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0:45:41

备考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21 文化与社会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曾经说过:“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由此可知,所谓的文化就是指( )<br />A.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br />B.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人们受教育的程度<br />C.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br />D.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内容</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C正确,A错误;<br />BD分别阐明了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不能完整的表述文化概念,排除。<br />所以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作家在谈及“文化是什么” 的话题时描述道:“文化是什么?他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他的举手投足,她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伶俐的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的把别人挤开……”上述描述说明( )<br />A.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br />B.文化素养是教育培养出来的<br />C.文化是一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br />D.文化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材料中,某作家对文化的描述通过举例的方式,即一个人他的举手投足,她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都能够体现出他的文化素养。说明了文化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故D选项表述正确入选。<br />A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br />B、C选项错误,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br />所以答案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校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内设有古今中外名人苑、论语书卷夫子园、名言警句文化长廊……最让人难忘的是道路的命名:爱生路、尊师路、弘德路、孝母路……若以此为素材写一篇宣传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 )<br />A.深远持久、发扬传统、立足实践<br />B.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文化融合<br />C.潜移默化、熏陶情操、道德修养<br />D.博大精深、色彩斑斓、文化竞争</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通过对题目的解读得知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某校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为全校师生创建了良好的文化氛围,该校师生该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陶冶着他们的情操,会进一步促使他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故本题正确答案C。A、B、D与题意不符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1915年首登国际微舞台在巴拿马国博览会上崭露头角,到2015年在意大利米兰亮相世博会,五粮液始终以行业领军品牌的姿态,积极探索将中国白酒推广至全世界,为了纪念这份百年荣耀,2016年,五粮液开启“耀世之旅”全球文化巡展活动。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五粮液加速国际化步伐的新尝试,而其自身品质与内在的“文化感染力”则是中国白酒连通国内外消费者的关键点。五粮液开启“耀世之旅”全球文化巡展活动充分说明( )<br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br />②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正在走向世界<br />③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br />④中国白酒的走出去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部分<br />A.②③<br />B.②④<br />C.①③<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其自身品质与内在的‘文化感染力’则是中国白酒连通国内外消费者的关键点”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故题肢①正确。<br />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表述错误,故排除。<br />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在曲折中前进,故排除。<br />五粮液开启“耀世之旅”全球文化巡展活动有利于中国的酒文化走向世界,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部分,故题肢④正确。<br />所以答案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 书香中国”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着力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共同建设书香社会。这样做有利于( )<br />①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br />②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br />③促使大众文化成为引领建成全面小康的精神火炬<br />④推动全民阅读,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③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开展“2016书香中国”系列活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推动全民阅读,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应选;<br />选项①说法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排除;<br />选项③说法错误,伟大的民族精神是精神火炬,排除。<br />所以答案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以“不畏强敌、团结一致、顽强拼搏”的精神,力克强敌,荣膺冠军。“女排精神”成为鼓舞全民族团结一致,为中国梦奋斗的时代强音。这说明( )<br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br />B.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br />C.文化决定政治、经济的发展<br />D.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社会进步</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文化创造力并不足以构成综合国力的基础。故A项错误;<br />“女排精神”成为鼓舞全民族团结一致,为中国梦奋斗的时代强音,说明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故B正确;<br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的发展,故C表述错误,排除;<br />题干并未体现文化对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故D与题意无关,排除。<br />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5月18日,故宫博物院举行“点亮历史”系列活动,殿内建筑结构、彩绘、文物等以其更真实的色彩呈现在观众面前,让公众获得更加深刻的参观体验。材料表明( )<br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br />②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r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br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②④<br />D.①③</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文化有健康、向上与腐朽文化之分,只有健康、向上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发展。<br />④选项与题意无关。<br />题目表明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故③④选项正确入选。<br />所以答案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礼记》中有这样几段话:“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以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上述内容主要反映了( )<br />①语言是动物的一种特有本能 <br />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br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r />④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唯有“礼义”即文化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说明文化是由人所创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③符合题意;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①观点错误;<br />④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br />所以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发布报告称,自1994年以来加入英语的新词汇中,“中文借用词”数量独占鳌头,以5%-20%的比例超过任何其他语言来源。该机构主席帕亚克表示:“令人惊讶的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文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这表明( )<br />A.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br />B.中文相对于其他语言文字而言更具有优越性<br />C.经济决定文化,国家经济发展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br />D.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更加突出</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经济决定文化,伴随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文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所以C符合题意;<br />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制约作用,排除A;<br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所以不能够说中文相对于其他语言文字而言更具有优越性,B错误;<br />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对文化的作用,没有体现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排除D。<br />所以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5月6日上映的电影《百鸟朝凤》引发了人们热烈的讨论。影片从表层看讲述的是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为了信念的坚守。