B.②④<br />C.①③<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 “左右”国际关系的变化与我国外交政策的理念不合,①不选;<br />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我国应该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建立国际新秩序,②正确;<br />我国不与任何国家结盟,③错误;<br />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式,我国应该切实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增强国家力量,④正确。<br />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截至2017年3月,联合国共组织维和行动71个,目的在于遏制冲突的扩大或防止冲突的再起,并为冲突的最终政治解决争取时间,创造条件。这表明联合国( )<br />A.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br />B.致力于推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br />C.可以促进国家间经济交流与合作<br />D.可以有效缓解国际矛盾与争端</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联合国遏制冲突的扩大或防止冲突的再起,这表明联合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A项正确;<br />材料体现的是和平问题,没有体现发展问题,B、C项不选;<br />材料只是表明联合国致力于解决地区冲突,但没有表明联合国可以有效缓解国际矛盾与争端,D项不选。<br />所以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从谈判、通过到生效,《巴黎协定》凝聚了各国携手推动低碳转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意志,为其他领域全球治理提供了借鉴,注入了信心。《巴黎协定》为其他领域全球治理提供的可借鉴的经验是( )<br />①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作为全球治理的准则<br />②各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人类共同利益<br />③国际组织要切实履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义务<br />④主权国家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平等治理全球问题<br />A.①④<br />B.②③<br />C.③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br />③选项错误,题目中表述的是主权国家而不是国际组织。故排除。<br />《巴黎协定》为其他领域全球治理提供的可借鉴的经验是各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人类共同利益,主权国家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平等治理全球问题。故②④选项表述正确正确。<br />所以答案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目前,中国—东盟关系已经成为东盟对话伙伴关系中最活跃、最强劲的一组关系,为双方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双方应继续秉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理念,通过加大东盟经济共同体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这表明( )<br />①中国尊重东盟拥有的国家主权 <br />②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r />③中国与东盟国家存在共同利益 <br />④中国在东盟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国际组织没有主权。<br />④选项表述与事实不符。<br />题目中,我国通过加大东盟经济共同体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这表明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表明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存在共同利益。<br />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3月23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在海南三亚召开。中国、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六国领导人围绕“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的会议主题,共商澜湄合作发展大计。澜湄合作机制的启动( )<br />A.有助于构建中国—东盟政治经济共同体<br />B.说明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br />C.体现了国际组织在促进国家间合作的作用<br />D.说明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六国领导人围绕“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冶”的会议主题,共商澜湄合作发展大计,有助于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故排除A;<br />澜湄合作机制的启动,说明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故B符合题意;<br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并不是国际组织,故排除C;<br />因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而不是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故排除D;<br />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对于人类文明走向给出的中国判断。2017年2 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通过决议,首次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写入联合国决议。这主要表明( )<br />①联合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br />②中国积极践行联合国宪章精神支持联合国工作<br />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多数国家人民的利益<br />④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日益增强<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联合国认同中国全球治理理念,说明中国的主张符合多数国家人民的利益,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日益增强。③④项符合题意;<br />①②项与题意不符;<br />所以答案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0月26日,联合国大会以193票赞成、2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由古巴提出的。必须终止美利坚合众国对古巴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的决议草案。这表明( )<br />①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行使平等权 <br />②合作将是美古两国关系的主要形式<br />③谋发展、促合作、求共赢是时代潮流 <br />④联合国是国际社会的主导和支配力量<br />A.①③<br />B.②④<br />C.①④<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权国家权利的知识。<br />联合国大会以表决方式通过决议,体现了主权国家行使平等权,①正确;<br />④观点错误,联合国不是国际社会的主导和支配力量,故排除;<br />本决议草案的通过并不意味着“合作将是美古两国的主要形式”,竟争、合作以及冲突都可能会是两国关系的主要形式,排除②。<br />所以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界经济版图持续变化和全球增长动力大转型既蕴含着机遇,也给各国带来了挑战。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达成的“杭州共识”, 决心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峰会的积极成果说明( )<br />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r />②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br />③竞争与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br />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材料中是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达成共识,峰会的成果中没有具体的关于我国外交方面的表述,故没有体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不选;<br />决心构建“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说明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②正确;<br />竞争、合作、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不能说竞争与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③不选;<br />“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说明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④正确。<br />所以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在印度果阿举行。会议指出,金砖国家崛起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中,寻求和平发展、合作发展的大国发展新路,做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全球安全的促进者、国际安全秩序的建设者。由此可见金砖国家( )<br />①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br />②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br />③在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br />④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不断提升<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际关系和国际组织的知识。<br />选项①说法错误,因为我国坚定的走和平发展道路, 并不是金砖国家都坚定的走和平发展道路,故排除。<br />选项④说法与题意无关,故排除。<br />选项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 />2016年7月12日,海牙“常设仲裁法院”裁定,中国对南海不享有基于“九段线”的“历史性权力”,且南沙群岛无一能够产生延伸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围绕南海仲裁问题,我国政府从一开始就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对所谓“裁决结果”采取不承认、不执行立场,面对南海“仲裁结果”,中国已多次郑重声明“四不”立场。<br />结合材料,运用主权国家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对南海“仲裁结果”说“不”。</p></div></div>
<div><p>【答案】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政府有权对其行使主权。<br />②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所谓的南海“仲裁结果”严重侵害了我国的国家主权。<br />③主权国家拥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作为主权国家,中国政府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南海问题。<br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主权国家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对南海“仲裁结果”说“不”。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自卫权和管辖权的基本权利。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南海仲裁”侵犯了我国的主权,因此我国要对此结果说不。<br />所以答案是: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政府有权对其行使主权。<br />②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所谓的南海“仲裁结果”严重侵害了我国的国家主权。<br />③主权国家拥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作为主权国家,中国政府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南海问题。</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备考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9 走近国际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