但从深层看,这是面对当前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东施效颦的“西化”的社会现状的一种思考。材料体现了( )<br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br />②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br />③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br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r />A.②③<br />B.①④<br />C.①②<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的特点的知识。<br />上述材料体现的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出文化,并享用着文化,同时这种文化通过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故选项①④正确。<br />选项②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br />选项③说法错误,不是同步发展的,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故排除。<br />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br />材料一:当文化配置科技强劲引擎,科技燃亮文化发展之路时,必将不断催生一系列新兴文化业态和新的表现形式。在第十二届深圳文博会上,越来越多的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产品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些产品涵盖了舞台演艺、三维动画、数字文化旅游、影视互动、数字出版等领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br />材料二:为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各地财政纷纷加大扶持力度。通过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支持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br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正确认识。<br />(2)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提高文化软实力的积极影响。</p></div></div>
<div><p>【答案】<br />(1)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地财政纷纷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br />②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大力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br />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催生了三维动画、数字文化旅游、数字出版、影视互动等新兴文化业态,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br />(2)①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br />②有利于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和掌握主动权。<br />③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br />【解析】⑴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属于认识类主观题。本题限定的知识点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设问指向如何正确认识文化产业的发展。学生只要回忆课本相关知识,从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角度回答即可。<br />⑵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学生可以从经济、政治等角度对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积极影响进行阐释。<br />所以答案是:(1)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地财政纷纷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br />②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大力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br />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催生了三维动画、数字文化旅游、数字出版、影视互动等新兴文化业态,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br />(2)①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br />②有利于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和掌握主动权。<br />③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的一年,为此,我国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br />材料二:2016年“两会”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方向,把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等作为今年要重点做好的工作。<br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加强文化建设的原因。<br />(2)下表是我国在文化建设中实行的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请根据表中左列信息,问答表中右列序号对应的文化生活知识。</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269.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我国促进文化发展的措施</p></td><td style="width:145.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p></td></tr><tr><td style="width:269.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图书馆、农家书屋的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p></td><td style="width:145.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xa0;&#xa0;</p></td></tr><tr><td style="width:269.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p></td><td style="width:145.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xa0;&#xa0;</p></td></tr><tr><td style="width:269.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工作者要“重心下移”,善于在基层捕捉创作灵感;演出要离开华丽舞台,深入群众进行表演。</p></td><td style="width:145.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xa0;&#xa0;</p></td></tr><tr><td style="width:269.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弘杨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特别是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p></td><td style="width:145.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xa0;&#xa0;</p></td></tr></table><p>&#xa0;</p></div></div>
<div><p>【答案】<br />(1)①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可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br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建设文化强国,是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要求,也会对我国经济政治产生积极地影响。<br />③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br />④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文化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加强文化建设,维护文化安全,提高文化软实力。<br />(2)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教育在文化发展中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独特功能;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永远的精神火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br />【解析】(1)此题要求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加强文化建设的原因,设问范围明确,设问指向具体,属于原因类的题。解答时,通过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可从:文化的实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的作用等方面,精心组织答案。<br />⑵此题属于表格题,要求依据我国促进文化发展的措施,说明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做到观点与材料分析一—对应。材料中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图书馆、农家书屋的建设,体现了发展文化事业、教育的功能;材料中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现了文化遗产的地位及作用;材料中文化工作者要“重心下移”,体现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材料中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特别是加强虽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及爱国主义的地位。<br />所以答案是:(1)①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可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br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建设文化强国,是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要求,也会对我国经济政治产生积极地影响。<br />③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br />④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文化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加强文化建设,维护文化安全,提高文化软实力。<br />(2)①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教育在文化发展中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独特功能;<br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br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br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永远的精神火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备考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21 文化与社会